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配套教学设计(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配套教学设计(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6:23:0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歌剧与中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以及音乐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对歌剧片段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两部歌剧选曲在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我国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2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表现音乐所刻画得人物性格,了解我国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3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法,视听结合法
学法:体验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教师演唱音乐片段《北风吹》,学生小组讨论,分辨出是歌剧还是话剧?歌剧到底是什么?
学生看书得知歌剧的定义,
教师总结歌剧的由来(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16世纪末、17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先后传入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俄国等国家20世纪初传入中国
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程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爱国斗争的需要,代表歌剧黎锦晖《麻雀与小孩》等
奠基阶段(1944—1955)的新歌剧: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代表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
深入探索阶段(1956-)是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创作经验的,代表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活动2【讲授】欣赏歌剧《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一)初次聆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1、教师剧情介绍
2、展示思考题:作品中的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学生初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4、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教师总结歌剧的特点:有戏剧情节,人物性格、角色形象塑造的很鲜明。
(二)引导学生感受《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音乐的民族地方特色
1.教师示范对音乐的理解
2.学生通过图片聆听(视听结合)总结此歌剧的音乐特点
以山西的民歌和河南河北地方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戏剧性,进一步得知歌剧是用歌唱来表达情节的戏剧。
(三)学生学唱体验《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片断:
1、跟钢琴学唱歌曲片段
2、教师能从六艺的角度(神情形声腔字)引导学生去表演,进一步感受歌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四)再次聆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片断
教师总结歌剧音乐的特点:内容上反映群众生活,歌剧音乐上着重对剧中人物音乐形象的刻画,具有鲜明形象和性格唱腔,并具有地方性特征。
活动3【讲授】欣赏歌剧《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一)初次聆听《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1、剧情介绍
2、展示思考题:
A音乐情绪如何?
B作品中有哪些演唱形式?
3、学生初听《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4、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情绪风趣诙谐,轻松活泼,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等歌剧中因剧情的发展多样性,所以演唱的形式也很多,经常有独唱、合唱、齐唱、重唱、说白、朗诵相结合来表现歌剧。次歌剧用灵活多样的演唱形式、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了赤卫队员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
(二)介绍歌剧音乐
1.歌剧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
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器乐部分包括歌曲的伴奏、间奏及舞蹈音乐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歌曲间奏,体会器乐对揭示剧情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
(三) 引导学生感受《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音乐的语言地方特色
1、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聆听模仿
2、教师总结此歌剧音乐的特点:以湖北地区民间音乐为素材,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并有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歌剧的民族性
(四)学生学唱体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片断:
1、跟钢琴学唱歌曲片段
2、教师引导学生去表演,进一步感受歌剧中人物性格特点。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把课堂气氛引向高潮。
3、教师拓展歌剧《洪湖赤卫队》
活动4【测试】拓展
欣赏几组音乐,分辨哪个是歌剧音乐。
活动5【作业】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通过两部歌剧唱段的欣赏和体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歌剧的艺术魅力,了解了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重要作用,也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的创作特征,它既有继承民族音乐的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有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为了使我们更多地了解歌剧艺术,热爱歌剧艺术,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部分外国的优秀歌剧与我国的歌剧对比欣赏,拓展探究中外歌剧艺术的共性与差异下次和老师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