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认识“诣、禽”等 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 3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背诵的经典古诗文多吗?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怎么样?
师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2.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积累,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预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齐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师:以上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姓杨的人家;“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在的“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 )氏之子或之女。
二、介绍《世说新语》
师: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大家了解这本书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世说新语》。(见课件,自由读读)《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撰。全书原八卷,今传本都是上、中、下三卷。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每门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本文写的是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这杨氏之子多大年龄?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借助注释把句子读通。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
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读完了吗?生字都认识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本文共有三个生字,请同学来分别注音组词读一遍。(先开火车读,再齐读一遍)。(注意观察三个字的结构:梁和禽都是——上下结构,但在田字格中上下两部分所占比例不同:“梁”字上下几乎等宽,上半部分相对紧凑,下半部分比较疏朗;而“禽”的“人字头”占比较小,撇、捺要张开,盖住下面的“离”。)2.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课文也会读了吗?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谁来挑战一下?每人读一句(指名 5人)。相机评价。(出示课件停顿节奏)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家里的鸟)
3.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四、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看注释和插图、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板书:(在黑板上粘贴打印的字卡)师: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懂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四人或三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待会儿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人,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板书:杨氏子)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2)“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惠”是通假字,同“慧”,智慧。(3)“甚”是什么意思?(非常,很)。“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声音非常动听:“甚是动听”。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 (生——甚) 为什么 (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说)(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出示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孔子第 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孔君平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师: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乃”的意思——就,于是。 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访。其:他的。
3.指名回答。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两家关系很好,经常来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父亲不在,就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粘贴打印好的字卡)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从哪里看出来?(指名回答)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可能还会有什么水果?——生说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学生读这一句。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生齐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师: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这几个字的意思吗?理解:“示”“此”“应声”“未闻”“夫子”
(五)体会语言的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生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意思是说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杨梅是你家的果子啊。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幽默风趣。评:你真是善听。生 2: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杨梅是杨家果。(板书:杨梅 —杨家果)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师:孩子听出了孔君平话里的玄机,于是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了——孔雀。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口头)小练习课件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挺会说,语言同样幽默风趣,对答巧妙。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孔雀是君家禽)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没有杨氏子的委婉和有礼貌。)出示: 孔雀是君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理解:未闻,夫子(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夫子。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简直太妙了,既委婉对答,表现了对长辈应有的礼貌,又使对方无言以答,真是对答得体,语言风趣机智。(在黑板上粘贴字卡:对答得体 风趣机智)师:现在我们男女同学分组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男生读蓝色部分: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女生读红色部分: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应声答曰师: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师: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语言风趣、幽默,聪明等)评:你真会读书,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指名读。朗读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杨氏子。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 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全文,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预设评:你真是伶牙俐齿;谁愿意跟黄鼠狼结亲啊?真是臭大了......
5.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6.师: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伶牙俐齿,妙语连珠。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出口成章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唇枪舌剑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言善辩......)
小结:我们五年级的小学生比杨氏子年长几岁,平时说话也要思维敏捷,学会运用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无限魅力。
赞“聪惠”(机动:口头或书面练笔)
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提示: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或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用文言文。)参考答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
拓展阅读、好书推荐
师:其实像杨氏子这样聪明智慧的故事,《世说新语》的中还有许多,如《徐孺子篇》《谢太傅篇》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读一读。(两个视频故事)
小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莲花”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作业
熟读成诵,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故事,体会语言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