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分)
1.(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桃树所结果实的味道酸味对甜味是显性。现在把甜味桃的接穗嫁接到酸味的砧木上,接穗成活后,所结果实可食部分的味道是( )
A.酸味 B.不酸不甜 C.甜味 D.又酸又甜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根据题干所述,由题意可知,把甜味桃的接穗嫁接到酸味的砧木上,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产生影响,所以,所结果实可食用部分的味道为接穗果实的味道,是甜味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嫁接的特点,难度不大,熟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过程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后代一般也不会出现变异,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近几年冬天,合江长江边都会有许多红嘴鸥迁徙过来过冬。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嘴鸥进行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鸟巢是鸟每晚休息的地方
C.蝌蚪只用鳃呼吸,成蛙只用肺呼吸
D.雄蛙鸣叫,雌雄抱对,说明青蛙是体内受精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 A、红嘴鸥属于鸟类,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A正确;
B、鸟巢是鸟的“家”,是它们日常栖息、产卵、育雏、避敌的场所,B错误;
C、蝌蚪生活在水中,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
D、青蛙是体外受精,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3.(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比较复杂,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关系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②是DNA,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C.③是基因,DNA上的片段都是基因
D.体细胞中染色体和③都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细胞有细胞核,比如细菌,A说法错误。
B、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为DNA 和蛋白质,所以,图中,②是DNA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B说法错误。
C、DNA上与遗传效应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所以,③是基因,但是DNA上的片段并不都是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是基因,C说法错误。
D、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上的③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即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4.(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图为人体细胞中的某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B.该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D.这对染色体上只可能有这一对基因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人体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A说法正确。
B、该为体细胞,所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说法错误。
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基因b能遗传给后代,C说法错误。
D、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一条DNA分子上含有很多个基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受精卵中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5.(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生物防治比用农药防治害虫更好。若在农田中用某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时间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后使害虫发生了抗药的变异
B.遗传变异是害虫进化的内因
C.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
D.害虫为了适应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A正确;
BD、害虫的抗药性是一开始就有的,害虫本身就存在不定向的变异,只是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害虫生存下来并繁殖,所以害虫不是使用农药后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也不是害虫为了适应农药的环境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BD错误;
C、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因此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变异的结果,也与遗传有关,C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6.(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下列关于新冠病毒、新冠感染及其预防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个
①新冠病毒营寄生生活②抗生素可以治疗新冠感染
③新冠病毒可以感染植物细胞④健康人勤洗手、戴口罩、场所消毒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⑤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⑥新冠病毒可以进行分裂生殖
⑦学生加强锻炼、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A.3 B.4 C.5 D.6
【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①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说法正确。
②抗生素只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不起作用,说法错误。
③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只能感染动物细胞,说法错误。
④健康人勤洗手、戴口罩、场所消毒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说法正确。
⑤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说法错误。
⑥新冠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说法错误。
⑦学生加强锻炼、接种疫苗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没说法正确。
可见,正确的个数为3个,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基本结构特征、繁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具备三个环节才能传播起来,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7.(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下列是关于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相关图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生殖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图 。
(2)图中属于变态发育的是图 。
(3)图丁为鸡卵结构图,其中[ ] 将来发育为雏鸡。
(4)图戊中的繁殖方法称为 ,如果①是月季的枝条,②是蔷薇的树干,用该方式繁殖的月季,确保植物成活的关键是保证①和②的 紧密结合。
【答案】(1)戊
(2)甲乙丙
(3)2;胚盘
(4)嫁接;形成层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 (1)图中所示生殖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图戊,为无性生殖中的嫁接,该方法的优点是使植物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2)甲图反映了蝗虫的发育过程,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所示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丙中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并且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
