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化矛盾,以和为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孙权劝学》《书戴嵩画牛》联读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共25篇文章,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分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来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成长、祖国、小人物、文化、哲理、探险。每个单元都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部分,二、四、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分别安排了名著导读。既有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写作能力的提升,兼具口语交际和欣赏能力的渗透。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生理上来看,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而在具体生活之中,又极易因一些小事与同学产生冲突,因此本课设计中着力凸显沟通方式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尊重他人,求同存异的意识,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一定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1.积累常见重点文言词语,整理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
2.总结文意疏通的方法。
3.从读懂对话和写作创造中使用的称谓、副词、句式等角度品味沟通策略。
思维目标:
1.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2.通过比读,理解沟通策略背后蕴藏的智慧;创作对话,学会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
审美目标:通过朗读,涵泳,体会人物的感情态度。
文化目标:树立“以和为贵”的正确价值观,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第一课段:梳理文意,明矛盾之源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梳理文章,理解文言句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增厚文言积累。
2.思维目标:感知文意,理清故事情节,揣摩关键语句,探究人物的神态和心态,体会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
3.审美与鉴赏目标: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感情态度,明晰文中出现的各类矛盾。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同学们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长,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这不,我们班上就有两位同学发生了口角。(视频)
时间:午休自由活动时
同学A在一体机前播放劲歌,同学B在座位上写题。
同学B(不耐烦的神情):(大声地说)吵死了。
同学A:(听到声音转头,狠狠的剜了一眼同学B,放得更大声)
同学B(不被理睬,愤怒地):喂,我让你关掉,听到没有?
同学A(感觉自己被冒犯):(生气地说)关你啥事,我就要放!
同学B:学校是让我们学习的地方,你这人怎么能这样?
同学A:就这样,受不了?
同学B:你!
同学A:受不了走呗!
同学B:你怎么这样不讲道理!
在场的其他同学害怕事情不可收拾,将两人拉开了。
视频中的同学因为午休放不放歌产生了分歧,现在无法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帮帮他们。矛盾往往因分歧而产生,我们古人也遇到过类似的状况,现在就来看看,他们存在怎样的分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一)齐读课文,正字音
屏幕出示:
戴嵩、曝、拊掌、谬
卿、涉猎、孰、遂
自矜、家圃、睨之、颔之、尧咨、忿然、杓、酌油、沥之、矢
(二)听读课文,明节奏
屏幕出示:
《孙权劝学》和《卖油翁》的停顿节奏
(三)合作翻译,梳文意
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使用七上学习过的翻译方法。
如:成语印证、查找字典、字形推测、联系上下文等。
(四)老师答疑,合作总结
学习文言文,积累第一位。首先在字词这个层面要打开,要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需要勤整理,比如总结翻译方法、做思维导图整理文言现象等。你会发现很多字词在现代生活,依旧非常活跃。
知识卡片一
《孙权劝学》和《卖油翁》的重点字词:
卿、邪、更、善射、自矜、尝、释担、睨、汝、圃、忿、酌、矢、杓、颔
知识卡片二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五)翻译语句,归纳方法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结友而别。
3.但微颔之。
4.陈康肃公善射。
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留、删、调、补、换
基于小学和七上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熟知了文言文翻译的几种方法,如成语印证、查找字典、字形推测、联系上下文等,七下重点聚焦于知识的广度,注意文言现象的积累与拓展。
三、概括文意,明晰矛盾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篇文章大意。
屏显:
《书戴嵩画牛》《孙权劝学》《卖油翁》
老师点拨学生的回答,明确认知矛盾和审美矛盾。
预设:生答《书戴嵩画牛》的分歧在于杜处士非常喜爱这幅画,而牧童却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画是错的。
师总结:杜处士认为这幅画很美,而牧童却只注意到了画的错误,所以这是两个人的“审美矛盾”。
《孙权劝学》的分歧在于孙权希望吕蒙学习,而吕蒙拒绝。
师总结:他们俩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的认知不一样,所以这是“认知矛盾”。
《卖油翁》的分歧在于陈尧咨自视甚高,而卖油翁却不以为意。
师总结:他们两人对于射箭的技艺是否配得如此之高的赞美产生了矛盾,所以这也是“认知矛盾”。
第二课段:聚焦对话,析矛盾之因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从人物登场、对话中的细节、称谓、副词、句式等角度把握矛盾产生的原因。
2.思维目标:通过比读,理解沟通方式对矛盾发展的作用。
3.审美鉴赏目标:通过演读,体会人物形象和感情态度。
