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度计 配套教学设计(307)

文档属性

名称 温度和温度计 配套教学设计(30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5 16:03:4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能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2教材分析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起始课内容。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3学情分析
温度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会描述一些物体的温度高低,他们不但听说过温度计,尤其因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的流行,他们每天都会测量几次体温,对于体温计的使用更是得心应手。但真要让他们具体的去描述什么是温度、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却又不能准确表达,而测量水温更是很少有人亲自操作过。所以本课的学习,对许多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温度、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4重点难点
1、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并能读和写。
2、能识读零下温度。
5教学准备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若干支、模拟温度计一个、烧杯若干只、热水、冷水、课件。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图片导入   揭示概念
1.出示二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感受,引出温度概念。媒体出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课件展示)
2.学生读一读,教师板书(设计意图:简洁明了让学生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揭示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活动2【活动】二.实验感知    引出温度计
1.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两杯水,一号杯和二号杯,你有办法判断两杯水的冷热 (学生说一说方法)
2.师:可是今天老师为每组只提供了两个杯子,这么多同学实验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说一说)
3.小组用手指比较水的冷热。
师:手的感觉不可靠,如何能准确知道两杯水的温度呢?
学生:温度计(设计意图:教材用四杯水比较,要求要高,我用了两杯水比较,导入温度计,为接下来的探索争取更多的时间)
活动3【讲授】三.引导观察   认识结构
出示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提示学生(课件出示观察提示)
1.小组进行观察。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结构图(课件展示)讲解,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活动4【活动】四.模拟温度计  学会读写
师: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起认识了温度计的结构,你会读吗?(学生说一说怎么读)
1.学习《读温度计儿歌》
2.温度计模型演示“温度升高液柱上升,温度下降液柱下降。”
3.学生读写温度,一人读数一人板书,教师纠正(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4.学生当一回气象预报员。(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对于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学生也许不能一下子用正确的方法读出来,要在学生错误的读法上引导学生正确读数。对于零下温度的读写,学生很容易弄错零下刻度线所代表的数值,通过模型温度计的读数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正确的读法,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活动5【活动】五. 正确使用温度计
1.读一读当前手中温度计刻度读数。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支温度计,怎么实验?
2.学生交流读数情况
3.提出使用规范。(课件出示)
4.二次读温度计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会了知识还得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
活动6【活动】六. 回顾小结
1.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2.拓展:课外寻找各种不同的温度计(提示小心拿放)。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