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08: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1.核心概念:民族自决原则、世界殖民体系、民族解放运动。 2.关键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对不同地区民族民主意识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重要概念]
1.殖民主义体系:也称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受帝国主义压迫、剥削和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组成的体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它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标志着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统治的确立。
2.民族民主运动:亦称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运动。
3.民族意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
[教材史料]
1.教材导入、第一目“史料阅读”及“反法战争中的胡志明(1890—1969)”解读。
思路引导:(1)史论:史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2)原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武装力量,战术素养得到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
2.教材第一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时空观念:1900年第一次泛非会议,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主要是维护黑人权利,反对欧洲殖民统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泛非运动日益活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民族解放斗争的影响和非洲人民民族独立和自治的要求。
(2)积极影响:冲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为唤起民族自决、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促进团结和统一作出了贡献。
3.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时间: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的需要;激发被压迫民族的斗志。
(3)内容:战后要贯彻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原则;尊重各民族的主权和治权;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在法理上废除了殖民主义;提倡国际合作。
(4)意义:促使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观察上面两幅地图,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思路引导:爱尔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2.教材第一目“思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引导:(1)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3)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
3.教材第三目“思考点”: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思路引导:(1)实现民族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条件。
(2)传统文化是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高效率作风、权力制衡等是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使之复兴,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4)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4.“问题探究”: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是什么
思路引导:(1)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意识高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已经成为非洲大陆普遍的政治文化现象。
(2)动力:非洲人民的民族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民族独立、自由等原则的确立和国际社会对非洲独立运动的支持;非殖民化是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英国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必须考虑非殖民化因素。
关键问题一:两次世界大战对不同地区民族民主意识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概念阐释] 民族自决原则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弱小和落后的受压迫民族有权决定自己命运或建立独立国家的国际政治原则。民族自决的概念,初倡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但当时并不具备国际法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颁布的《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大国强制合并弱小民族,宣布破坏自决权的行为为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普遍承认和迅速发展。
2.表现
(1)欧洲: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2)亚非拉。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者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先进知识 分子
法属 印度 支那 民族解放斗争 胡志明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尼赫鲁
非洲 埃及 华夫脱党护宪运动 扎格鲁尔
续 表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者
拉美 尼加 拉瓜 抗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3.影响
(1)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2.表现
(1)日本战败,朝鲜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
(3)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3.影响: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任务一 合作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视角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材料一 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十月革命还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高潮的原因。
[结论] (1)内部原因:经济上,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思想基础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传播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欧洲列强普遍衰弱;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视角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战后,英帝国很快瓦解,法国也不得不承认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引用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 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和意义。
[结论]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盟树立的原则;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意义: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认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他意在强调(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
B.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传播启蒙思想
D.第二次世界大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解析:B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居民“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即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不断反抗殖民统治,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A项;材料与拿破仑战争无关,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排除D项。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联盟国家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纷纷会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法西斯集团覆灭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进步思想的传播 D.战争规模的扩大
解析:C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进步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C项说法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战争,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启蒙运动的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战争规模的信息,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解析:B 由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排除A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
[深化拓展] 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点
(1)统一性:它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
(2)多样性:在领导力量方面,有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封建贵族和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五种类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点
(1)时间长:延续半个世纪。
(2)范围广:遍及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
(3)成果大:彻底打碎了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建立了近百个新独立的国家。
(4)建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社会制度,其中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制度。
关键问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国家 传承本土 文化表现 融合外来 文化表现 文化特征
印度 印地语为主要官方语言之一;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学习英国;英语为主要官方语言之一 呈现多样化特征
新加坡、 韩国 儒家文化: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现代东方文化
续 表
国家 传承本土 文化表现 融合外来 文化表现 文化特征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英语、法语被广泛使用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任务一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西方,用5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人大概走了200年的路。这种成就感增强了其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这些新独立国家普遍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完全走西方道路,而是走自己道路的结果。新加坡等国家的领导人,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价值观”的实质及其提出的背景。
[结论] 实质:符合民族特色,本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背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对亚洲国家的战争侵略和武力征服给其带来深重灾难;战争在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封闭的文化壁垒,促进了新经济因素的生长和新社会力量的产生,使这些国家在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同时构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价值观。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独立后,印度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种姓因素依旧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
A.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构建现代多元文化
D.发展过程中留有隐患
解析:C 印度、新加坡、韩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他们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元新文化,C项正确;吸收社会主义思想的因素,并非认同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新兴民族国家是否走上现代化道路,排除B项;新兴民族国家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D项“留有隐患”表述错误,排除。
2.21世纪初,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官员,以保护和发扬法国文化;加拿大补贴本国电影的发行,并规定电台要播放一定比重的本国音乐;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这反映出各国在(  )
A.努力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B.不同程度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C.积极顺应文化全球化潮流
D.主动吸收各种外来文明成果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都采取措施发扬本国文化,这体现了在全球化冲击下,各国努力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A项正确;法国等国是保护发扬本国文化,而非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项;法国等国保护发扬本国文化无法说明顺应文化全球化潮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各国保护本国文化,而非吸收各种外来文明成果,排除D项。
[深化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
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现代埃及文化中含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重视民族文化复兴 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埃及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复兴民族文化
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创新发展 印度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埃及发展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