4.文化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明确三个矛盾。
一、人物登场,初显矛盾
1.制作人物形象卡
教师出示六张人物形象卡,学生阅读文章,完成卡片内容制作。
2.比对人物形象
明确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差距是矛盾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聚焦对话,激化矛盾
1.明确沟通方式定义
教师出示知识卡片,明确沟通方式内涵
【补充:所谓的沟通方式,大家可以理解为口头交流中使用的语言(语气、用词等)和神情(态度)。】
2.学生演读对话,分析导致矛盾激化的沟通方式
学生分组演读人物对话,根据知识卡片内容,重点品析人物所使用的语气、称谓、副词、句式等。
三、总结分析不同的沟通方式导致的结果
教师总结:矛盾的产生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沟通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身份地位、性格一时难以改变,而沟通方式对于矛盾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论身份如何,不当的沟通方式只会激化矛盾。
第三课段:化解矛盾,探沟通之妙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从读懂对话和写作创造中使用的称谓、副词、句式等角度品味沟通方式。
2.思维目标:通过比读,理解沟通方式背后蕴藏的智慧。
3.审美鉴赏目标:通过创作对话,学会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
4.文化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一、回顾旧知,导入: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三组人物产生矛盾的原因,有身份、性格、不恰当的沟通方式。那么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再次聚焦他们的对话,从称谓、句式(语气)、副词、神态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从对话中,把握沟通
学生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探究不同人物的沟通方式的区别,最后派一位代表发言。限时3分钟。
(一)品读沟通方式
1.陈尧咨的沟通方式
师总结:“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用释然的方式有所节制地表达情感,这种“和”,是一种良好的自我修养。(板书:行为温和)
2.卖油翁的沟通方式
屏显:《卖油翁》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学生演读:注意读出卖油翁作为长者的谆谆教导、谦虚从容之感
副词:“惟……尔”——谦逊低调
称谓:“我”——平级之间、不卑不亢
句式(语气):陈述句——淡定从容
师总结:面对“当世无双”的评价,卖油翁不去追求与他人完全一致,而是作为长者自证实力,用谦和的坚定自己的想法,这种“和”,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板书:态度谦和)
3.孙权的沟通方式
屏显:《孙权劝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生演读:读出孙权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
句式: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降低要求,减小被拒可能性;陈述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指点方法,明确目标
反问句“孰若孤?”——阻断借口
陈述句“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
副词:岂、但、耳——语气更柔和,不再高高在上
称谓:卿——爱称
师总结:孙权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换强势为柔和,这种“和”,是一种高尚的政治德行。(板书:语气亲和)
4.杜处士的沟通方式
《书戴嵩画牛》中,杜处士面对来自牧童的否定时,他“笑而然之”,请同学们尝试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补写杜处士的语言,使得矛盾得以化解。
杜处士笑而然之,曰:“ (可用白话文) 。”
师总结:杜处士面对来自牧童的否定,淡然处之,虚心接纳,这种“和”,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板书:心态平和)
(二)分类探讨,汲取智慧
(板书中:体现地位差距)
通过分类,我们发现这四个人物在身份地位上,存在差别:陈尧咨、孙权、杜处士他们的社会地位远高于和他们产生矛盾的另一方。从不同地位的人化解矛盾的方式中,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预设:当我们处于强势地位时,应该尊重他人,放低姿态,用温和的态度使矛盾化解;
当我们处于弱势地位时,也要敢于坚持自我,证明自我,而不是妥协退让,附合他人。
师总结:“和”不是没有底线的一团和气。上位者要讲究方法,下位者可坚守原则,只有互相尊重,去异求同,求同存异,才能达到“天地之序”“天地之和”的和谐状态。这也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那么现在回到最初,我们发现两位同学在沟通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其实他们只要改变沟通方式,就可以化矛盾于无形。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剧本。
三、作业设计
(一)我们原来可以这样说
时间:午休自由活动时
同学A在一体机前播放劲歌,同学B在座位上写题。
同学B(不耐烦的神情):(大声地说)吵死了。
同学A:(听到声音转头,狠狠的剜了一眼同学B,放得更大声)
同学B(不被理睬,愤怒地):喂,我让你关掉,听到没有?
同学A(感觉自己被冒犯):(生气地说)关你啥事,我就要放!
同学B:学校是让我们学习的地方,你这人怎么能这样?
同学A:就这样,受不了?
同学B:你!
同学A:受不了走呗!
同学B:你怎么这样不讲道理!
在场的其他同学害怕事情不可收拾,将两人拉开了。
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称谓、句式、副词、神态等)来改写剧本,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
评价量表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10分)
能运用合理的称谓称呼对方,表达得体,体现尊重。
能运用语气词、副词表达适当的语气。
能体现相互尊重、委婉应对、虚心接纳、求同存异等合理的沟通方式。
能流畅地表达改写对话。
(二)品析沟通方式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从称谓、语气词、副词、神态等角度品读文中的对话,探讨晏子的沟通方式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