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08: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核心概念:民族民主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 关键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有何特点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有何特点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有何影响
[重要概念]
1.民族民主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民主自由。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在20世纪20—40年代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印度民众在甘地的倡导和领导下,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印当局的机关、法庭、学校,并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独立创造了条件。
3.华夫脱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领导的反英大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对埃及的控制和奴役,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企图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失败后,反英斗争由和平示威转变为自发性武装起义,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一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特点:既迎合印度的宗教文化,又与客观国情相符合。
(2)斗争手段:采取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进行斗争,其斗争目标是“争取实现自治”。
(3)“自治”含义:如有可能,获得在英帝国内的自治;如果必要,就脱离英帝国而独立,是一种渐进的斗争方式。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概况: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深受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3)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增强了斗争的信心,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开始试图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斗争武器。
(4)影响: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材问答]
1.“学思之窗”: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思路引导:(1)原因:深受印度教的影响,印度教主张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等,对甘地形成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有很大影响。
(2)影响:对广大印度民众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在发动印度民众投身民族独立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思考点”: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思路引导:(1)内部因素:独立后的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政治上形成高度集权的军事独裁统治,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寡头威权主义即“考迪罗主义”盛行,经济上存在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超经济剥削。
(2)外部因素:美国将拉丁美洲作为“后院”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走向真正独立的主要外部障碍;受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3.问题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思路引导:(1)范围更广阔。地区更具普遍性,尤其是亚洲。
(2)领导更先进。既有共产党的领导,也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3)主体更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广泛参加,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4)目标更明确。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权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5)过程更持续。如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20多年。
(6)形式更多样。如武装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民主改革等。
(7)发展不平衡。有多种类型和道路,有些国家还具有反法西斯特点。
(8)影响更深远。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原则,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4.“学习拓展”: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共产党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领导作用。
思路引导:(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15个国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立了共产党,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共产党逐步掌握了本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
(2)苏俄(联)以及共产国际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进程,对各国革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影响:各国共产党还处于建立初期,从整体上看,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主义运动影响,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新气象。
关键问题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有何特点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概况
地区 事件
东亚 (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续 表
地区 事件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度人民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典型代表
(1)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
阶段 领导 概况
1926— 1927年 印尼 共产党 ①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②工人和农民响应 ③遭到镇压 ④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续 表
阶段 领导 概况
1927年 印尼 民族党 ①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思 想 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过 程 第一阶段 (1920— 1922年) ①起因:阿姆利则惨案发生 ②措施: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
续 表
过 程 第二阶段 (1930— 1934年) ①起因: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 ②措施:甘地进行“食盐进军” ③结果: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第三阶段 (1940— 1942年) ①起因: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②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知识点拨] 中印两国革命道路不同的原因
亚洲国家中,中国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印度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非暴力”思想源于印度的宗教文化与客观国情。而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此可知,中印两国斗争方式的差异源于两国文化、民族、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任务一 合作探究
视角1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条件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问题] (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1自然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条件。
[结论]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亚非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武装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视角2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二 甘地写道:“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摘编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印度国大党斗争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主张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3)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你的理由。
[结论] (2)主要目标:实现民族自治(脱离英国,民族独立)。
实现方式:主要通过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实现。
(3)观点一:不同意。
理由:“非暴力”抵抗方式是由印度落后的经济水平和国力决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非暴力”抵抗运动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斗争形式,而不是逃避斗争;在斗争效果上,“非暴力”抵抗运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侵略。
观点二:同意。
理由:“非暴力”抵抗运动限制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和方式;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客观上有利于维护英国殖民统治;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中多次出现暴力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地区的革命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  )
