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从军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从军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1: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语文《从军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军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3.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 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2. 感受诗人对战士们的赞美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从军行》。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解释课题含义。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古诗,它描绘了古代边塞的生活。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
学生:老师,这首诗的名字是《从军行》!
老师:非常棒!你们真聪明。那么,你们知道从军行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老师,我知道!从军行就是描写从军打仗的事情。
老师:很好,你说得很对。那么,你们对古代边塞的生活有多少了解呢?你们知道边塞的士兵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学生:老师,我知道边塞的士兵们要守卫边疆,防止敌人入侵。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因为那里环境恶劣,而且经常要面临战斗。
老师:说得非常好!你们对边塞的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从军行》,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边塞生活的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
3.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学生齐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学生A:(站起来朗读)
教师:读得不错,字音都读得很准确。不过,我觉得在节奏和韵律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在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句中,我们可以在黄沙和百战之间稍微停顿一下,这样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大家再试试。
(教师范读诗歌,注意表现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注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
教师:非常好!大家读得非常整齐,也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那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B:我感受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学生C:我看到了边疆的荒凉和战士们身上的伤痕,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和牺牲。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首诗确实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形象和他们的艰辛生活。通过初读诗歌,我们已经对整首诗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首诗,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 结合注释和插图,学生尝试理解诗歌的大意。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讲解诗歌内容,重点讲解典故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战士们的赞美和爱国情怀。
教师:请大家结合注释和插图,尝试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大意。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是描述战士们出征打仗的场景,表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决心。
教师:很好,你捕捉到了诗歌的基本主题。那么,我们一起来逐句讲解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吧。
教师:首先,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学生B:这句诗描写的是边疆地区的景色,长云低垂,遮住了远方的雪山,给人一种苍茫、辽阔的感觉。
教师:非常棒,你描述得很生动。那么,下一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又表达了什么呢?
学生C:这句诗表达了战士们身处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教师:没错,战士们虽然身处边关,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和国家的安宁。接下来我们看看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D:这句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穿金甲来形容战士们经历的战斗之激烈和艰难。
教师:是的,夸张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突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战士们怎样的决心?
学生E:这句诗表达了战士们不破敌国楼兰,就决不回乡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教师:很好,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非常到位。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交流一下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和启发。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讨论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F:我们组觉得这首诗赞美了战士们的英勇和爱国精神,让我们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付出的人们。
教师:非常棒,这首诗确实是一首赞美战士们的英勇和爱国情怀的佳作。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铭记那些为国家付出的人们。
(四)品味语言,欣赏诗美
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优美词句,感受其语言魅力。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边塞风光和战士们的生活状态。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首诗中的优美词句,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士生活的。
学生A:老师,我觉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特别震撼。它描绘了战士们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即使盔甲被磨穿也不退缩,誓要打败敌人的决心。
教师:很好,A同学。这句诗确实体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那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其他喜欢的词句呢?
学生B:老师,我喜欢‘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这句。它用烽火映照西京的画面,表现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不安和动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不平之气。
教师:B同学说得也很好。这句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首诗中的画面呢?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边塞之上,眼前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C:老师,我想象中的画面是这样的:我站在辽阔的边塞之上,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无尽的沙漠。天空中,烽火熊熊燃烧,映照着整个西京。我仿佛能感受到战士们坚定的目光和决战到底的决心。
教师:C同学描述得非常生动,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边塞之上。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边塞风光和战士们的生活状态,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学生们认真观看)
教师:看完这些图片和视频,大家是不是对《从军行》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中的美,同时也能够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 教师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2. 学生尝试搜集其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或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对边塞战士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教师:那么,有谁知道王昌龄的生平和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吗?
学生A:老师,我知道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
教师:很好,A同学对诗人的背景有所了解。那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学生B:我记得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塞看到战士们英勇作战,为了国家的安宁而浴血奋战,心生感慨而写下的。
教师:B同学说得非常准确。这首诗确实是王昌龄在边塞地区,深受战士们英勇精神的触动,为了表达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佩而写下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首诗中的哪些词句最能体现战士们的英勇和决心呢?
学生C:我觉得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最能体现战士们的决心。他们不打败敌人,就决不回家,这种决心非常坚定。
教师:C同学抓住了关键句,非常棒。战士们的这种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正是我们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教师:接下来,我希望大家能尝试搜集一些其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或文章,比如高适的《塞下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进行拓展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边塞风情。
学生D:老师,我会去找这些诗来读,我想了解更多关于边塞战士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教师:很好,D同学非常积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边塞战士们的艰辛和付出,也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
教师:最后,我希望大家能进行一个小练笔,结合我们今天的学习,写一写自己对边塞战士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记住,情感要真挚,语言要生动。
学生E:老师,我会尝试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情感去写这篇小练笔,我会尽力表达我对战士们的敬佩和感激。
教师:非常好,E同学。期待大家的小练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对边塞战士的深深敬意。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理解方法。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诗的奥秘,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从军行》这首诗,大家感觉怎么样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每一句都充满了豪情壮志。
老师:很好,A同学捕捉到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那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朗读这首诗的吗?
学生B:我记得我们要注意节奏和韵律,尤其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要读出坚定的决心。
老师:没错,B同学提醒得很到位。朗读诗歌时,我们确实要注意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那么,在理解诗歌方面,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C:我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厌恶。虽然战争残酷,但诗人还是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
老师:C同学分析得很深入。这首诗确实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诗人在表达这些情感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意象呢?
学生D:老师,我发现这首诗里有很多生动的意象,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用黄沙和金甲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
老师:非常棒,D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让诗歌更具画面感,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朗读和理解诗歌,还培养了我们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古诗的奥秘,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 完成课堂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对边塞战士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五、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从军行》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感受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同时,通过朗读、理解和品味诗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