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古代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核心概念: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太阳历。 2.关键问题 (1)古代西亚和埃及文化分别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2)阿拉伯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重要概念]
1.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由最初的图像符号不断变化发展,走向抽象化、简化。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后失传,19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中东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2.《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结语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信息:史料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只有善待母亲和妻子,才能确保家庭安稳和家族兴旺,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生活理想。
(2)重视家庭的原因:古代埃及处于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在农业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古代农业文明都有重视家庭和睦的文化传统,重视家庭道德。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信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2)历史认知: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源性特征。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思路引导:借助神来确立法典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从而更有效地推行法律;宣扬君权神授,用神权维护王权;统一思想,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2.“问题探究”: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思路引导:(1)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传到中国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
(2)文学:《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很早就传到了中国,随着全译本的问世,家喻户晓。
(3)商品:阿拉伯商人把许多外来产品带到中国。
关键问题一:古代西亚和埃及文化分别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一、古代西亚文化
领域 概况
文字 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 1.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 2.亚述帝国王宫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3.波斯王宫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法典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2)评价: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思维深化] 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条件
(1)地理环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于农业生产。
(2)经济形态:两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较早的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同时两河流域的商业比较发达。
(3)政治条件:在前第3千纪已建起城邦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代埃及文化
领域 概况
文字 象形文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文学 1.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2.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3.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建筑 法老修建众多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
科学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思维深化] 埃及文明与尼罗河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得河谷的冲积平原土壤柔软、疏松、肥沃,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样的地理环境所催生的古代文明,颇为稳固且延续时间长。
任务一 合作探究——古代西亚和埃及的不同文化特色
材料一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一位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祭司,他的墓室壁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恶毒之神,而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的化身……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不同。
[结论] (1)政治特色: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政府承担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原因: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2)共同特征:神庙、祭司等与宗教相关的事务及相关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
(3)
区域文化 不同
古代两河流域 恐惧洪水之神
重视法典编纂
古代埃及 赞美洪水之神
没有任何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应的法律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下面内容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突出特点是( )
第十九条 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第二十条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第二十一条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A.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专制
B.维护私有财产
C.缓和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D.保留原始的、落后的习俗
解析:B 根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法典对于侵犯别人私有财产的处以严酷的刑罚,表明其维护私有财产,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私有财产,并没有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私有财产,排除C项;保护私有财产并不是原始的、落后的习俗,排除D项。
2.古代埃及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它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5天宗教节日,一年就为365天。这本质上反映了古代埃及太阳历是( )
A.古代历法的顶峰
B.农耕文明的产物
C.海洋文明的产物
D.“尼罗河的赠礼”
解析:B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这生动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大河文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故选B项,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古代历法的顶峰,排除A项;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与古代埃及制定历法有一定的关系,这只是表面上的联系,排除D项。
3.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A.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B.依据河水涨落制定了历法
C.留下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D.形成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解析:A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埃及和西亚都创造了古老的文字,而且文学作品中都有神话故事,这是它们的相似之处,A项正确;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的是古埃及文化,排除B项;留下了完整成文法典的是西亚文明,古埃及没有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成就,排除C项;古印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一、多角度认识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的差异
角度 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环境 易受外族侵扰 相对安全
政治 政局动荡,王权易受制约 政局稳定,强调君神一体
经济 以农业为基础,商业相对发达 农业始终是基础
宗教 追求现世福祉 特别关心来世
法律 出现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老是最终裁决者
文字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文学 史诗最具分量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艺术 泥偶雕像、壁画、板画等 金字塔和神庙
科学 太阴历 太阳历、数学、医学
二、《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宣扬君权神授;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施行同态复仇法;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影响
(1)对当时:有利于维护新兴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2)对后世: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关键问题二:阿拉伯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色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三、阿拉伯文化
1.产生
(1)前提: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特征: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1)文学。
诗歌 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故事 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其影响
(2)科学。
数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天文 ①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②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学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3)文化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任务一 合作探究——阿拉伯文化的特色和影响
材料 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
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教材第三目和材料信息,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结论] (1)特点: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影响巨大。
(2)影响: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融合东西方文化,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的发展。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下表为阿拉伯历史上“百年翻译运动”时期所翻译书籍的情况。据此可知,“百年翻译运动”( )
所译书籍的来源 侧重的领域
波斯 文学
古希腊 科学、哲学
印度 数学、天文学、医学
A.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
B.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
C.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
D.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涵
解析:D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翻译包括波斯、古希腊、印度等地的书籍,能够丰富阿拉伯文化的内涵,故选D项。
2.伊本·西那精于解剖,对眼部肌肉结构和脑、神经构造的描写非常精确。他发现大脑中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的大致部位,并且论述了它们的作用;他认为肺结核、鼠疫、天花、麻疹等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造成的,并认为致病物质通过土壤和饮水传播。这说明古代阿拉伯医学( )
A.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C.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用
D.蕴含了近代科学的因子
解析:D 根据材料“精于解剖”“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造成的……饮水传播”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伊本·西那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与近代科学有相似之处,故选D项,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故排除A、B两项。
[深化拓展]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繁荣的原因
1.特点
(1)多民族性(多元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集合体。各民族通过相互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阿拉伯人不仅接受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化,而且又吸收古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2.繁荣的原因
(1)地理位置: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东西方文化荟萃,地理位置优越。
(2)政治。
①政局相对稳定,且其征服地区的文化已经有深厚积淀。
②统治者对优秀文化的高度重视,继承和发展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③历代哈里发奉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且重视文化教育。
(3)经济:阿拉伯帝国农业、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经济发达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4)文化:阿拉伯人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就并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加以改造;阿拉伯文化的开放性促使其迅速发展;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