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官府”日益转向了“学在私门”。这一变化( )
A.是百家争鸣局面推动的结果
B.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D.加速了各家学派思想的融合
2.[2023·湖北省襄阳市期中联考]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学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B.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C.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3.唐人柳玭在《家训》中说:“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据此可推知,当时( )
A.政府鼓励民间印制图书
B.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
C.版印技术仍有待于完善
D.民间盗版印刷非常普遍
4.[2023·广东茂名联考]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以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
A.重视建筑的实用性
B.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
C.体现民主政治成熟
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5.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6.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是在( )
A.1909年B.十九世纪末
C.1916年D.1906年
7.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提升了移民的参政意识
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8.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结合下图分析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B.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大量藏品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9.1849年,英国考古学家莱尔德发现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该图书馆的建立者是( )
A.亚述的巴尼拔王 B.古希腊的伯里克利
C.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D.古罗马的屋大维
10.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代历史上,由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 )
A.国立历史博物馆 B.国立中央博物院
C.南通博物苑 D.中国国家博物馆
11.自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等书,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 开始刊行。这反映出( )
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
B.佛经是雕版印刷的主体部分
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
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
12.《英国百科全书》在“博物馆的职能”中把“社会作用”放在首位,特别强调“在当代世界中,博物馆的倾向是既反映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 )
A.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价值的体现
B.是学术研究中心
C.应重视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D.要借助现代科技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一览表(部分)
时间 交换单位名称 时间 交换单位名称 时间 交换单位名称
1949 年 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 1952 年 日本中国研究所 1955 年 苏联外文图书馆
苏联科学院图书馆 蒙古国家图书馆 土耳其国家图书馆
1950 年 罗马尼亚科学院图书馆 越南国家图书馆 菲律宾大学图书馆
1951 年 列宁格勒大学图书馆 1954 年 剑桥大学图书馆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保加利亚国家图书馆 朝鲜人民大学习堂 1956 年 民主德国卡尔 马克思市图书馆
民主德国国家图书馆 联合国日内瓦 总部图书馆 美国佐治亚大学图书馆
波兰国家图书馆 日本津村研究所 法国吉美博物馆
捷克斯洛伐克 国家图书馆 格鲁吉亚科学院图书馆 美国犹他大学图书馆
——摘编自李伟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的国际交换》
就表格整体信息或任意一点信息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官府”日益转向了“学在私门”。这一变化( )
A.是百家争鸣局面推动的结果
B.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D.加速了各家学派思想的融合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由“学在官府”转向“学在私门”,这有利于学术下移,扩大平民知识分子的数量,从而促进了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故C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A错误;B夸大了这一转变的影响,排除;“学在私门”会形成不同的学术思想,加速各学派思想的纷争,而不是融合,排除D。
2.[2023·湖北省襄阳市期中联考]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学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B.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C.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解析:“《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课程中,有“读经讲经”等传统内容,也有“外语、几何代数”等现代内容,体现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的特征,故选B项;1898年维新变法已被清政府镇压,1904年颁布的章程不会为其服务,排除A项;从《章程》规定的课时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课时数比西学课程的总课时数依然要多一些,可见西学课程并没有占据主导,排除C项;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排除D项。
3.唐人柳玭在《家训》中说:“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据此可推知,当时( )
A.政府鼓励民间印制图书
B.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
C.版印技术仍有待于完善
D.民间盗版印刷非常普遍
解析:根据材料“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主要用雕版印刷术来印书,其技术不佳,导致“印纸浸染”而识字不清,反映了当时我国印刷术有待发展完善,故C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府的信息,无法体现政府鼓励民间印书,A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流行雕版印刷书,没有体现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B错误;材料未涉及盗版问题,D错误。
4.[2023·广东茂名联考]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以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
A.重视建筑的实用性
B.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
C.体现民主政治成熟
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解析:根据材料“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以公共建筑为主”可知,公共空间的增强有利于促进公民平等参与公共活动,增强城邦公民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故选D项;这些建筑主要为公民进行公共活动提供场所,是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用,排除A项;这种布局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不一定能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排除B项;这些公共建筑的出现,并不能反映民主政治成熟,排除C项。
5.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B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京师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排除C项;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排除D项。
