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单选题
1.列宁指出:“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距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晚年他多次提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
A.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
C.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D.旨在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
2.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公布了“新经济政策”。宣称,美国将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削减10%的对外援助。国内冻结90天内的物价、工资、房租,以抑制通胀。这一举措表明( )
A.世界关税贸易体系趋于瓦解 B.布雷顿森林体系行将解体
C.美国经济“滞胀”问题凸显 D.美国与欧洲之间矛盾激化
3.1932年7~8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印度等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2份双边贸易协议,建立起帝国内部特惠关税制度,对各成员国的商品降低税率、免税以及给予配额上的优惠,对来自帝国外的同类商品则提高进口关税或加强进口控制。“帝国特惠制” ( )
A.旨在应对德日法西斯上台冲击 B.有利于英国对全球各殖民地的掠夺
C.加剧了大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D.标志着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建立
4.20世纪40年代,一种崭新文学流派令世人耳目一新。其在表达内容上,注重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潜在的意识世界;在表现方法上,采用荒诞、梦幻和反逻辑、反理性等手法。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百年孤独》
C.《战争与和平》 D.《人间喜剧》
5.1957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决定调整央地财政关系,下放财权、扩大地方管理财政的权限。这说明中央政府( )
A.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B.落实八字方针精神
C.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着力恢复国民经济
6.20世纪初,上海、苏州等商会正式成立后,即开始制订并实行具有现代意义的投票选举制度,天津商会则坚持采用“公推”的方式推举总理、协理和会董。这( )
A.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所决定
B.体现了南北方商会有本质区别
C.说明了南北中国经济差异较大
D.反映了清末“新政”的欺骗性
7.1938年美国《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等五种基本农产品,如果超过全国计划产量一定额度,就可以实行销售定额。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定额,由农业部长授权全国生产该种农产品的农民按户举行公投决定,公投由地方农地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农民只要通过总数的2/3同意,即可达成销售额度协议。这一做法( )
A.减少了政府的干预 B.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C.刺激了消费的需求 D.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8.2022年9月13日,中国最大批量纯电动汽车在上海海通码头装船起运,出口欧洲市场。这次出口欧洲市场的是上汽集团定位全球市场的纯电动汽车,数量为1万台。这也是中国首款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上市的“中国车”。这表明,中国汽车产业( )
A.以电动化作为发展主方向 B.向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C.销售地以欧洲为主要市场 D.自主崛起并走向了全球化
9.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这一运动( )
A.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推动中国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迈进
C.加快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程 D.有力推动了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
10.2015年,由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正式成立,该机构既能解决中国资本过剩的问题,又能帮助成员国提升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截至2022年底,亚投行为33个成员国的202个项目批准了68.1亿美元的融资,共有56%涉及气候融资。由此可见,亚投行的设立( )
A.表明了经济全球化已向纵深发展 B.折射出中国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C.说明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化主体 D.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增强
11.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以上材料表明( )
A.体育教育承载着时代的要求 B.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社会风尚 D.近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出现
12.2006年9月,国际贸币基金组织全体成员投票通过了一项改革份额和投票权的决议,主要内容是对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四个份额低估最严重的国家进行特别增资:增加每个成员所拥有的基本投票权。据此可知,这一决议( )
A.旨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标志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 D.反映了南北经济差距日益加大
13.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智慧聚集—美国创造—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自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国围绕新经济陆续出台涵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双创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互联网发展推动各国经济进步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会计机构出现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内,主要服务于外商。1936年,会计师业务逐渐兴盛,他们不仅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刊发大量文章,还出版了税法解释及纳税指南一类的书籍。近代会计业的发展( )
A.导致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B.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创新
C.保障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经济转型的需要
15.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
A.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临时之举 B.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表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 D.推行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6年,罗斯福通过了《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授权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采取联合行动开展水土保持,将土壤保护视为“国家需要”和“公共福利”。通过津贴引导农民采用轮作等高耕作、退耕还林还草等保土性耕作方式,增加保持或增强地力的农作物,减少消耗地力的农作物。“保持或增强地力的农作物”包括大豆、燕麦、大麦及牧草等,其相当一部分会在农场消耗而不会流通到市场。而“消耗地力的农作物”则包括棉花、小麦、玉米和烟草等,也就是农业危机期间政府要限制生产的基本农产品。
在保持水土的名义下,美国农业部通过津贴引导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从而巧妙地达到限制基本农产品生产的目的。在1936年至1937年间,联邦政府“每年拨款5亿美元”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约400万农民参与了水土保持计划,并因此获得现金补助。
——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
——薛焕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点,简要回答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搞私有制、市场经济,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就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你是否赞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4.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刘贞晔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三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6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靠贸易致富”的有效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并分析其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5.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答案:
