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6:06:1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大陆校园歌曲的三个发展历程
1、初期:“内地校园歌曲”的两次高潮
(1)20世纪80年代
a、苏小明演唱《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迅速在全国广泛流传。
b、谢莉斯、王洁实以演唱刘文正的校园歌曲而成为校园歌曲的标准性人物。
c、朱逢博演唱《橄榄树》受到一致好评。
d、作曲家谷建芬创作了《清晨我们踏上小道》、《脚印》、《校园的早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具有内地特点的校园歌曲。
(2)1994年以后
以高晓松、老狼、沈庆、郁冬为代表掀起了在校大学生自创自唱的第二次校园歌曲的高潮,此时校园歌曲称为“校园民谣”。
结构特点:继承了台湾校园歌曲的创作原则。仍然吸取了我国民歌的特点,多以三拍子和四拍子写成,具有清新质朴,琅琅上口的“歌谣体”特点,内容上以回忆校园生活为主。
代表作:高晓松创作,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文科生的一个下午》《露天电影院》、沈庆的《青春》、郁冬的《离开》等等。
2、平稳发展和深化探索时期
(1)这一时期出现了朴树、水木年华等代表人物。
(2)代表作品:朴树的《白桦林》、郑钧的《灰姑娘》、水木年华的《白衣飘飘的年代》、《轻舞飞扬》、《失恋日记》等。
(3)校园民谣的起始确实很好,但后劲不足的原因:
①老狼的再度出山以及水木年华的出现没有带来新的突破。
②校园摇滚的兴起,与校园民谣、校园抒情歌曲、艺术歌曲形成四轮驱动。
③整体创作演唱水品不高。
④一些低级庸俗的粗口歌、搞笑歌、无厘头歌在地下流行。
⑤许多音乐人和歌手暴露出创作和演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弱点。歌曲内容空泛,矫情,缺乏对生活有深度的感悟。
(4)出现的组合
清风组合、极光组合、魔方组合。
1、创新突破时期
在2004年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北京大学郭长雷等组成的六人组合创作并演唱的《疯狂自行车》、《男声田甜》,显示了校园歌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以往的校园民谣相比,这两首歌完全没有感伤呻吟、风花雪月的小资情调,也不是模拟走出校园以后的情态。在内容上拓展了校园歌曲的题材范围,极富当下校园多彩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当代大学生的内心情感生活;演唱表演上借鉴了爵士的风格,糅合了通俗和美声两种唱法,插入了方言道白,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校园歌曲如果沿着这样一条路走下去,可能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校园歌曲的基本特征
1、题材: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悟为主。
校园民谣,其实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类型。它来自于校园,同时又融汇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它描写着校园生活,但在今天,它越来越多地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校园民谣如果作为一种音乐,也许会像一阵风般地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它会永远延续下去。
校园歌曲多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怀旧为主要内容,追忆或记录校园中逝去或者正在逝去的浪漫与温馨,风格唯美而且充满诗意,因而它们大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股淡淡的忧郁气息。
校园民谣风格清新纯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与学生时代的特征是比较吻合的。与此相对应,校园歌曲在内容和主题方面的特征则是爱情歌曲为主;友情、乡情其次;人生感悟、学习生活感受再次;而富于历史厚重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相对较少,这是一个缺憾。
校园民谣中的爱情歌曲分两种:
一种是:校内人写校内情。
一种是:校外人写曾经经过的校内情。
2、体裁:以民谣体为主。
“民谣”是一种演唱的体裁。歌与遥最早的分称可以追溯到《诗经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遥”。具体来讲谣并不像歌那样以旋律为主,再填上相应的歌词,注重演唱本身表现力。旋律在谣中往往退而求其次,曲调不固定即使有也不求丰富多彩,以吟咏的形式见长,章句格式也比较自由,节奏上一般比较紧促。正式因为谣中旋律的地位有所降低,彼消此涨,谣中的歌词跃然成为了重头表现的那分。
3、对象:定位于特定的一代青年。
校园民谣的创作者与欣赏者年龄相近,成长、生活于同一个时代背景下,必然有着可以互通的思想基点,他们正是在某些共同的意识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共鸣。
 (三)校园歌曲的特色
  校园民谣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则,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它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栽。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它不论写景物,写风月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五、本课小结
当我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扑面而来,就像我们静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当它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真实。校园民谣只是人们有意识的给定的一个名字。其实校园民谣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
校园民谣产生于一群人,因此代表它的也将是一群人。可以说校园民谣如果作为一种音乐,也许会像一阵风般地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我相信,它会永远延续下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