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3: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充盈(yíng yín) 细胞(bāo pāo) 储藏(chǔ zhù)
警报(jǐn jǐng) 跪下(guì wěi) 光辉(huī hūn)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bì yào chéng xiàn fēng lì zhèn dìng
( ) ( ) ( ) ( )
dà tuǐ yòu rén qí jì bīng zhù
( ) ( ) ( ) (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9分)
①颜色( )( ) ②翩翩( )( ) ③窃窃( )( )
④( )( )澎湃 ⑤( )( )奇异 ⑥物产( )( )
海面上 ,十分壮观。海鸥在波浪的上空 。海底下 、 、 的鱼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 ,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精彩的童话世界。
四、选择题。(填序号)(8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劲吹(jìn) 器管 B.海参(cān) 刀剑
C.模样(mú) 光芒 D.差异(chà) 分妙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圆润鲜红的樱桃十分惹人喜爱。
A.湿,不干 B.加油或水,使不干 C.利益 D.细腻光滑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观光车在山间盘曲而上,不断 角度,让我能尽情欣赏 的美景。在 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我也不免 时光匆匆。
A.变幻 变换 赞叹 感叹 B.变幻 变换 感叹 赞叹
C.变换 变幻 感叹 赞叹 D.变换 变幻 赞叹 感叹
4.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设问)
B.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拟人)
C.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比喻)
D.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比喻)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1)霞光就像一个魔术师,在霞光的映照下,大狗、公鸡、母鸡的 都发生了变化,照样子,把它们的变化写出来。(2分)
大狗:白色→红色 公鸡:红色→( ) 母鸡:( )→( )
(2)雪也是大自然中的魔术师。看图,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这场雪下得可真大啊!大地盖上了白毯子,小房子 ,远处的山也 。
2.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照样子,用上拟声词写一个场景)(2分)

3.根据下面的开头续写句子,介绍事物的特点。(2分)
你可知道,雨后的世界有多么美好?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把下列八字成语补充完整。
(1) ,水来土掩。 (2) ,焉得虎子。
(3)眼见为实, 。 (4)近朱者赤, 。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 、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 的颜色。”这段话主要写出了火烧云 的特点。
3.《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采用“ ”的结构,从 和 两个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 之情。
七、结合情境,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
1.三年级(4)班的柳梦准备向大家介绍她最喜欢的一盒彩铅。下面是对彩铅的介绍,请你找出其中的问题,用修改符号改正。(1个错别字,3处语病)(4分)
这是我最喜爱的彩铅一盒,它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彩铅共有24支,它们住在一个圆柱形的盒子里。盒子上画着一片浩瀚的星空和一位宇航员,仿佛正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我用这盒彩铅画出美丽的画,参加了很多绘画比赛,获得了不少许多奖状,妈妈为我感到娇傲。
2.9月20日下午,柳梦不小心将这盒彩铅落在了美术社团教室里。假如你是柳梦,请你第二天写一则寻物启事张贴在学校公告栏。(3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海底世界(节选)(11分)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1.查“梭”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借助下面的解释,我知道了“梭子”的样子,体会到选文中画“——”的句子写得真好,因为它(3分)( )
梭 suō:(—子)织布时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像枣核的形状。
A.把鱼的身体比作梭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鱼穿梭前行时的速度很快。
B.把鱼的身体比作梭子,表现了这种鱼的美丽。
2.第①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1分)
3.围绕第①自然段的关键句,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4.第②自然段是围绕“ ”这个关键句,从 和 两方面进行介绍的。(3分)
5.比较下面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好?结合加点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分)
(1)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2)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与船同行。
(二)兰花的智慧(12分)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海滩到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⑤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和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能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
⑥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付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⑦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并最终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1.短文画“——”句子中的“这样”指的是(2分)( )
A.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
B.种子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C.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
D.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
2.短文说兰花“诡计多端”,这是因为(2分)( )
A.兰花到处都有。 B.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
C.兰花是“铁公鸡”。 D.兰花的种子比人的头发丝还细。
3.短文第⑦自然段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兰花的繁殖?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大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九、习作。(25分)
你了解金丝猴吗?请参考下面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金丝猴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 yíng bāo chǔ jǐng guì huī
二、必要 呈现 锋利 镇定 大腿 诱人 奇迹 冰柱
三、①各异 ②起舞 ③私语 ④波涛 ⑤景色 ⑥丰富 ④ ② ⑤ ⑥ ① ③
四、1.C 2. D 3. D 4. D
五、1.(1)颜色 金色 黑色 紫檀色
(2)示例:披上了白披肩 戴上了白帽子
2.示例:虫子在草丛里唧唧地叫着,江水哗哗地流淌着,对岸传来汪汪的狗叫声,江边的夜晚多么美好!
3.示例:被雨水滋润过的小草显得格外青翠,孩子们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踩过地上的小水坑,留下一串串欢笑。
六、1.(1)兵来将挡 (2)不入虎穴 (3)耳听为虚 (4)近墨者黑 2.红彤彤的 金灿灿的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说也说不出来 见也没见过 颜色变化多 3.总—分—总 天空 大地 对奇妙的世界的喜爱
七、1.①把“彩铅”与“一盒”调换位置;②在“仿佛”前面加上“宇航员”;③删去“不少”或“许多”;④把“娇”改为“骄”。
2.示例: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我在美术社团教室里遗失了一盒彩铅。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4)班柳梦
9月21日
八、(一)1.木 7 A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①乌贼和章鱼 ②有些贝类 ③靠肌肉伸缩爬行 ④快速游 4.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色彩 大小 5.示例:(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有些贝类靠巴在轮船底下来移动的情景。
(二)1.D 2.B 3.举例子。更加具体、真实地说明兰花繁殖的手段,进而体现兰花的“功夫”。 4.不能。“大多”是指大部分而非全部,删去后句意就变成了所有的兰花都生长在这些地方,与事实不符。“大多”一词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