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乱云飞》及《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初步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创作方针及新中国器乐创作的辉煌成就。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聆听两首大型的器乐曲。之所以说它神秘,是因为器乐作品相对来说,不太好懂。一首歌曲,如果光听旋律不能理解的话,看看歌词,你就能明白它要表达的内容,而器乐曲,同学们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交响乐队在演奏,你可能只有一个动作,换台。其实,器乐作品也不是那么难,今天,就让我带你们走进器乐曲,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活动2【讲授】主体部分
学习新课之前,我先来播放一段视频,你能听出这是什么音乐吗?(播放现代京剧《乱云飞》1分钟)。京剧音乐(这是我们的国粹啊)。这首作品准确的说,是现代京剧,作品的名字叫《乱云飞》。
打出部分歌词:乱云飞,松涛吼,群山奔涌;枪声急,军情紧,肩头压力重千斤,团团烈火烧哇,烧我心……
介绍作品历史背景:“乱云飞”是京剧样板戏《杜鹃山》中的一个唱段,是该剧的高潮唱段。主人公是农民自卫军的女党员柯香,这个唱段讲述了当时自卫军面临的很多问题:敌人与内部叛徒勾结,抓走了队长,自卫军军心不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柯湘沉着冷静,仔细分析敌情,做出了正确判断。
接触京剧艺术,同学们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这样的唱腔一出现,大家就知道这是京剧;说陌生,是因为还不太能理解它。我就借着大家对京剧唱腔音乐的这一点点感受,我们来欣赏一首器乐曲,这首作品是一个创新,它是根据现代京剧《乱云飞》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让我带着你们来体验一下。
2、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全曲。
A、乐曲结构及内容简介(哪样乐器表达了什么感情?力度、速度、音色上的表现?)
引子 —— 主体部分 —— 尾声
(散板,使用了 1(主旋律 2(进入慢板) 3(音乐情绪 (音乐推向高潮
京剧中柯香英雄 系原京剧 表现沉思 逐渐上扬, 战胜敌人的决心
形象的主导动机) 唱腔部分) 思绪明朗) 树立英雄形象)
B、作曲家介绍——彭修文 当代民族音乐大师
3、拓展与探究——《乱云飞》的艺术价值
作者将京剧音乐当中的主要乐器都引用到民族管弦乐曲中,在舍弃了京剧唱腔的人声特点后,充分发挥了民族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表现优势,通过各种技巧的变化,很好的表现了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和情感变化。作品既保持了传统京剧板腔体的特色和风韵,同时又融入了西方歌剧管弦乐队音色丰满,交响性强的表现优势,使乐曲的艺术表现达到最佳境界,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可见,作者的创新是成功的,是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的。
4、欣赏《御风万里》全曲
刚才那首器乐作品是民族管弦乐曲,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序曲《御风万里》。这是当代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而作,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香港首演。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举国上下到处是欢欣激越的情绪。作曲家正是抓住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情绪特征,以音乐的形式作出了生动的描述和刻画。
在第二段当中,加入了四首民歌的素材,请以作曲家的角度领会引用它们的意义,并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汉族——黄河船夫曲——双簧管,蒙古族——嘎达梅林——圆号,
藏族——朗玛——小提琴,哈萨克——爱情歌曲——短笛
活动3【活动】拓展与探究
5、拓展与探究——《黄河船夫曲》的音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四种民歌音调的对位又蕴涵着什么思想内容?
《黄河船夫曲》的音调始终出现,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民歌音调的对位出现,展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睦,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的祝愿。
6、《黄河船夫曲》片段重点欣赏
(每一遍使用了哪些乐器)3’30”——6’30”
对《黄河船夫曲》的主题旋律试唱。
活动4【活动】小结
课堂小结:
先请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和交响序曲《御风万里》,两首作品都是运用民族音乐的素材创作而成的。《乱云飞》是根据现代京剧改编而成,《御风万里》中有四首民歌的素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音乐形式、风格都更加多姿多彩。可无论这么变,怎么创新,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民族音乐元素的身影。像张惠妹的很多歌曲,就是用高山族的民歌素材创作而成。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母语。音乐家们在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目的我想只有一个,就是让中国民族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