一、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据材料“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要找到处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小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和谐共处的形式”可知,此时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缓解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符合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是列宁对现实的思考和政治策略,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并未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排除A项;“清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实行前,俄国已建立起了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新经济政策宣称“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削减10%的对外援助”“国内冻结90天内的物价、工资、房租、以抑制通胀”可知,这一举措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行将解体,B项正确;题干并未说明世界关税贸易体系瓦解,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美国经济“滞胀”问题,排除C项;此政策影响了美国和欧洲国家间的关系,但“美国与欧洲之间矛盾激化”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世界)。根据1932年及帝国特惠制的做法信息,可知英国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后果必然加剧大国对国际市场争夺,C项正确;德国法西斯建立于1933年,排除A项;有利于英国对全球各殖民地的掠夺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二战后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才逐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采用荒诞、梦幻和反逻辑、反理性等手法”可知是现代主义手法,《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B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A项;《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C项;《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调整央地财政关系,下放财权,扩大地方财权”和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题干时间是1957年,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后,排除A项;1959-1961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时间为1949-1952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上海、苏州与天津商会对待投票制度的不同态度,是由于当时各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这种情况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所决定,A项正确;“投票”和“公推”并不能说明上海、苏州与天津商会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南北方商会的选举制度”,没有提及南北中国经济差异较大,排除C项;材料主旨“近代中国的商会制度”,而“清末新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美国)。1938 年罗斯福新政期间,针对农业的调整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基层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这次出口欧洲市场的是上汽集团定位全球市场的纯电动汽车,数量为1万台。这也是中国首款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上市的‘中国车’”和所学可知,中国电车通过技术创新,可靠的质量保障,出口到欧洲市场,向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中国汽车产业销售面向的是世界,非欧洲,排除C项;中国未涉及中国汽车的崛起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促进了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力推动了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D项正确;1953年我国才开始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又能帮助成员国提升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共有56%涉及气候融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成员国的共同发展,折射出中国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排除A项;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化主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后的中国。据材料“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可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日趋加深,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的兴起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增强体育,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未涉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信息,无法说明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排除B项;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救国主张,这与倡导体育运动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加强体育教育,并非近代体育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国际贸币基金组织全体成员投票通过了一项改革份额和投票权的决议,主要内容是对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四个份额低估最严重的国家进行特别增资:增加每个成员所拥有的基本投票权”可知,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份额的提高,决定了其在IMF投票中的权力,这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控制国际金融组织的局面,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A项;材料中时间为2006年,与战后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作用增强,无法反映南北经济差距日益加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智慧聚集一美国创造一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指的是以“信息化”和“全球进新经济发展,陆续构建起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具有原创特点的新经济行业。“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美国正实施““再业化”表明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竞争,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传统经济升级为新经济,而不是取代,排除A项;“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不代表世界各国,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国家干预和其他政策之间的关系,无法判断国家干预政策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会计业在中国发展服务于近代企业,适应了近代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D项正确;近代会计业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不会导致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A项;创办刊物并不代表大众传媒的创新,排除B项;保障了民族工业发展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统筹调配全国人力”、“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等信息可知,近代以来,英国政府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说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C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之后,排除A项;1915年时,苏俄尚未建立,更没有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凯恩斯注意经济思想的推行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二、
1.(1)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过剩引发农产品价格的暴跌;罗斯福推行新政。
(2)减少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给农民发放津贴,稳定农民的消费能力;缓解了经济危机;加大了土壤保护力度,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
2.(1)表现:垄断(控制)中国外汇交易;
向清政府放贷;
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
发行大量货币搜刮中国财富。
(2)历史背景: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近代中国;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列强加紧侵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
(3)贡献:巩固辛亥革命成果;
积极维护金融主权;
扶助民族实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稳定金融秩序;
经办侨汇,支援抗战。(答出5点即可)
3.(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我不赞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引入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也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1)特征:第一阶段是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第二阶段是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第三阶段是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
有效机构:关贸总协定。
(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不利影响: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3)主要理念: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
5.(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国际油价急剧上涨;80年代,国际油价急剧下降;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国际油价在波动中维持较低水平;21世纪初,国际油价上涨。
(2)
各种国际力量的角逐导致国际石油定价权转移,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从西方石油资本手中夺取了定价权,提高了国际油价;80年代,西方石油资本再次获得部分定价权,国际油价下降;战争影响产油国的石油出口。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导致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下降,使国际油价上涨;经济形势变迁影响石油需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了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石油需求减少,国际油价下降;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石油需求提高拉动国际油价上涨;第三世界产油国的斗争。20世纪70年代,产油国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成立欧佩克开展联合斗争,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