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配套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配套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6:05:2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欣赏,了解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背景、相关文化及特征,感受并理解其人文内涵,进而建立起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2、了解西方音乐的体裁、创作技法及演奏方法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从音乐要素的分析入手,对音乐形象展开联想,体验音乐情感。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能哼唱《光明行》的部分主题旋律。
2学情分析
本着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为原则,突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近代的部分优秀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在的学生对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背景、相关文化及特征了解很少,因此想通过从音乐要素分析入手,体验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去享受音乐的美,进而达到鉴赏与审美的目的。中国近代新音乐的优秀代表人物及作品较多,课时安排要求为一课时,因此,从中选择较为突出的作品进行赏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背景及相关文化; 了解西方音乐的体裁、创作技法及演奏方法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教学难点: 从音乐要素入手,体验音乐形象及内在情感; 能够哼唱部分音乐主题旋律。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欣赏,了解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背景、相关文化及特征,感受并理解其人文内涵,进而建立起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2、了解西方音乐的体裁、创作技法及演奏方法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从音乐要素的分析入手,对音乐形象展开联想,体验音乐情感。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能哼唱《光明行》的部分主题旋律。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近代新音乐的背景及相关文化; 了解西方音乐的体裁、创作技法及演奏方法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学时难点
从音乐要素入手,体验音乐形象及内在情感; 能够哼唱部分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课前提示: 关注聆听背景音乐,浏览本课教材。创设氛围,感受音乐。
导入部分: 学堂乐歌 《送别》。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引出中国近代新音乐产生的原因及启蒙阶段概况 引出教学重点,引发学习欲望。
新授部分: 新音乐启蒙阶段、20年代后的概况 教师讲解新音乐的启蒙阶段及20年代后的概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相关文化。 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及歌曲、器乐作品的创作情况
作品一:《光明行》 (二胡独奏)
1、介绍刘天华先生创作乐曲的思想,从创作手法、演奏方法方面来了解东西方音乐的调和与合作;
2、分段欣赏《光明行》音乐主题旋律,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3、完整欣赏宋飞与交响乐团演奏的二胡曲《光明行》,再次提示、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各段的音乐主题。 了解刘天华的创作思想 加深对各段音乐主题的印象,感受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作品二:《玫瑰三愿》 (中国艺术歌曲)
1、介绍歌曲的创作时间及背景;
2、教师分段演唱并带领学生从情感、音乐要素等方面分析歌曲,体验歌曲深层的情感表达,进而感受歌曲的内涵美;
3、完整欣赏歌曲。 使学生理解西方音乐体裁对中国新音乐的影响 深层体验歌曲内涵
作品三:《铁蹄下的歌女》 (电影插曲)
1、简要讲述电影情节;
2、欣赏幺红演唱的《铁蹄下的歌女》MTV并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3、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点出歌曲表达的核心情感。 体会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了解歌曲在创作方面歌词与音乐的结合
课堂练习: 思考与探究NO.2 对两首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音乐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掌握
课堂小结: 近代新音乐总结 音乐源自生活,离不开生活,同样音乐也离不开时代。 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