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核心概念:种姓制度、武士道、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2.关键问题 (1)古代印度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点 有何历史影响 (2)美洲印第安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 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及其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重要概念]
1.种姓制度:是在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种姓世袭,不可更改。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1947年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中,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2.武士道:日本武士起源于地主豪强为保护庄园的安全而建立的私人武装。为了加强武士的战斗力,武士集团的首领们经常制定出一些“家规家法”来管教武士。在幕府成立后,将军又进一步制定出各种法规条款,这样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德规范,也就是武士道。武士道精神融合了儒学、佛教禅宗和神道的思想,在武士集团内部上尊下卑、等级森严。为了维护这种上下关系,武士道精神强调“君道”和“臣道”。主君要庇护下臣,下臣对主君要保持忠节,下臣对主君必须做到绝对地服从。
3.玛雅文明: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荣期,15世纪衰落。
[教材史料]
1.教材导入解读。
思路引导:(1)时空观念:从哈拉帕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印章文字,说明在4 000多年前印度就有早期文化。对研究印度文明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历史解释:牛的形象大量出现在印章上,说明牛在古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了印度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
2.教材第一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史料内容:梵文由47个字母组成,并有很多流派和用法;各地的语言各不相同,但同宗同源。
(2)史料价值:属于文献史料中对印度文字的记载,对研究印度文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史料简单描述了古代印度的文字及社会情况,《大唐西域记》后来成为人们了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文献。
3.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文化特点: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没有进入阶级社会,没有形成国家,大洋洲文化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比较原始,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三目“学思之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引导:(1)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
(2)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伤害和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疫病,这使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2.“问题探究”:阅读以上材料,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思路引导:(1)特点:封闭性、脆弱性、原始性。
(2)认识:文化交流促进文明韧性的增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间优秀成果的传播,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
关键问题一:古代印度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和特点 有何历史影响
一、古代印度文化
1.涉及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3.成就
宗教 (1)婆罗门教:雅利安人在建立国家过程中,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2)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3)印度教:4世纪时,开始兴起,后来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 很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4.传播: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5.影响: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1)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古代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务一 合作探究——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摘编自张光璘等《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文化的世界影响。
[结论] (1)社会基础:种姓制度。
主要特征: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以诗代史。
(2)影响:佛教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的成就;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的10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
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
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
解析:C 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故选C项;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只是考古事业的内容之一,并未推动考古事业的新发展,排除A项;古印度石刻印章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征,无法印证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排除B项;印度石刻印章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印记,不能提高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排除D项。
2.有印度学者认为,“印度生活在多层面中,不同世纪并存在我们的土地上,印度有些地区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有些地方还固守着传统”“印度社会民主制度与宗教传统、寺庙圣所与科学基地、理性与迷茫都是那么对立地、难以理解地交织在一起,这是印度文化奇异的景观”。这反映印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
B.本土性与世界性结合
C.宗教性与科学性结合
D.多样性与包容性结合
解析:D 印度存在“发达”和“传统”“民主制度与宗教传统”“寺庙圣所与科学基地”“理性与迷茫”等多个层面文化的对立、交织,这反映了印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多样性与包容性结合,D项正确;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未准确理解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印度文化的世界性,排除B项;宗教性与科学性结合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其最突出的特点,排除C项。
[深化拓展] 印度文化的特点
特点 阐释
以宗教 为中心 多种宗教在印度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国家法律的制定、道德观念的形成、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都是在宗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艺术、雕刻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多样性 印度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包容性 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印度文化中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佛教地 位重要 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哲学精神,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以诗 代史 印度最为著名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主要成就。
经济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科技 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史学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艺术 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2)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③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图解历史]
2.古代日本文化
(1)宗教。
古代 自然多神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 天皇制度形成
12世纪以后 形成了武士道
(2)文学:《万叶集》《源氏物语》。
(3)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
(4)文化交流。
①文字:由直接使用汉字,到借用汉字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易错辨析] 古代朝鲜、日本学习中华文化的不同
(1)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朝鲜与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更大。
(2)日本既学习中华文化,又极力维护本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检测反馈
1.朝鲜半岛与中国三国时代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形成的,而是不同的三国发展形成的,最后也未统一到同一个国家。了解这一段历史能用到朝鲜最早的正史著作是( )
A.《高丽史》 B.《朝鲜史》
C.《三国史记》 D.《资治通鉴》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史记》是记载朝鲜三国时代的历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因此了解材料所述历史能用到的朝鲜最早的正史著作是《三国史记》,C项正确;《高丽史》是15世纪中期编纂的,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朝鲜史》是当代出版的书籍,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关于中国历史的史书,排除D项。
2.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
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
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解析:A 根据材料“日本模仿盛唐制度”“抄袭我国典章”“效法宋明社会礼俗”可知,日本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不取道教”“不用宦官”“不学缠足”,表明日本没有全盘接受中华文明,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未涉及“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是有选择的,而非以锁国抵御中国的影响,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一、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
1.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传入日本,后来日本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2.选择性与主体性。日本将外来文化吸收、选择、融合,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择其所长,去其所短,进行改造,创立日本特色的文化。
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方面 表现
政治 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经济 中国古代铁犁牛耕等先进的生产方式,逐步向周边国家传播
文化 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思想 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
关键问题二:美洲印第安文化有哪些主要成就 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及其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成就
项目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不同 (1)创造独特的文字 (2)发明“玛雅历” (3)创造出 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1)建造驿道和太阳庙 (2)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3)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1)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2)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3)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相同 (1)多神崇拜 (2)建造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2.消失: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任务一 合作探究——美洲印第安文化
材料一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和为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浪漫神奇的文化隐喻》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根据材料二,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
[结论] (1)成就:发明文字;发明玛雅历等。
可能原因:气候变化破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2)地位: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
特征:多样性。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解析:C 根据“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可得出,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经历着一些相似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亚大陆各文明对印第安文明的影响,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之间并没有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2.据史料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鼓励人的全面多元发展
B.注重平等、民主意识的灌输
C.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体系
D.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解析:A 根据“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可知,当时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倡导多元全面的发展理念,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也不能说明是全民参与,排除B、C两项;由材料看不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一、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1.历史悠久、独立发展。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2.涉及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农业、宗教、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3.对世界影响非常大。如玉米、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多个地方。
4.分布范围比较广泛。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分布在美洲许多地区。
二、美洲印第安文化消失的原因
1.欧洲侵略者的武力征服和掠夺。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玛雅文字被焚毁,大肆屠杀印第安人、毁神庙、建基督教堂等。
2.疾病、瘟疫等灾害。欧洲人带来的病原体在美洲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造成了印第安人口数量减少,甚至亡族灭种,使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3.文化自身的孤立性和区域性。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美洲印第安文化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