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闻官军收河北河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北河南》,并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地名,了解古诗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
1. 深入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感受其爱国之情。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古诗原文、注释、背景介绍等。
2. 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吗?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北河南》。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你们知道是哪位伟大诗人的作品吗?
学生A:(兴奋地举手)老师,我知道!是杜甫的诗!
老师:(点头肯定)没错,就是杜甫。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情感真挚,内容丰富。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
学生B:(自信地回答)是《闻官军收河北河南》!
老师:(满意地点头)很好,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诗的题目。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揭示课题,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老师:(写完课题后转身面向学生)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齐读课题。
学生:(齐声朗读)《闻官军收河北河南》!
老师:(鼓掌鼓励)很好,声音洪亮,充满感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杜甫的情怀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课堂情景:教室内,学生们围坐成一圈,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手里拿着一本教科书,上面正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那就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们开始自由朗读古诗,教室里充满了琅琅书声。)
老师:(稍等片刻)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给大家朗读这首诗呢?
(小明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开始朗读。)
小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老师:小明读得很好,字音都读准了。但是,我们要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比如“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应该在“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些地方稍作停顿,这样才能更好地读出古诗的韵味。
(老师开始范读,学生们跟读,逐句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老师:好,现在大家再试着自己读一遍,看看能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感。
(学生们再次自由朗读,教室里再次响起琅琅书声。)
老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首诗的基本读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首诗的含义,看看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了解背景,深入理解
1.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吗?
2. 出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以及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
3. 小组讨论: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北河南》这首诗。老师正在引导学生们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以便深入理解。)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北河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吗?
学生A:老师,我知道!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他在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北和河南的失地后写的。
老师:非常好,A同学说得很对。那么,有谁知道“安史之乱”这个历史事件吗?这是我们了解这首诗背景的关键。
学生B:我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的一场大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老师:B同学说得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安史之乱”的详细资料,以及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请大家认真观看,并思考: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们观看多媒体课件)
老师:好了,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C:我们小组认为,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和高兴。从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可以看出,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学生D:我们小组也觉得诗人很高兴。从“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原本还在为失地而忧愁,但听到好消息后,也变得高兴了。诗人更是高兴得想要狂舞。
老师:大家分析得都很到位。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热切期盼。希望大家在理解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四)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 逐句讲解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地名。
2. 通过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老师:接下来,我们逐句来讲解这首诗,一起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好的,老师。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这里的“剑外”指的是剑阁以南的蜀地,而“蓟北”则是指当时被安史叛军占领的河北一带。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在蜀地忽然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北的消息。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我觉得诗人一定是非常高兴和激动的,因为失地被收复了。
老师:很好,你理解得很到位。接下来我们看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激动得泪流满面。这里的“涕泪满衣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诗人当时激动落泪的情景吗?
学生:我能想象到,诗人听到好消息后,激动得无法自持,泪水不自觉地流满了衣裳。
老师:很棒,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接下来我们看第三、四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再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都不知哪里去了;诗人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里的“喜欲狂”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同学们,你们能体会到诗人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吗?
学生:是的,老师。我能感受到诗人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喜悦和激动。
老师:很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看第五、六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这里的“放歌”和“纵酒”都是诗人喜悦心情的体现,而“青春作伴”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向往和期待。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我觉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急切归乡的心情。
老师:说得很对。最后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想象着即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回到久别的故乡。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吧。
(学生齐读古诗)
老师:很好,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体会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杜甫的故事或他的其他作品吗?
2.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杜甫的其他作品和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杜甫的爱国情怀?
老师: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拓展延伸,聊聊关于杜甫的更多内容。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关于杜甫的故事或者他的其他作品?
学生A:老师,我知道杜甫有一首诗叫《春望》,里面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
老师:非常好,A同学提到的《春望》确实是杜甫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它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那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其他关于杜甫的故事或者作品呢?
学生B:老师,我听过一个关于杜甫的小故事,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因为考官的偏见而落榜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坚持创作,最终成为了伟大的诗人。
老师:B同学讲的这个故事很感人,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挫折,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正是杜甫精神的一种体现。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屏幕上展示的这些杜甫的其他作品和生平简介,看看能否激发出大家对杜甫的更多兴趣。
(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
老师:看来大家对杜甫的作品都非常感兴趣。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杜甫的爱国情怀呢?
学生C: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杜甫那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要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D:我认为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杜甫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和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创作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汲取杜甫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北河南》。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和爱国情怀。同时,也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祖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