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读<雪>需要联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评价《雪》的主要观点;
2.把握文章评价《雪》所采用的角度;
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作方法,认识评论的语言特点;
王蒙(1934年10月15日-),汉族,中国当代作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986至1989年),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王蒙祖籍河北南皮,1948年10月入党,相当大学学历,研究员。长篇小说作品有《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等,中短篇小说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2010年11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2011年10月,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评价王蒙说:“王蒙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当代文学史”。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类比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本文认为《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先用比较的方法来说《雪》的特点,连用了几个“不是”,突出强调了《雪》的写法与传统的“赋”“比”写法是不同的。
作者认为《雪》只有“兴”的前一半,却没有后一半,怎样理解?
《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联想什么?兴是把它写出来了,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因为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相悦。又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是先起兴,后引出本诗的中心。
但《雪》并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鲁迅只是具体地描写了雪,而雪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尽管“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但并没有把所引发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悟。所以说“它只有兴的前一半”。而要能理解兴的后一半,那么你必须去展开联想。
作业
从创作手法的角度,给《台阶》写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