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配套教学设计(5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配套教学设计(5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5:33:2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3.激发学生对爵士乐的兴趣,能够模打爵士乐节奏。
2学情分析
爵士乐,一种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的音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爵士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短号、黑笛、萨克斯风与伸缩喇叭;伴奏乐器则有:大号、班卓琴、贝斯(常以拨奏为主)、小提琴、鼓和钢琴。它们经常多部同时进行对位吹奏,制造出一种热闹、欢乐气氛。
3重点难点
爵士乐节奏,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爵士乐欣赏
导入播放电影《海上钢琴师》片段引出“爵士乐”。
二、新课:
1.请大家谈谈对影片中“爵士音乐”的印象。
2.教师简介:
A.爵士乐的概述:
爵士乐,一种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的音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爵士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短号、黑笛、萨克斯风与伸缩喇叭;伴奏乐器则有:大号、班卓琴、贝斯(常以拨奏为主)、小提琴、鼓和钢琴。它们经常多部同时进行对位吹奏,制造出一种热闹、欢乐气氛。
B.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19世纪期间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3.爵士音乐代表人物:
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如果要找出一位在爵士乐早起发展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大多数人会选择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有人认为,在我们今天可以听到的各种流派的爵士乐中,都有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留下的宝贵的遗产。
4.欣赏
(1)《南部之子》
是一首由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这首乐曲速度稍快,表达了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尾声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
歌词大意:在南部有位青年人,他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称他为“南部之子”。
《不知为何》
这是一首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演唱音色优美、清晰亮丽。
诺拉·琼斯具有“爵士公主”之称。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年度大奖中获得最佳唱片、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等八项大奖。她史无前例地夺得了格莱美奖所有的四项最重要奖项。
歌词大意:我在黄昏下等待,不知为何没有来。我让你在电话旁等待,不知为何没有来。每当我看到黎明的曙光,我多么希望能够永远飞翔。让我站在你身旁,忍不住流下眼泪,感受到你心脏的跳动。我心痛苦,你是我永远的真爱,让我穿过你的臂膀,在你怀着睡去。我心痛苦,你是我永远的真爱。我感觉到你的彷徨,我不知为何没有来,空虚的感觉越发强烈。我不知为何没有来。
(3)欣赏摇摆乐
摇摆乐(Swing) 最早起源于1930年前后,在1935-1946年间达到巅峰,爵士大乐队在美国各主要都市的夜总会、舞厅等场所大受欢迎,许多年轻乐迷都被吸引到此地玩乐,因此需要更多适合跳舞的音乐,来满足蜂拥而至的年轻人与中产阶级。摇摆乐後来随着艾灵顿公爵大乐团的脚步,演变成为歌舞表演的伴奏乐队和演奏会音乐,摇摆乐因适合於跳舞,每小节有四拍,因此又被称为「四拍子爵士乐」。
模打节奏练习布置作业
预习161页爵士乐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爵士乐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是什么?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