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17 09:43:18

文档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4九下·邵东期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甲烷能燃烧
C.氢气的密度小 D.金刚石坚硬
2.(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闻气体气味
3.(2024九下·邵东期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B. C. D.C
4.(2024九下·邵东期中)做实验时, 一定要观察实验现象。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 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2024九下·邵东期中)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 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铝 B.氯化钠 C.木炭 D.氧气
6.(2024九下·邵东期中)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 此过程中乒乓球内气体分子的(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数目变多 D.间隔变大
7.(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 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表示 2 个氧分子
C.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D.中的 “ 2 ”: 表示 1 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8.(2024九下·邵东期中)某物质完全燃烧后, 生成和, 则该物质中(  )
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9.(2024九下·博罗开学考)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B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
C 用厨余垃圾制作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A.A B.B C.C D.D
10.(2024九下·邵东期中)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 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其充分燃烧
C.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1.(2024九下·邵东期中)现有三种金属, 如果把和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氢气,不反应: 如果把和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一会儿, 在表面有银析出, 而没有变化。下多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从硫酸铝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B.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
C.比活泼
D.Y 排在金属活性顺序表“氢”前
12.(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D.将的溶液均分成两份, 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13.(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 B. C. D.
14.(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各组固体物质, 只用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的是(  )
A. B.
C. D.
15.(2024九下·邵东期中)有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现向 a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两支试管。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 每空 2 分, 共 30 分。
16.(2024九下·邵东期中)回答问题:
(1)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厨房里常用的化学物质,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食醋②纯碱③天然气
其水溶液的是   。
(2)“化学一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未来。”"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烤鱿鱼是同学们喜欢的食物。鱿鱼含有丰富的    (填“蛋白质”或“糖类”),不法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延长保质期, 但甲醛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3)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铁粉脱氧剂的保鲜原理与铁生锈相同。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17.(2024九下·邵东期中)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 材质为陶瓷的是____ (填标号)。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坩埚钳
(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 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
成分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镁 其它
质量分数 69.51 14.15 2.55 1.31 12.48
(3)“九秋风露越密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
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密体内的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4九下·邵东期中)甲是三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图乙是小明同学所做的有关硝酸钾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硝酸钾曲线上点的坐标信息分别为:, 结合图乙的操作回答:
(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
(2)①、②、③中, 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
(3)③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19.(2024九下·邵东期中)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序号进行填空:
A.液态氧气
B.加 食盐
C.干冰
D.二氧化硫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能形成酸雨的是   。
(3)预防甲状腺疾病的是   。
20.(2024九下·邵东期中)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铝、锌、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铜和锌, 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 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已知 : 加热的条件下,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
(2)黄铜是外观似黄金的锌铜合金, 它的硬度比纯铜   (填“高”或“低”)。
(3)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甲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2 分, 共 20 分。
21.(2024九下·邵东期中)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    。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编号), 气体收集满后,应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
(3)实验室里, 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4)实验中红磷需足量,目的是   。
22.(2024九下·邵东期中)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
溶液中的什么成分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假设】
(1)猜想溶液中的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 2:溶液中的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溶液中的   (填符号)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 1 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 NaCl 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 2 不成立
③用试管取少量 NaOH 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猜想 3 成立
(3)【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1)不需要验证就可以排除; 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4)【括展研究】
①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 向 KOH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在水中相互作用, 生成氢氧化钾。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③应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5 分, 其中第一问 2 分, 第二问 3 分。
23.(2024九下·邵东期中)某课外活动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度进行测定: 取稀硫酸于烧杯中, 逐滴滴加 3.的氢氧化钡溶液, 烧杯内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参加反应的质量共有   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答题过程,结果保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干冰易升华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 甲烷能燃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 氢气的密度小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坚硬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符合题意;
D、正确闻气体气味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瓶口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方法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方法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故选B。
【分析】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钙元素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为结论,不是现象 ,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符合题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有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结论分析;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铝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木炭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金属、碳等由原子构成,氧气、水等由分子构成,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 此过程中因温度升高,乒乓球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随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符合题意;
B、: 表示 2 个氧分子 ,不符合题意;
C、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D、中的 “ 2 ”: 表示 1 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B、根据化学式前面系数表示分子个数分析;
C、根据离子符号前加系数表示离子个数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 生成和,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物质中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为物质中氢元素,则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为,氢元素质量为,则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悬浮杂质沉降,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厨余垃圾制作花肥,厨余垃圾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反应比较缓慢,且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明矾在净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B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 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 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故选B。
