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飞卫,死里逃生之后如释重负,同时又对自身技艺颇为满意,全然没有半点对敌人的
增恨。二人冲向对方,在原野中拥抱,当场洒下师徒情深的泪水。
飞卫与弟子相拥而泣,心想弟子若杀心再起则凶险至极,于是打算给纪昌指明新的
目标,以转移其注意力。他告诉这名危险的弟子,若还想在这条路上精益求精,则要不
畏太行群山险峻,往西登上霍山之巅。彼处有甘蝇老师,乃旷古绝今之箭术奇人。
纪昌当即踏上西行之路。老师说二人技艺在甘蝇面前如同儿戏,这刺激了他的自尊。
如若此言属实,那就代表他距离天下第一的目标还路途遥远。他一心赶路,攀险峰,过
栈道,磨破脚底,双腿尽是擦伤,一个月后,终于抵达目的地,登上山顶。
彼时纪昌锋芒毕露,迎接他的则是一名目光如绵羊般温顺、步履蹒珊的老者。老者
或已不止百岁,他弯腰驼背,行走时白胡须都拖在地上。
纪昌赶忙道明来意,他说得很大声,生怕对方耳背。他说此次前来主要为请老者对
自己的射术评价一番,只听得弓弦作响,这技艺精湛的一箭竟让碧蓝空中五只大乌齐齐
应声而落。
老者含笑首肯,道纪昌还算有些本事一不过此终究只是射之射,看来好汉尚未习
得“不射之射”。见纪昌心头火起,老者便领他至两百步开外一峭壁处。下方绝壁笔直
如屏风,正可谓壁立千仞,溪流在下面遥远如细丝,仅是俯瞰一眼便令人晕眩,可见地
梦之高。纪昌心想此时怎能退缩,站上去时那石头还轻微摇晃了一下。他硬着头皮搭箭
开弓,岂料正碰上一颗小石子由悬崖边滚落。纪昌被石子的去向吸引了注意,不禁脚底
发软,遍身冷汗,只能俯身趴在石面上。老者微笑着仲手搀扶纪昌下来,自己又站上去,
请纪昌看他射箭。纪昌脸色苍白,心中惊惶尚未平复,不过还是很快意识到了问题一
老者没有弓如何射箭?弓呢?老者是两手空空。弓?—老者笑了。用弓箭的那还是射
之射。这不射之射,用不上乌漆之弓,也无需肃慎之箭。上空盘旋的鹰,连翅膀都没扇
动一下,竟直直朝岩石之上坠落而来。
纪昌不寒而栗。他感觉直到今日才总算得以一窥射术登峰造极之境界。
在这位年长的神射手身边,纪昌修行了整整九年。无人知晓这期间他经历了怎样的
磨炼。九年后纪昌下山归来,众人皆因他面相大变而震惊。曾经那不服输的倔强面庞己
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木偶一般的愚者相貌。他去拜访阔别已久
的老师飞卫,而飞卫一见他便大声感慨一这才是天下第一神射手。诸如我辈实在望尘
莫及。
纪昌归来后,连弓都不再碰了。有人问此中缘由,纪昌答曰:“至为为无为,至言
为无言,至射为无射。”实际上,他的晚年已全然进入无为自化的境界,苍老的纪昌甚
至已认不出弓,也忘掉了它的用途。
据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邯郸城内的画家都藏起画笔,乐师都扯断琴弦,工匠们则
耻于手执规矩。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昌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拜师名射手飞卫,练习不眨眼和视微如著的基本
功,可以看出纪昌训练勤奋刻苦。
B.学有小成后,纪昌心生歹念,不惜很心伤害飞卫,可见,比起射箭技艺,当时的
纪昌更在意“天下第一神射手”的名声。
C.甘蝇是旷古绝今之箭术奇人,但其外表普通,纪昌说话大声、心头火起正是因为
纪昌心里并不相信甘蝇有过人之技。
D.纪昌拜师甘蝇,修炼九年后下山,却道“至射为无射”,呈现出对老庄“无为之境”
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纪昌射杀飞卫不成之后,一股出于道义的惭愧悔恨油然而生,这种惭愧与悔恨是
纪昌内心的“善”的体现,这一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富立体。
B.纪昌学成归来后引导了各行业对“无之境”的追求,飞卫的盛赞,邯郸城内的画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