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课件(3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课件(3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6:32:0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走进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由贺敬之、丁毅作词,马可、陈紫等作曲。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剧本主要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全剧共有五幕十六场,九十一首歌。
歌剧《白毛女》剧情介绍
歌剧中主要的人物
喜儿
杨白劳
黄世仁
《北风吹》
《扎红头绳》
《我要活》
《太阳出来了》
四 个 唱 段
北 风 吹
这个唱段音乐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
思考:
2、休止符对情感表达起着什么样的一个作用?
1、唱段中旋律、情绪有何特点?
这段旋律具有我国哪个地方的特色?
3、喜儿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思考:
流畅 下行 欢快地
刻画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
天真、乐观
河北民歌《小白菜》
歌剧音乐速度稍快,歌曲旋律由河北民歌《小白菜》改编,表现了天真、乐观的喜儿对生活充满热爱,刻画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
《扎红头绳》
思考:1,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音乐的节奏有何特点?
对唱
2、歌曲中歌词的运用有何特点?
紧密、舒缓
运用诗歌押韵形式
速度较快,节奏紧密,歌曲旋律由山西民歌《拣麦根》改编,演唱形式为对唱。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刻画杨白劳对女儿的抚爱之情生动表现了喜儿无限喜悦心情。
这个唱段音乐有何特点?(从旋律咬字 等方面
思考:
唱段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哪一句?“我要活”这一乐句有何特点?
这时的喜儿人物形象有何变化?
《我要活》
秦腔 、朗诵 和呼号 坚强勇敢 具有抗争精神
力度非常强烈,音乐具有朗诵、呼号的性格,并且充满了力量,结尾处的两个大六度和小七度的音程大跳,刻画了喜儿内心极强烈的仇恨,也显示了喜儿极度悲痛后的反抗决心。
《太阳出来了》
思考:
2、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来表现?
1、旋律、速度、情绪有何变化?
上行 大跳 音调情绪高亢有力 速度明快
合唱 一领众和 有民间劳动歌曲的特点
演唱形式为合唱,旋律进行上行跳,音调高昂有力,吆号子的音调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有民间劳动歌曲的特点音乐开朗、明快,充满了力量,表现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深刻反映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
平贱生活
非人遭遇
重见光明
《北风吹》
《扎红头绳》
《我要活》
《太阳出来了》
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对唱、合唱等。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 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
歌剧的定义:
歌剧的演唱形式:
歌剧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歌剧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吸收西洋歌剧音乐的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歌剧表演——结合了中国传统戏曲唱腔、舞蹈身段、念白韵律 和话剧台词的念法。
歌剧《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第一部民族新歌剧。这部歌剧的诞生是中国新歌剧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新歌剧。
歌剧《白毛女》艺术表现特征
中国新歌剧的发展:
探索阶段:(1919---1944)作品:《兄妹开荒》、《农曲》 、
《扬子江风暴》等。
奠基阶段:(1944---1955)作品:《白毛女》、《刘胡兰》、
《小二黑结婚》等。
深入阶段:(1956--- )作品:《洪湖赤卫队》、《江姐》、
《红珊瑚》等
结束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我们的民族歌剧在新世纪大放光彩,那么就从我们做起,从今天做起,所以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关注民族歌剧艺术,找出一些经典的歌剧唱段去学唱,去传播,为我国的民族歌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执教者 陈雅菲
宁波滨海学校
结束语:
中国新歌剧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因为这些歌剧的唱段实实在在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因此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关注民族歌剧艺术,找出一些经典的歌剧唱段去学唱,去传播,为我国的民族歌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