【分析】根据增大可燃物的接触面积可充分燃烧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 把和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氢气,不反应,可得出活动性关系X>H>Y, 如果把和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一会儿, 在表面有银析出, 而没有变化,说明Y>Ag>Z。
A、Z的活动性小于铜,不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 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 ,符合题意;
C、 X比Z活泼 ,不符合题意;
D、Y 排在金属活性顺序表“氢”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金属与酸或盐的反应情况,确定出相应物质的活动性强弱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 ,不符合题意;
B、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 溶液中溶质可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也可能是以离子形式分散 ,不符合题意;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的溶液均分成两份, 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溶液定义分析;
B、根据析出一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分散分析;
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铜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银,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各步转化能否实现。
14.【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氯化钠、氯化钾都易溶于水,溶液都呈无色,加水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加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解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加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升高,加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氯化钠、氯化钾都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分析;
B、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等质量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等质量氧气,加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氧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等质量氧气,加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氧气质量,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为生成物,质量从原点起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B、根据有无催化剂产生氧气质量相等分收入
C、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生成物从原点起增加分析。
16.【答案】(1)①
(2)蛋白质
(3)水蒸气和氧气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食醋呈酸性,溶液pH小于7,纯碱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天然气通入水中溶液呈中性,pH等于7。
(2) 鱿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分析】(1)根据呈酸性的溶液pH小于7分析;
(2)根据鱼、肉、蛋等物质中含有蛋白质分析;
(3)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分析。
17.【答案】(1)C
(2)
(3)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烧杯、集气瓶所用材料为玻璃,A、B错误;蒸发皿所用材料为陶瓷,C正确;坩埚钳所用材料为金属,D错误。
(2)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SiO2。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为金属氧化物。
(3)由题中信息可知,CO与 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 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所给用品所用材料分析;
(2)根据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镁、铝、铁等为金属元素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18.【答案】(1)
(2)②③
(3)43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3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6g,①的溶液是30oC时180克水中加入64克硝酸钾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 由所给各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及上述分析可知,①属于不饱和溶液,②为40oC时,100克水中溶解64克硝酸钾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③为10oC时100克水中放入64克硝酸钾形成的饱和溶液。
(3)10o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1克,则 ③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64-21=43g.
故答案为:(1)26.2%;(2) ②③ ;(3)43.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2)根据所给溶解度及烧杯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3)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所给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由烧杯中原有溶质计算析出晶体质量分析。
19.【答案】(1)C
(2)D
(3)B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1)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3)补充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疾病。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2)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3)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分析。
20.【答案】(1)过滤
(2)高
(3)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步骤③和④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2)黄铜为合金,其硬度比纯铜高。
(3)溶液C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加入适量甲得到铜,发生的锌与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锌的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合金的硬试大于纯金属分析;
(3)根据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分析。
21.【答案】(1)铁架台
(2)AC;防止水倒流, 造成试管炸裂
(3)A
(4)将氧气消耗完全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 仪器名a 为铁架台。
(2) 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A作发生装置,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中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故装置组合为AC。 气体收集满后,应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是 防止水倒流, 造成试管炸裂 。
(3) 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应选择A作发生装置。
(4) 实验中红磷需足量,是为了将氧气消耗完全。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排水法较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更纯净,加热装置结束后要防止水回流分析;
(3)根据甲烷制取药品和反应条件分析;
(4)根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要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析。
22.【答案】(1)
(2)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3)酚酞试液本身就是含有水分子
(4)溶液变红;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猜想3为NaOH溶液中的OH-使酚酞试液变红。
(2)猜想2不成立,氯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则用试管取少量 NaCl 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现象为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3) 酚酞试液本身就是含有水分子 ,呈无色,所以猜想(1)不需要验证就可以排除。
(4)① 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②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CaCO3CaO+CO2↑,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钾溶液中含水分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析;
(2)根据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
(3)根据酚酞试液中含水分子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分析。
23.【答案】(1)3.42
(2)解: 设该稀硫酸中的质量为
98 171
x 3.42g
解得:
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 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为100g,则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100g×3.42%=3.42g。
【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由此确定氢氧化钡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硫酸质量,以此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4九下·邵东期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甲烷能燃烧
C.氢气的密度小 D.金刚石坚硬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干冰易升华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 甲烷能燃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 氢气的密度小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坚硬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闻气体气味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符合题意;
D、正确闻气体气味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瓶口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方法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方法分析。
3.(2024九下·邵东期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B. C. D.C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故选B。
【分析】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钙元素分析。
4.(2024九下·邵东期中)做实验时, 一定要观察实验现象。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 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为结论,不是现象 ,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符合题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有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结论分析;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5.(2024九下·邵东期中)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 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铝 B.氯化钠 C.木炭 D.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铝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木炭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金属、碳等由原子构成,氧气、水等由分子构成,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分析。
