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回收废品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回收废品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17 10: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之后,教科书提供了“回收废品”的学习情境,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把它与加减法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多”“比少”的含义,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同学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像这样,产生很多的垃圾,有些垃圾呀,需要好几百年才能消失呢!但是如果一些垃圾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呢,你们看,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回收塑料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给予学生直观感知,引出本课内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师:在这幅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林收集了13个塑料瓶。 生2: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 生3: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说的既清楚又完整。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想一想,说一说吧。 生1:他们三个人中,只有小林说,自己收集了13个塑料瓶,小红只说,自己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那我们可以问,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也没说自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他只说自己收集的比小林少四个,那我还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二学程: 主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自主选择方法尝试探究。 生1:摆一摆。 要想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就得先去看小林收集了几个,先拿出一捆和3根小棒,这13根小棒就代表小林收集的13个塑料瓶,小红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的意思,在后面再添上3根小棒,13,14,15,16,小红收集了16个塑料瓶。 生2:画一画。 先用13个圆圈代表小林收集的塑料瓶数量,然后再画和小林一样多的13个塑料瓶数,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的意思,那就在13个圆圈后面再画3个圆圈,一共是16个圆圈,小红收集了16个塑料瓶。 生3:算一算。 13表示小林收集的塑料瓶数量,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也就是13再加3,所以列式13+3=16(个),小红收集了16个塑料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列式计算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程: 主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自主选择方法尝试探究。 生1:摆一摆。 要算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先看小林收集了几个,小青说他比小林少4个,先准备一捆和3根小棒,这13根小棒就代表小林收集的13个塑料瓶,小青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先把1个十变为10个一,再拿走4个一,剩下的9个就是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数量了。 生2:画一画。 先用13个圆圈表示小林收集的塑料瓶数量,小青比小林少4个,那就是比13少4,我就少画4个圆圈,这样就是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数量了。 生3:算一算。 13表示小林收集了13个塑料瓶,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所以列式13-4=9(个),小青收集了9个塑料瓶。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列式计算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总结 今天呀,我们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还有算一算的方式,解决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和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当我们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时候,就用这个数加几,当我们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时候,就用这个数减几,小朋友们,你学会了吗?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3+3=16(个) 13-4=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