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读后感的基本含义及写作目的。
2. 引导学生掌握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 激发学生写作读后感的兴趣,鼓励他们将个人感悟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形成真实、具体的读后感。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读后感的基本含义及写作目的。
2.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将个人感悟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形成真实、具体的读后感。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篇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材料。
2. 准备写作纸张、文具等教学用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引出读后感的概念,解释读后感的基本含义及写作目的。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习作单元,主题是“写读后感”。首先,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你们读过哪些文章或书籍?它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A:我最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冒险与生存的艰辛,鲁滨逊的坚韧不拔让我很佩服。
教师:非常好,A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就是我们说的“阅读感受”。那么,什么是读后感呢?简单来说,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书籍后,我们所产生的想法、感受和体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这些感受和体会转化为文字,写出精彩的读后感。
学生B:老师,读后感就是写自己读完后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吗?
教师:没错,B同学理解得很对。但是,写读后感并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喜好,更重要的是分析文章或书籍的内容、人物、情节等,从而得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思考。
学生C:那我们要怎么写呢?有没有什么技巧?
教师:当然有啦!首先,我们要明确读后感的写作目的,那就是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同时让读者了解这本书或文章的价值所在。其次,我们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入手,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阐述。最后,别忘了在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读者对你的读后感有更清晰的认识。那么,现在大家可以开始构思自己的读后感了,记住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展开论述哦!
(二)阅读理解
1. 发放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你们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理解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描述了两个朋友之间的相处和变化。
教师:很好,你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你能具体说说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或者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吗?
学生B:我觉得文章中他们一起经历困难,然后互相扶持的部分很感人。还有他们因为误会而疏远,最后又和解的情节也让我觉得很有感触。
教师:对,这些情节确实非常打动人。那么,这些情节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者说,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C:我觉得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明白了友谊的可贵,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误会。
教师:很好,你的感想非常深刻。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或者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D: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朴实,但是感情表达得很真挚。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情感变化。
教师:说得非常好,你注意到了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那么,结合你的理解和感受,你能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吗?
学生E:好的,老师。我会结合我刚刚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我会写出我对友谊的认识,以及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感动。
教师:很好,我期待你们能够写出一篇真实、深刻的读后感。记住,读后感不仅仅是复述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分析示范
1. 教师出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注意范文中如何结合阅读材料,表达个人感悟和思考。
教师:我们一起分析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文字中的。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一下这篇文章。
学生A:老师,这篇范文写得真好,我感觉作者的思路很清晰。
教师:很好,A同学。那么你能具体说说这篇范文的思路是怎样的吗?
学生A: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阅读材料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表达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思考。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教师:分析得很到位!那么,在这篇范文中,作者是如何结合阅读材料来表达个人感悟的呢?
学生B:老师,我发现作者在表达感悟时,会引用阅读材料中的具体例子或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教师:B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这正是我们在写读后感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出与自己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然后结合个人感悟和思考,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达。
学生C:老师,我还发现这篇范文的语言表达也很优美,读起来很有感觉。
教师:是的,C同学。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深入的分析,还需要有优美的语言表达。我们要注重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让读者在阅读我们的文章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和思考。
(四)写作指导
1. 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确定读后感的写作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提醒学生注意将个人感悟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写出真实、具体的读后感。
3.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老师:那么,我们要如何确定读后感的写作主题和中心思想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我们要先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确定主题和中心思想。
老师:很好,学生A说的很对。我们确实需要先理解材料,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确定主题和中心思想。这样我们的读后感才能有针对性,不会偏离主题。
老师:那么,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将个人感悟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呢?
学生B:老师,我认为我们可以把阅读材料中的某些情节或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点进行对比和联系,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老师:很好,学生B的思路很清晰。将阅读材料与个人感悟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读后感更加真实、具体,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们的情感。
老师:最后,我们要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呢?
学生C:老师,我认为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也要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思路和观点。
老师:非常棒,学生C的回答很全面。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读后感更加生动有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写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写出真实、具体、有感染力的读后感来。
(五)动手写作
1. 学生开始动手写作读后感,教师巡视指导。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教师:大家都写得很认真呢,很好。记住,写读后感不仅是要表达你对这本书的感受,还要结合书中的内容,说出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受。
教师: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想一想。你可以从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出你的看法和感受。比如,你可以说:“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书中的主人公所吸引,他的勇敢和坚持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
学生B:老师,我写完了!
教师:写得不错,你的感受很真实,表达也很清晰。但是,你可以再增加一些对书中内容的引用和解释,这样可以让你的读后感更有说服力。比如,你可以这样写:“书中的这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C:老师,我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我不太懂,我能在读后感里写出来吗?
教师:当然可以!读后感就是你对这本书的真实反应,如果你对某些地方有疑问或者不理解,完全可以在读后感中提出来。这不仅可以让你更深入地思考这本书,还可以引发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讨论和交流。
(六)分享交流
1. 学生完成初稿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作品。
2.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建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完成了《习作:写读后感》的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分享一下他们的作品,其他同学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哦。
学生A:我读了《小王子》这本书,深深地被小王子的纯真和善良所打动。他对于一朵玫瑰的执着,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我也明白了,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老师:非常好,A同学在读后感中表达了对《小王子》的深刻感受,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论。其他同学有什么评价或建议吗?
学生B:我觉得A同学的读后感写得很流畅,表达也很清晰。但是,我觉得可以在描述小王子和玫瑰的关系时,更加具体一些,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小王子的情感。
老师:B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确实,在描述具体情节时,我们可以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C:我读了《哈利·波特》系列,觉得这本书真是太神奇了!哈利在霍格沃茨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和勇气的重要性。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哈利和他的朋友们,是他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老师:C同学的读后感充满了对《哈利·波特》的热爱和敬意,也表达了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吗?
学生D:我觉得C同学的读后感写得很棒,他通过哈利·波特的故事,领悟到了友情和勇气的价值。如果能在文章中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如何一起战胜困难,这样会让读后感更加生动和具体。
老师:D同学的建议非常实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确实可以让读后感更加有说服力。
老师:今天的分享交流非常成功,大家都能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并且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七)总结提升
1. 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学生表现。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注重积累素材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大家表现得都很棒。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不仅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还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读后感呢?
学生A:老师,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觉得它非常感人。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成长的重要性。我在写读后感时,主要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还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觉写得很流畅。
教师:很好,A同学抓住了文章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写读后感时,我们确实要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写出真实、有感染力的文字。
学生B:老师,我写读后感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觉得文章的内容很丰富,但是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写。有时候想法很多,但是组织起来很困难。
教师:B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思路。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注重积累素材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记住,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是一种表达,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表达。
(八)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读后感作品,并准备下一课时的展示。
2. 鼓励学生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或书籍,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