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3:3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夫”,能正确书写“矛”“盾”等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灵活运用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思维方式,并用自己的话讲演故事。
3.明白道理,能用道理警示自己和别人。
【教学重难点】
能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读懂文言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推断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几种情况,并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初识古文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对牛弹琴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预设: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和两个兵器有关。我们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字?预设学生:矛,矛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盾呢。它们属于对立的关系。
师总结:中国的汉字真奇妙,我们通过字形就能猜出这个字是什么。同学们,那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矛盾,那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我会想到两个人的冲突,两个国家的战争,还有吗?
师:那一个人会有这种情况吗?叫什么?引出自相矛盾的课题。齐读课题(板书)
初读古文,读句解文
师:《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同学们已经耳熟能详了,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他讲的和课文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又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预设:学生夫这个字错。强调“夫”是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读第二声。指生再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读出节奏。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要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韵律美,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1)回忆古文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2)运用方法,同桌合作读懂古文。(3)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学生预设一:我读懂了楚人是如何卖盾和卖矛的。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想象画面。“誉”是什么意思呢 联系上下文,引导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借助插图想象画面-他是怎么夸赞自己的矛和盾的 对比楚人卖矛和盾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夸大其词)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预设二:我知道了围观者的反应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观察插图,他的表情什么样 预设三:我懂得的道理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朗读指导。
过渡语:一则简短、简单的文言文同学们就读出了这么些的画面,真了不起。那么接下来,谁能带着这种体会,想象画面适当加入动作、表情来演一演。课文的内容大家掌握的如此透彻,配乐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师总结:课文只用 71个字,就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文言文表述的特点(精炼、简洁)
探究思维,思维风暴。
过渡语:那既然我们知道了楚人是怎么卖盾与矛的,又知道了围观者的反应,为什么围观者会有这样的反应,围观者肯定会想到了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把围观者看不见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来,我们来一场盾 VS矛的大战吧。会出现几种可能性:盾 VS 矛大战战况如何 战况分析第一种可能 盾碎 说明盾不是最坚固的第二种可能 矛断 说明矛不是最锋利的第三种可能盾碎矛断 说明盾不是最坚固的,矛也不是最锋利的“盾 VS 矛大战”结论: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夸大其词,(板书:夸大其词前后不一)这就会导致“自相矛盾”。看着“盾 VS矛大战”的战况结果,尝试在古文中补白。
(出示补白)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或(盾碎),或(矛断),或(盾碎矛断)。
原来围观者早就对战况了然于心。怪不得,他那样问楚人。(出示句子,指导感情朗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师总结:对比文本妙处。正因为文中此处的留白,使读者脑子里出现了这样一场“盾 VS 矛大战”,思维火花产生激烈的碰撞。想一想此时,楚人也有这样的思维火花吗 楚人想:“吾矛陷吾盾,或( ),或( ),或( )。
师小结:是啊,理越辩越明。当理不清思路时,我们不妨也把看不见的思维具体呈现出来,比如通过表格来具体呈现思维的过程就很清楚地发现楚国人说话自相矛盾,这不正是单元主题希望我们的那样吗?日常学习中,我们也要这样。
(四)联系生活,明文悟理。
1、劝说楚人,感悟寓意。2、联系生活,深化寓意。3、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你来劝一劝。预设:脑白金广告师总结:以后遇到自相矛盾的人或事,我们就可以用《自相矛盾》来警示自己,也警示身边的人。
4、配乐诵读。最后让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五)作业超市
1、把故事讲给别人听。2、续写《自相矛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