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 兰 芳( 1894 ~ 1961 ) 京 剧 表 演 艺 术 家。 工 旦。 原 籍 江 苏 泰 州, 长 期 寓 居 北 京。 梅 兰 芳 出 身 于 梨 园 世 家, 其 祖 父、 父 亲、 伯 父 均 为 著 名 艺 人 或 著 名 琴 师。 他 早 年 父 母 双 亡, 由 伯 父 梅 雨 田 抚 养 成 人。 8 岁 开 始 学 戏, 9 岁 拜 吴 菱 仙 为 师 学 青 衣, 10 岁 首 次 登 台 演 出 织 女, 14 岁 搭 喜 连 成 班 演 出。 与 此 同 时, 他 一 面 继 续 向 吴 菱 仙 学 戏, 一 面 又 求 教 于 秦 稚 芬 和 胡 二 庚 学 花 旦 戏, 并 刻 苦 学 习 昆 曲、 练 武 功等, 还 广 泛 观 摩 旦 角 本 工 戏 和 其 他 各 行 角 色 的 演 出, 为 日 后 的 艺 术 创 造 打 下 了 坚 实 基 础。
抗战爆发后,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表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抵抗侵略的决心。
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
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霸王别姬 》剧照
唱词: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
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霸王别姬.flv
思考:1、简要叙述该唱段音乐要素 及情绪。
2、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情感?
这首曲子在节奏较平稳,速度缓慢,旋律线条舒缓,感彩凄丽悲凉
表达了虞姬这一角色细腻的心理变化,内心的忧虑和悲怆
看大王
在帐中
和衣睡稳
对比以下两段京剧有何不同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对比两个唱段的异同
曲目 音色 分句 尾音处理
第一段 甜美圆润 清晰 抛物线
第二段 共鸣靠后 连断 有气势
梅派艺术
唱腔特点:吐字清晰,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
聆听以下作品选出梅派的唱段
失子惊风
海岛冰轮初转腾
红娘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一起被推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乾隆中叶后,昆曲逐渐衰落,京腔兴盛渐而代替昆曲一统京城舞台。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形成了京剧。
1883年----1918年,经不断发展,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
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鼎盛期
孕育期
形成期
成熟期
徽秦合流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又有许多的戏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
梅兰芳17岁在《女起解》中饰苏三
《桑园会》中梅兰芳饰罗敷
梅兰芳演时装 新戏的发式与服装
梅兰芳演《太真外传》舞蹈身段
梅兰芳演《洛神》剧照
《麻姑献寿》中梅兰芳饰麻姑
梅兰芳创演的第一出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时装剧《一缕麻》中饰林纫芬
《红线盗盒》中的身段
京剧梅兰芳的京剧《霸王别姬》创作的新作品
江山美人
大家谈
学完《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流行音乐充斥大街小巷的今天,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对京剧艺术能做些什么呢?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