(3)图丁为鸡卵结构图,其中2胚盘中有细胞核,将来发育为雏鸡。
(4)图戊属于嫁接,嫁接时确保植物成活的关键是保证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分析】 甲是蝗虫的发育,B卵、CD若虫、A是成虫,代表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乙代表的是家蚕的发育,a是成虫、b是卵、c是幼虫、d是蛹,代表的是完全变态发育;图丙是青蛙的变态发育;图丁中1气室,2胚盘,3卵黄,4卵白,5卵壳;图戊中①接穗,②砧木。
8.(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南瓜的果皮有白色和黄色之分,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南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如图1所示(控制南瓜果皮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南瓜果皮的颜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南瓜果皮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 ,分析图1可知,南瓜果皮颜色 是显性性状。甲组子代白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2)若丁组白色子代个体与乙组白色子代个体杂交,则理论上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是图2中的 (填图2中序号)所示。
(3)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太空南瓜可重达150千克。这样的变异属于 变异(填“可遗传的”或“不可遗传的”)。
【答案】(1)性状;相对性状;白色;Bb
(2)①②③
(3)可遗传的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1)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南瓜果皮的颜色,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表格中,甲组亲本白色×白色,子代性状出现了黄色,表明黄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由黄色子代bb,推出亲代均为Bb,遗传图解如下:
由上图可知甲组子代白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2)丁组黄色亲代为bb,推测白色子代为Bb;乙组黄色亲代为bb,推测白色子代为Bb;因此若丁组白色子代个体与乙组白色子代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则理论上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是图2中的①②③。
(3)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太空南瓜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分析】 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图1可知,南瓜的白色果皮和黄色果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色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黄色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3、图2中①②③表示南瓜控制果皮性状的不同基因组成,其中①②表现显显性性状;③表现隐性性状,④⑤表示带有不同基因的生殖细胞。
9.(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人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通过蚊虫叮咬后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而此过程不会使蚊虫患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它的病原体是 ,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属于 。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出现病症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属于 。
(3)夏季气温升高,容易降雨,污水沟易积水。针对此情况如何预防疟疾,请你写出一具体措施 。
【答案】(1)疟原虫;传播途径
(2)控制传染源
(3)及时灭蚊或及时处理水沟污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疟疾是一种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疟疾寒热。所以疟疾主要的传染源是疟疾患者(患者、携带疟原虫的人),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出现病症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3)夏季气温升高,容易降雨,污水沟易积水。针对此情况如何预防疟疾,请你写出一具体措施 、及时灭蚊或及时处理水沟污水等,(合理即可)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实验题
板蓝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含多种能提高免疫力的物质。科研人员研究板蓝根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以确定板蓝根的药用价值。脾脏指数可反映免疫力,脾脏指数高表示免疫力强,反之则表示免疫力弱。具体实验如下:选取2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第1-3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溶液2毫升,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两周后,测试小白鼠的脾脏指数(如下表)。
组别 板蓝根溶液浓度(g/mL) 脾脏指数
1号鼠 2号鼠 3号鼠 4号鼠 5号鼠
第1组 0.268 5.901 5.923 5.924 6.007 5.990
第2组 0.067 4.882 4.977 4.955 4.912 4.889
第3组 0.017 4.669 4.701 4.700 4.683 4.720
第4组 生理盐水 4.587 4.590 4.591 4.589 4.588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科研人员应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保证 (填“相同”或“不同”)的饲养条件,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第 组。根据数据表绘制出上图中两个折线图,正确表示板蓝根对小白鼠脾脏指数影响的是图 (填“甲”或“乙”)。
(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板蓝根溶液的浓度;相同;控制单一变量
(2)4;甲
(3)板蓝根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力,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提高作用越明显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 (1)根据题干可知,第1~3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溶液2毫升,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故本实验的变量是板蓝根溶液浓度。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科研人员应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保证相同的饲养条件。
(2)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对照组,本实验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故为对照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脾脏指数随着板蓝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能正确表示板蓝根对小白鼠脾脏指数影响的是图甲。
(3)本实验结论是:板蓝根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力,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提高作用越明显。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科学探究过程中,进行实验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对照实验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 / 1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分)