6.(2024九下·邵东期中)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 此过程中乒乓球内气体分子的(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数目变多 D.间隔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 此过程中因温度升高,乒乓球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随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析。
7.(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 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表示 2 个氧分子
C.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D.中的 “ 2 ”: 表示 1 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符合题意;
B、: 表示 2 个氧分子 ,不符合题意;
C、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D、中的 “ 2 ”: 表示 1 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B、根据化学式前面系数表示分子个数分析;
C、根据离子符号前加系数表示离子个数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8.(2024九下·邵东期中)某物质完全燃烧后, 生成和, 则该物质中(  )
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 生成和,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为物质中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为物质中氢元素,则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为,氢元素质量为,则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9.(2024九下·博罗开学考)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B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
C 用厨余垃圾制作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悬浮杂质沉降,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厨余垃圾制作花肥,厨余垃圾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反应比较缓慢,且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明矾在净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10.(2024九下·邵东期中)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 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其充分燃烧
C.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 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 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故选B。
【分析】根据增大可燃物的接触面积可充分燃烧分析。
11.(2024九下·邵东期中)现有三种金属, 如果把和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氢气,不反应: 如果把和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一会儿, 在表面有银析出, 而没有变化。下多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从硫酸铝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B.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
C.比活泼
D.Y 排在金属活性顺序表“氢”前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 把和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氢气,不反应,可得出活动性关系X>H>Y, 如果把和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一会儿, 在表面有银析出, 而没有变化,说明Y>Ag>Z。
A、Z的活动性小于铜,不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 三种金属单质的活泼性 ,符合题意;
C、 X比Z活泼 ,不符合题意;
D、Y 排在金属活性顺序表“氢”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金属与酸或盐的反应情况,确定出相应物质的活动性强弱分析。
12.(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D.将的溶液均分成两份, 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 ,不符合题意;
B、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 溶液中溶质可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也可能是以离子形式分散 ,不符合题意;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将的溶液均分成两份, 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溶液定义分析;
B、根据析出一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分散分析;
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13.(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铜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银,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各步转化能否实现。
14.(2024九下·邵东期中)下列各组固体物质, 只用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氯化钠、氯化钾都易溶于水,溶液都呈无色,加水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加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解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加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升高,加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氯化钠、氯化钾都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分析;
B、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15.(2024九下·邵东期中)有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现向 a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两支试管。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等质量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等质量氧气,加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氧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等质量氧气,加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氧气质量,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为生成物,质量从原点起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B、根据有无催化剂产生氧气质量相等分收入
C、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生成物从原点起增加分析。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 每空 2 分, 共 30 分。
16.(2024九下·邵东期中)回答问题:
(1)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厨房里常用的化学物质,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食醋②纯碱③天然气
其水溶液的是   。
(2)“化学一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未来。”"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烤鱿鱼是同学们喜欢的食物。鱿鱼含有丰富的    (填“蛋白质”或“糖类”),不法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延长保质期, 但甲醛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3)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铁粉脱氧剂的保鲜原理与铁生锈相同。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答案】(1)①
(2)蛋白质
(3)水蒸气和氧气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食醋呈酸性,溶液pH小于7,纯碱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天然气通入水中溶液呈中性,pH等于7。
(2) 鱿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分析】(1)根据呈酸性的溶液pH小于7分析;
(2)根据鱼、肉、蛋等物质中含有蛋白质分析;
(3)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分析。
17.(2024九下·邵东期中)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 材质为陶瓷的是____ (填标号)。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坩埚钳
(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 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
成分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镁 其它
质量分数 69.51 14.15 2.55 1.31 12.48
(3)“九秋风露越密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
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密体内的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
(2)
(3)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烧杯、集气瓶所用材料为玻璃,A、B错误;蒸发皿所用材料为陶瓷,C正确;坩埚钳所用材料为金属,D错误。
(2)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SiO2。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为金属氧化物。
(3)由题中信息可知,CO与 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 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所给用品所用材料分析;
(2)根据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镁、铝、铁等为金属元素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18.(2024九下·邵东期中)甲是三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图乙是小明同学所做的有关硝酸钾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硝酸钾曲线上点的坐标信息分别为:, 结合图乙的操作回答:
(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
(2)①、②、③中, 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
(3)③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答案】(1)
(2)②③
(3)43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3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6g,①的溶液是30oC时180克水中加入64克硝酸钾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 由所给各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及上述分析可知,①属于不饱和溶液,②为40oC时,100克水中溶解64克硝酸钾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③为10oC时100克水中放入64克硝酸钾形成的饱和溶液。
(3)10o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1克,则 ③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64-21=43g.