国家 内容
中国 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达等,陈独秀为书记
朝鲜 1920年,朝鲜劳动共济会作为第一个革命的工会组织在汉城(今首尔)成立
越南 胡志明于1925年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组织共产团
印度 尼西亚 1920年5月,印尼共产党成立后,加强对工农革命运动的领导
A.亚洲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的效应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方面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激励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成立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工农革命运动,故选D项;“开始觉醒”不符合题干时间,亚洲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尚未瓦解,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对亚非拉地区的宰割,不符合“得益于”,排除C项。
2.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中国选择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印度却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两国选择不同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A.领导力量不同 B.两国国情不同
C.理论基础不同 D.斗争对象不同
解析:B 据材料可知,中国与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道路不同,这是因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深入,而印度在19世纪中后期,几乎被英国控制了全境,与殖民统治矛盾尖锐,且印度传统宗教信仰浓厚,因此两国国情不同,故选B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力量都包含资产阶级,排除A项;理论基础属于两国道路不同的原因之一,但不足以成为主要原因,排除C项;斗争对象属于两国道路不同的客观原因,排除D项。
[深化拓展]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1.积极性
(1)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3)创造了一条民族解放的独特道路。
2.局限性
(1)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2)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没能使印度获得独立。
(3)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关键问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有何特点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2.概况
(1)埃及
第一阶段: 独立运动 ①领导: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 ②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 ③结果: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第二阶段: 民主运动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2)摩洛哥
①经过: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
②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
①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②过程: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③结果: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任务一 合作探究
材料一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人部落酋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竟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遂告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精粹世界史:崛起的非洲》
[问题]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
[结论] 原因:埃及,英国收买了当地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
影响: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作为埃及政坛上强大的政党力量,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反对未经人民授权或民选议会批准而组建政府、制定宪法及对外协商。华夫脱党的做法(  )
A.促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
B.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C.抑制了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
D.使埃及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
解析:B “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说明华夫脱党认为埃及的事务应该由埃及人民来决定,这是埃及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选B项;华夫脱党曾经要求英国放弃在埃及的特权,但是未获完全成功,排除A项;华夫脱党的做法迫使英国做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埃及并没有抑制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也没有获得最终的民族独立,排除C、D两项。
2.埃及的扎格鲁尔和印度的甘地两个历史人物可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战败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殖民解放斗争
D.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1942年,印度的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20世纪20年代,埃及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由此可知,二者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殖民解放斗争,故选C项;印度的国大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埃及的华夫脱党是民族主义政党,因此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印度和埃及都不是战败国,排除B项;民族矛盾不可调和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1.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亚非拉地区面积辽阔,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人口、民族、宗教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即使取得国家的独立,也没有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革。
2.多种多样的领导力量:出现了无产阶级组织和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封建贵族。
3.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中东地区的改革以世俗化为共同特点;墨西哥改革在拉美最具民主性。
4.形态各异的民族思潮: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和发展自主的民族经济的进步思潮。
关键问题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有何影响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概况
阿根廷 共产党领导,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与警察战斗
智利 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尼加拉瓜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续 表
墨西哥 (1)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 (2)内容:卡德纳斯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3)结果: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任务一 合作探究
材料 在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将近100万户农民无偿地获得了1 800万公顷的土地。1935年,政府拨款并吸收私人资金创办了村社信贷银行,对村社和中小农户提供生产贷款,并以该银行为中心,以村社为基层单位,建立起农业信贷体系。银行不仅是信贷单位,而且是供产销管理总机构。1936年秋,政府没收了外国公司在拉古纳这一富饶地区的24万多公顷土地。1938年,政府没收了属于意大利资本家的两个6万多公顷的大种植园。卡德纳斯政府还“重建了10 650个村社”,村社实行集体生产、按劳分配,“村社的优势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真正的墨西哥方式”。经过改革,仅棉花产量,就从1934年的48 000多吨增至1936年的86 000多吨。
——摘编自徐小苗、李成斌《现代资政纲鉴》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卡德纳斯土地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德纳斯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
[结论] 内容:大规模分配土地给农民;没收外国公司占有的种植园;推行村社制度;建立农业信贷和生产管理体系。
积极作用:动摇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制度;探索了一条适应墨西哥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墨西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任务二 检测反馈
 一名同学进行拓展阅读时做了如下笔记,他学习的内容应是(  )
√土地改革:瓦解了半封建的大庄园制度,打击了传统地主寡头势力
√国有化运动:提高了国民的民族主义意识,削弱了外国垄断资本
√官方党的改组:使总统选举和权力移交有序进行,有利于后来政局的长期稳定
A.明治维新 B.罗斯福新政
C.卡德纳斯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C 墨西哥在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进行了改革,包括土地改革瓦解半封建的大庄园制、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遏制军人势力和确立总统一任制度,故选C项。
[深化拓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民族解放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
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原则,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知识框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