1.(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桃树所结果实的味道酸味对甜味是显性。现在把甜味桃的接穗嫁接到酸味的砧木上,接穗成活后,所结果实可食部分的味道是( )
A.酸味 B.不酸不甜 C.甜味 D.又酸又甜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近几年冬天,合江长江边都会有许多红嘴鸥迁徙过来过冬。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嘴鸥进行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鸟巢是鸟每晚休息的地方
C.蝌蚪只用鳃呼吸,成蛙只用肺呼吸
D.雄蛙鸣叫,雌雄抱对,说明青蛙是体内受精
3.(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比较复杂,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关系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②是DNA,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C.③是基因,DNA上的片段都是基因
D.体细胞中染色体和③都是成对存在的
4.(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图为人体细胞中的某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B.该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D.这对染色体上只可能有这一对基因
5.(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生物防治比用农药防治害虫更好。若在农田中用某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时间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后使害虫发生了抗药的变异
B.遗传变异是害虫进化的内因
C.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
D.害虫为了适应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6.(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下列关于新冠病毒、新冠感染及其预防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个
①新冠病毒营寄生生活②抗生素可以治疗新冠感染
③新冠病毒可以感染植物细胞④健康人勤洗手、戴口罩、场所消毒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⑤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⑥新冠病毒可以进行分裂生殖
⑦学生加强锻炼、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A.3 B.4 C.5 D.6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7.(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下列是关于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相关图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生殖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图 。
(2)图中属于变态发育的是图 。
(3)图丁为鸡卵结构图,其中[ ] 将来发育为雏鸡。
(4)图戊中的繁殖方法称为 ,如果①是月季的枝条,②是蔷薇的树干,用该方式繁殖的月季,确保植物成活的关键是保证①和②的 紧密结合。
8.(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南瓜的果皮有白色和黄色之分,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南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如图1所示(控制南瓜果皮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南瓜果皮的颜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南瓜果皮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 ,分析图1可知,南瓜果皮颜色 是显性性状。甲组子代白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2)若丁组白色子代个体与乙组白色子代个体杂交,则理论上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是图2中的 (填图2中序号)所示。
(3)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太空南瓜可重达150千克。这样的变异属于 变异(填“可遗传的”或“不可遗传的”)。
9.(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人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通过蚊虫叮咬后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而此过程不会使蚊虫患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它的病原体是 ,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属于 。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出现病症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属于 。
(3)夏季气温升高,容易降雨,污水沟易积水。针对此情况如何预防疟疾,请你写出一具体措施 。
10.(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实验题
板蓝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含多种能提高免疫力的物质。科研人员研究板蓝根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以确定板蓝根的药用价值。脾脏指数可反映免疫力,脾脏指数高表示免疫力强,反之则表示免疫力弱。具体实验如下:选取2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第1-3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溶液2毫升,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两周后,测试小白鼠的脾脏指数(如下表)。
组别 板蓝根溶液浓度(g/mL) 脾脏指数
1号鼠 2号鼠 3号鼠 4号鼠 5号鼠
第1组 0.268 5.901 5.923 5.924 6.007 5.990
第2组 0.067 4.882 4.977 4.955 4.912 4.889
第3组 0.017 4.669 4.701 4.700 4.683 4.720
第4组 生理盐水 4.587 4.590 4.591 4.589 4.588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科研人员应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保证 (填“相同”或“不同”)的饲养条件,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第 组。根据数据表绘制出上图中两个折线图,正确表示板蓝根对小白鼠脾脏指数影响的是图 (填“甲”或“乙”)。
(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根据题干所述,由题意可知,把甜味桃的接穗嫁接到酸味的砧木上,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产生影响,所以,所结果实可食用部分的味道为接穗果实的味道,是甜味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嫁接的特点,难度不大,熟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过程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后代一般也不会出现变异,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2.【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 A、红嘴鸥属于鸟类,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A正确;
B、鸟巢是鸟的“家”,是它们日常栖息、产卵、育雏、避敌的场所,B错误;
C、蝌蚪生活在水中,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
D、青蛙是体外受精,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3.【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细胞有细胞核,比如细菌,A说法错误。
B、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为DNA 和蛋白质,所以,图中,②是DNA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B说法错误。
C、DNA上与遗传效应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所以,③是基因,但是DNA上的片段并不都是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是基因,C说法错误。
