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6:05:4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聆听《御风万里》、《乱云飞》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聆听,欣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和对中国器乐创作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乱云飞》和《御风万里》两首曲子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作者创作的主旨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2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御风万里》的音乐风格及了解其创作特点。
2、了解新中国的器乐创作。
3教学难点
分析作品《御风万里》曲式结构,向学生介绍各段的主奏乐器,以及各段运用不同乐器所呈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复习
1、聆听音乐作品片段:
A、欣赏《黄河船夫曲》
问:哪部音乐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补充:这首曲子是经典的陕北民歌,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劳动号子一类。音调,语调方面有明显的陕北的特点。听罢全曲,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黄河沿岸,看到了黄河的迂回曲折以及黄河上百舸争流的景象。
B、欣赏并演唱《嘎达梅林》
问:作品的名字及民族?
补充:嘎达梅林是民国时期,带领藏族人民起义的首领。嘎达在藏语中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一种相当于总兵的官职,民国时期,张学良将军提出开垦蒙旗土地,嘎达梅林为保护蒙族人民的利益率兵起义。
活动2【讲授】 新课教学
(一)1、语言导入
2、乐器识别
a出示各种乐器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出该乐器的名字。
b学生识别出乐器之后,出示对应乐器的音色试听。
c再次播放,加深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和了解。
3、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17页的作品介绍。
4、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注:特别对于文章中“复调”二字进行阐述和解释。
a《御风万里》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郭文景为交响乐队写作的一首交响序曲。重申作者对于此曲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目的。
B出示作品的结构形式:引子﹢A段﹢B段﹢A段﹢尾声,乐曲的A段与再现A段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形成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形式;乐曲的B段采用复调的写作手法,两条旋律同时进行,协调的流动。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每组带着以下问题来欣赏作品并进行讨论)
引子部分问题:由哪些主奏乐器?渲染什么样的音乐气氛?
乐曲引子包括三种音调素材并以打击乐器、铜管烘托气氛。
A段主题问题:由什么乐器主奏?体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悠长的A段主旋律由小提琴奏出,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给以伴奏衬托、烘托热烈的气氛。
B段主题问题:a舒展而宽广的旋律来自哪个作品、由哪件乐器奏出?(《黄河船夫曲》双簧管)
b你又听到了哪个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圆号;藏族民歌《郎玛》小提琴;哈萨克民歌短笛)
c此段音乐旋律采用哪种创作写法?复调
B段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祖国的强盛,繁荣。
《黄河船夫曲》贯穿始终又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中国人民不屈不饶,为实现两岸统一的大业,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始终坚持不懈。
再现的A段音乐情绪如何?有何音乐意义?
再现的A段音乐情绪充满节日般的欢快气氛。尾声转给管乐队演奏,以突出管乐灿烂辉煌的效果,表现了香港回归使全国人民陶醉在巨大的欢乐之中。也表现了全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三)回顾片段,欣赏作品,教师作总结与讲解:
B段在《黄河船夫曲》的旋律进行中,三首民歌旋律穿插进来与其形成对位,表现了祖国大团结的局面。同时也带领学生了解复调这一技巧在音乐当中的运用和理解。
活动3【活动】 教学扩展——新中国的器乐创作
1、此作品是采用外来乐器和外来音乐形式以及借鉴西洋音乐创作经验创作的民族器乐曲。在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吸取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精华。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艺方针。让我们初步了解新中国的器乐创作(教材218页)
2、欣赏《乱云飞》
问题:此作品在创作方法上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与讲解;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是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中女主人公柯湘的核心唱段《乱云飞》改编而成。作品在舍弃了京剧唱腔的人声特点后保持了传统京剧板腔体的特色和风韵,并充分发挥民族管弦乐队的优势,通过各种巧妙的变化,依然表现了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及情感的变化,从而使乐曲的艺术表现达到最佳境界,使现代京剧音乐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