故答案为:(1)26.2%;(2) ②③ ;(3)43.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2)根据所给溶解度及烧杯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3)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所给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由烧杯中原有溶质计算析出晶体质量分析。
19.(2024九下·邵东期中)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序号进行填空:
A.液态氧气
B.加 食盐
C.干冰
D.二氧化硫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能形成酸雨的是   。
(3)预防甲状腺疾病的是   。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1)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3)补充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疾病。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2)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3)根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分析。
20.(2024九下·邵东期中)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铝、锌、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铜和锌, 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 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已知 : 加热的条件下,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
(2)黄铜是外观似黄金的锌铜合金, 它的硬度比纯铜   (填“高”或“低”)。
(3)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甲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过滤
(2)高
(3)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步骤③和④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2)黄铜为合金,其硬度比纯铜高。
(3)溶液C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加入适量甲得到铜,发生的锌与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锌的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合金的硬试大于纯金属分析;
(3)根据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2 分, 共 20 分。
21.(2024九下·邵东期中)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    。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编号), 气体收集满后,应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
(3)实验室里, 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4)实验中红磷需足量,目的是   。
【答案】(1)铁架台
(2)AC;防止水倒流, 造成试管炸裂
(3)A
(4)将氧气消耗完全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 仪器名a 为铁架台。
(2) 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A作发生装置,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中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故装置组合为AC。 气体收集满后,应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是 防止水倒流, 造成试管炸裂 。
(3) 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应选择A作发生装置。
(4) 实验中红磷需足量,是为了将氧气消耗完全。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排水法较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更纯净,加热装置结束后要防止水回流分析;
(3)根据甲烷制取药品和反应条件分析;
(4)根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要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析。
22.(2024九下·邵东期中)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
溶液中的什么成分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假设】
(1)猜想溶液中的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 2:溶液中的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溶液中的   (填符号)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 1 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 NaCl 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 2 不成立
③用试管取少量 NaOH 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猜想 3 成立
(3)【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1)不需要验证就可以排除; 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4)【括展研究】
①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 向 KOH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在水中相互作用, 生成氢氧化钾。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③应密封保存。
【答案】(1)
(2)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3)酚酞试液本身就是含有水分子
(4)溶液变红;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猜想3为NaOH溶液中的OH-使酚酞试液变红。
(2)猜想2不成立,氯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则用试管取少量 NaCl 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现象为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3) 酚酞试液本身就是含有水分子 ,呈无色,所以猜想(1)不需要验证就可以排除。
(4)① 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②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CaCO3CaO+CO2↑,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钾溶液中含水分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析;
(2)根据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
(3)根据酚酞试液中含水分子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分析。
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5 分, 其中第一问 2 分, 第二问 3 分。
23.(2024九下·邵东期中)某课外活动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度进行测定: 取稀硫酸于烧杯中, 逐滴滴加 3.的氢氧化钡溶液, 烧杯内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参加反应的质量共有   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答题过程,结果保留)。
【答案】(1)3.42
(2)解: 设该稀硫酸中的质量为
98 171
x 3.42g
解得:
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 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为100g,则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100g×3.42%=3.42g。
【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由此确定氢氧化钡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硫酸质量,以此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