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课文条理清楚,段落分明。第一部分写毛主席看到爱子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第二部分写毛主席经过艰难选择,最后决定把岸英遗体安葬在朝鲜。课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袖的真挚感情和复杂内心。课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尾,照应文章标题,紧凑文章结构,升华了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训练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应该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加丰富、细腻、深刻。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父亲,将自己深夜的眼泪与儿子的遗物一起,默默的珍藏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知道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酸与悲伤将儿子的遗体留在了他挥洒热血的朝鲜战场,这位父亲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由两个典型的场景组成,这两个场景分别是痛失爱子和艰难抉择。(板书:痛失爱子艰难抉择)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感受丧子之痛
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政府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第一个报名参战,可是仅仅 34天年仅 28岁的他就光荣牺牲了。那么当毛主席得知这一噩耗后,作为父亲的他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心情的语句,圈出关键词,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同桌相互交流。共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同桌相互交流。学生自学全班交流预设:1、生: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我抓住了“没说一句话、吸着烟”这些动作描写的词语,感受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的万分悲痛。师:这位同学通过抓住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的关键词语体会了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对于这个句子谁还有不同的体会?
师:除了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在这句话中其实还出现了多处数字,整整一天、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几次,从这些数字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呢?毛主席特别伤心,内心不平静......2、生: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的关键词是“不都”,通过心理描写,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感到的震惊和不确定。师: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把这句话再来为大家读一读。(教师评价)3、生:“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通过情不自禁感受到了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的表现及内心的活动。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是关键词?从这些词你又发现了什么?(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动作、神态表现了主席内心的悲痛)师: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师评价)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师:同学们,读到这里,联系上下文、结合我们课前查阅的关于毛岸英的资料,想一想:此时的主席整整一天都会在想什么?预设:这封电报可能是假的吧!(师:他实在不敢相信)我为什么要把岸英送到朝鲜呢?他可能在回忆与儿子在一起时的短暂的美好时光。师:毛主席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一直聚少离多。岸英 5岁时与父亲分别,8岁时和母亲杨开慧一同被捕入狱,并亲眼目睹母亲被杀害的一幕,他捡过报纸、卖过垃圾,拉过人力车......抗美援朝毛岸英是第一个报名参战的,可是却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这可是毛主席最心爱的儿子呀!师范读指导朗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师:他仿佛想起了儿子呱呱坠地的场景,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而如今怎么会这样呢。请你来读一读(思念伤心地读)师:8岁,本该是撒娇的年龄,而我的岸英呢,却已经尝尽了人间的冷暖,请你来读一读(忧郁难过的读)
师:主席可能回想起岸英 15岁那年从苏联寄来的照片,我的岸英长大成人了,可是如今却,请你来读(愧疚悔恨的读)
师:这哪里是一天啊,这分明就是儿子这 28年颠沛流离的回忆,所以从见到这封电报起(引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师:这是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查阅的资料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从中我们感受到主席对失去儿子充满了悲痛、思念和种种愧疚,所以他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我们想象一下人什么时候才会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预设:悲痛到了极点、发泄情绪)是呀,同学们你看我们还可以运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体会主席当时的悲痛心情。
师: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师: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谁能把这里的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预设:怎么会牺牲呢?怎么会离开我呢?怎么会永远的回不来了呢 。
师:“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师:我们知道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表写表现了主席的悲痛,那么谁能说说“喃喃”这里该怎么理解?(小声的说)师:请你喃喃地来读一读这句话。(低沉、缓慢地)
师:通过你喃喃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主席此时可能有许多话想对岸英说,他可能想说什么?预设:你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你是一个优秀的儿子......
师:你是我的骄傲,而此时的千言万语,都只化作了一句(引读)“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师:标点符号就是无声的语言,这一个感叹号饱含着主席对儿子无限的思念、愧疚和不舍。为了革命事业,毛主席已经有五位亲人相继离去(出示相关人物图片,师配乐叙述),而如今毛主席的长子也是他最寄于期望的儿子也离他而去了,此时的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引读(配乐)所以此时的主席没说一句话......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因为......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花甲老人痛失爱子却无以名状,只能喃喃自语......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二)学法总结
师:短短的 200多个字,没有一个字写到了痛,但却深深地让我们感受到了痛。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回顾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我们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场景,借助关键词理解了课文内容,透过作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三)感悟伟人胸怀
研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 7、8两个自然段中描写主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语句,圈出关键词,体会主席的内心,在四人小组里相互交流。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预设:我找到的句子是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关键词是不由自主地站、无限的眷恋,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的内心师希望儿子的遗骨可以归葬的。师:此时的主席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此时的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那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的主席会想些什么?预设: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么?难道父子真的再也无法相见了么?“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师:见见遗骨这是主席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父亲合乎常理的基本要求,可是主席这样做了么?预设: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师:这种念头是哪种念头?这你能从主席若有所思的这句语言描写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体会到了一位平凡父亲的艰难抉择。体会到了毛主席以国为重的美好品德。体会到他为了革命、国家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师:主席心中虽有万般的痛,万般的不舍,但是他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更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他不仅爱着自己的儿子,更爱着所有的中华儿女。通过这些语言描写,我们看到了主席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我们接着来交流,文中还有哪些体现主席抉择艰难的句子呢?预设:3.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里通过神态、心理描写感受到主席此时的犹豫不决、内心矛盾重重,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师:看来你真的读懂了这句话。做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当落笔要签字时,主席还是犹豫了,这是作为一名普通父亲对儿子真实情感的内心流露。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主席的犹豫?
4.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放在上面。预设:我通过黯然这个神态描写的词我体会到主席还是不忍心把儿子的尸体葬在朝鲜。内心巨大的悲痛和不舍师: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师:这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心里想着(配乐朗读引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师:可是肩上的责任让他意识到必须放下,所以他若有所思的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师: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主席还是要做决定,除了 7、8自然段中神态、动作描写,第 9段中还有一处细节描写,你找到了吗?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说明主席这一晚(都在哭)。引导学生抓住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会毛主席失去爱子内心务必悲痛的心情,感受毛主席伟人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