D、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上的③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即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4.【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人体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A说法正确。
B、该为体细胞,所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说法错误。
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基因b能遗传给后代,C说法错误。
D、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一条DNA分子上含有很多个基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受精卵中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A正确;
BD、害虫的抗药性是一开始就有的,害虫本身就存在不定向的变异,只是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害虫生存下来并繁殖,所以害虫不是使用农药后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也不是害虫为了适应农药的环境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BD错误;
C、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因此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变异的结果,也与遗传有关,C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6.【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①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说法正确。
②抗生素只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不起作用,说法错误。
③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只能感染动物细胞,说法错误。
④健康人勤洗手、戴口罩、场所消毒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说法正确。
⑤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说法错误。
⑥新冠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说法错误。
⑦学生加强锻炼、接种疫苗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没说法正确。
可见,正确的个数为3个,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基本结构特征、繁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具备三个环节才能传播起来,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答案】(1)戊
(2)甲乙丙
(3)2;胚盘
(4)嫁接;形成层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 (1)图中所示生殖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图戊,为无性生殖中的嫁接,该方法的优点是使植物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2)甲图反映了蝗虫的发育过程,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所示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丙中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并且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
(3)图丁为鸡卵结构图,其中2胚盘中有细胞核,将来发育为雏鸡。
(4)图戊属于嫁接,嫁接时确保植物成活的关键是保证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分析】 甲是蝗虫的发育,B卵、CD若虫、A是成虫,代表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乙代表的是家蚕的发育,a是成虫、b是卵、c是幼虫、d是蛹,代表的是完全变态发育;图丙是青蛙的变态发育;图丁中1气室,2胚盘,3卵黄,4卵白,5卵壳;图戊中①接穗,②砧木。
8.【答案】(1)性状;相对性状;白色;Bb
(2)①②③
(3)可遗传的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1)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南瓜果皮的颜色,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表格中,甲组亲本白色×白色,子代性状出现了黄色,表明黄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由黄色子代bb,推出亲代均为Bb,遗传图解如下:
由上图可知甲组子代白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2)丁组黄色亲代为bb,推测白色子代为Bb;乙组黄色亲代为bb,推测白色子代为Bb;因此若丁组白色子代个体与乙组白色子代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则理论上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是图2中的①②③。
(3)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太空南瓜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分析】 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图1可知,南瓜的白色果皮和黄色果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色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黄色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3、图2中①②③表示南瓜控制果皮性状的不同基因组成,其中①②表现显显性性状;③表现隐性性状,④⑤表示带有不同基因的生殖细胞。
9.【答案】(1)疟原虫;传播途径
(2)控制传染源
(3)及时灭蚊或及时处理水沟污水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疟疾是一种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疟疾寒热。所以疟疾主要的传染源是疟疾患者(患者、携带疟原虫的人),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出现病症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3)夏季气温升高,容易降雨,污水沟易积水。针对此情况如何预防疟疾,请你写出一具体措施 、及时灭蚊或及时处理水沟污水等,(合理即可)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答案】(1)板蓝根溶液的浓度;相同;控制单一变量
(2)4;甲
(3)板蓝根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力,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提高作用越明显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 (1)根据题干可知,第1~3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溶液2毫升,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故本实验的变量是板蓝根溶液浓度。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科研人员应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保证相同的饲养条件。
(2)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对照组,本实验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故为对照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脾脏指数随着板蓝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能正确表示板蓝根对小白鼠脾脏指数影响的是图甲。
(3)本实验结论是:板蓝根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力,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提高作用越明显。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科学探究过程中,进行实验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对照实验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