6.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是在( )
A.1909年B.十九世纪末
C.1916年D.1906年
解析: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7.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提升了移民的参政意识
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解析:材料中博物馆“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组织……‘多元对话’”都是对于移民有利的方面,有利于缓和德国人对移民的不信任,从而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C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移民参政意识和文化知识水平,B、D两项错误。
8.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结合下图分析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B.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大量藏品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博物馆中既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有古罗马时期贴画,更有中国古代的画作,结合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文明传承使得这些博物馆出现了上述作品,但从根源上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这些国家有能力关注文明传承,C项正确;A项与《蒙娜丽莎》不符,排除;B项与《女史箴图》和罗马贴画不符,排除;D项与《女史箴图》不符,排除。
9.1849年,英国考古学家莱尔德发现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该图书馆的建立者是( )
A.亚述的巴尼拔王 B.古希腊的伯里克利
C.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D.古罗马的屋大维
【解析】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故A项正确。
10.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代历史上,由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 )
A.国立历史博物馆 B.国立中央博物院
C.南通博物苑 D.中国国家博物馆
【解析】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故C项正确。
11.自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等书,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 开始刊行。这反映出( )
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
B.佛经是雕版印刷的主体部分
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
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等书,体现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
12.《英国百科全书》在“博物馆的职能”中把“社会作用”放在首位,特别强调“在当代世界中,博物馆的倾向是既反映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 )
A.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价值的体现
B.是学术研究中心
C.应重视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D.要借助现代科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博物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上,强调反映社会、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必须重视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促进当代社会向前发展,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一览表(部分)
时间 交换单位名称 时间 交换单位名称 时间 交换单位名称
1949 年 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 1952 年 日本中国研究所 1955 年 苏联外文图书馆
苏联科学院图书馆 蒙古国家图书馆 土耳其国家图书馆
1950 年 罗马尼亚科学院图书馆 越南国家图书馆 菲律宾大学图书馆
1951 年 列宁格勒大学图书馆 1954 年 剑桥大学图书馆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保加利亚国家图书馆 朝鲜人民大学习堂 1956 年 民主德国卡尔 马克思市图书馆
民主德国国家图书馆 联合国日内瓦 总部图书馆 美国佐治亚大学图书馆
波兰国家图书馆 日本津村研究所 法国吉美博物馆
捷克斯洛伐克 国家图书馆 格鲁吉亚科学院图书馆 美国犹他大学图书馆
——摘编自李伟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的国际交换》
就表格整体信息或任意一点信息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自拟论题,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家交换的具体内容,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建国初期中国的出版物主要是和苏联交换,从1950年开始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交换,且交换的国家数量在增加,到1956年中国和美国以及欧洲国家都有出版物交换的行为,以上是表格中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权并与新中国建交,因此中国在1949年时出版物交换主要是和苏联,因此可拟出论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文化合作受外交政策的影响”或“新中国国际文化合作的内容是外交政策的体现”。由此展开论述,1949年到1952年,新中国刚建立,当时的中国采取的是“一边倒”的政策,倾向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北京图书馆出版物交换的主要对象就是苏联;1952年国民经济初步恢复,除了苏联之外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承认新中国,因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多,中国的出版物交换国家也不再局限于苏联;1954年到195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交换的主要的对象更加广泛,第三世界国家也加入到和中国交流的热潮中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而以上的这些政策都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了成熟,向世界传递的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和平建交的诉求,因此1954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与新中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由以上思路总结,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是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缩影,而合作对象发展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初期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
答案:示例:
论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文化合作受外交政策调整影响。(3分)
阐释:1949年到195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主要对象,集中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府外交上实施“一边倒”的政策,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友好交流。这一时期的国际文化合作也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到195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主要对象更加广泛,增加了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加深了与亚非国家间的理解和互信。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向世界传递了超越意识形态、与各国和平共处的积极信号。这一时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与新中国的国际文化合作越来越频繁。
综上,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是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缩影,合作对象发展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初期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