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试题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天山胜利隧道是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该隧道将打通天山山脉,穿越16条断裂带,沿途地质复杂,存在10余种岩石。图1为天山位置图,图2为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山是新疆的天然屏障,其南北差异主要有( )
A. 南侧为暖温带,北侧为中温带 B. 南侧为季风区,北侧为非季风区
C. 南侧为森林植被,北侧为草原植被 D. 南侧多流水地貌,北侧多风成地貌
2. 天山胜利隧道通车后,将( )
A. 提高新疆的开放发展水平,加快天然气出口贸易
B. 充分开发当地的地质资源,建设一流的地质博物馆
C. 促进南北疆的经济、社会融合,增强新疆的区域竞争力
D. 缩短新疆与东部地区的交通时间,利于产业转移的顺利实施
2023年4月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出现6次沙尘天气,较同期平均值(4.3次)偏多。其中在9~13日出现了“回锅沙”现象,即10日沙尘后,空气出现了一定改善,但12日,本来已经南下的沙尘回流导致京津冀地区沙尘天气再次出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多发,其原因不包括( )
A. 多平坦地形,地面摩擦力小 B. 南北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C. 北方气温偏低,地表解冻晚 D. 沙源地降水偏少,植被生长较差
4. “回锅沙”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 )
A. 风向由西北风转变偏南风 B. 强冷空气活动再次带来沙尘
C 南方地区地面也干燥,容易起沙 D. 大气稳定,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过长
下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三大生态区的划分反映了( )
A. 区域内的整体性 B. 区域内的相似性 C. 区域间的差异性 D. 区域间的关联性
6.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是因为( )
A. 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繁 B. 气候高寒,调节能力差
C. 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很大 D.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近年来,中俄两国为破解边界河流近4个月的冰封期造成的货物运输瓶颈,尝试建设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由浮箱连接搭建、甲板上能通行车辆且固置于冰层的冰上运输通道,如图所示)。为保证通道稳固、便于重载货车通行,架设浮箱需抓住半个月的窗口期,待4月初开江时再进行拆解,货物运输转向摆渡期船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架设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的窗口期通常在( )
A. 10月初到10月中旬 B. 11月初到11月中旬
C. 12月初到12月中旬 D. 1月初到1月中旬
8. 与摆渡期船运相比,采用浮箱固冰运输通道可( )
A. 缩短运输距离 B. 提高运输需求量 C. 降低入境关税 D. 增加每日过货量
9. 通过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由俄罗斯出口至我国货物,可能主要为( )
A. 粮食和木材 B. 建筑材料 C. 水果和蔬菜 D. 电子产品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雷州半岛 D. 华北平原
11. 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热量和土壤 B. 地形和水源 C. 光照和湿度 D. 积温和降水
12. 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热量和水分 B. 地形和土壤 C. 光照和湿度 D. 市场和政策
左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简图”和右图为“印度棉花黄麻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美国和印度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地形平坦
B. 美国乳畜带地广人稀,城市分布少
C. 印度的黄麻种植集中在恒河下游
D. 印度耕地的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低
14. 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有( )
①洁净优美的环境②现代化交通条件
③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④长期的军事订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下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城市之间,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最可能发生在( )
①北京—上海②南京—苏州③沈阳—昆明④西宁—乌鲁木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为提高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最应该( )
A. 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发展 B.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 提升城市第三产业比重 D. 增强高校间的交流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下列城市等级最低的是( )
A. 苏州 B. 上海 C. 杭州 D. 南京
18.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杭州是该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引擎
B. 南京都市圈仅对江苏省有辐射带动作用
C. 上海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南通多
D. 杭州与上海辐射范围完全不同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向好。长三角地区拥有包括上海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在内的多个不同等级都市圈。左图为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右图为上海都市圈内部城市受上海辐射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强于浙北的绍兴、舟山,原因是宁波( )
A. 水陆交通便利 B. 产业结构相似 C. 发展水平较高 D. 空间距离更近
20. 作为宁波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应( )
A. 缩短与周边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B. 在与周边城市之间大量建设地铁
C. 促进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D. 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
海南岛有明显的旱、雨季,是我国热带物种基因宝库。图a为海南岛地形和干湿区分布图,图b示意其西南部的尖峰岭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尖峰岭海拔1200米以上的苔藓矮林相符合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湿热 B. 土壤肥沃 C. 地形平缓 D. 风力强劲
22. 尖峰岭滨海地区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减少海浪侵蚀②经济用材林③促淤积造陆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 海南岛地形呈环状分布,其农业开发方向合理的是( )
A. 内环山地丘陵带——种植业 B. 中环丘陵台地带——林业
C. 外环滨海平原带——种植业 D. 中环高原山地带——畜牧业
据新华网2004年9月28日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将于今天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千米。阅读材料及“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中哈输油管线所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气候变暖
25. 关于图示地区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均为内流河②湖泊盐度较高
③河流多数有凌汛现象④湖泊逐年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贯穿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两旁建有由2000多万株梭梭、红柳、沙拐枣等植物构成的生态防护林带。沙漠公路每隔4千米,就有一座水源井。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承建的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对水源井采用太阳能光伏电力抽水灌溉,建设了一条绿色低碳之路。图示意沙漠公路水源井附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沙漠公路两旁种植的梭梭、红柳、沙拐枣的共同生长习性有( )
①耐贫瘠②喜光照③耐干旱④喜水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7. 新疆沙漠公路沿线营造防护林带的主要目的是( )
A. 涵养水源,防御水土流失 B. 阻挡风沙,防止沙漫公路
C. 增加蒸发,缓解干热天气 D. 遮蔽阳光,减少公路暴晒
28. 该沙漠公路“零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 )
①水源井全部使用光伏电力抽水灌溉②公路两旁生态防护林吸收CO2
③拆除供水管道,采用喷灌技术灌溉植物④植物负碳部分中和沙漠公路车辆的碳排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西藏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中部和西部、阿里高原西部等地区。下图为西藏地区1990~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西藏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多 ②地处高原山地,风力强劲
③气候高寒,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面积大 ④暴雨冲刷能力强,泥沙堆积易干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由1990~2020年西藏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变化可知,西藏地区( )
A. 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减少 B. 森林面积大幅度地增加
C. 土地沙化完全被遏制 D. 加强了土地沙化的治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图),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麓,临近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已有90%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特别是南部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已不足10%,草原呈斑块状,形成生境孤岛。在沙进人退、生态恶化的情况下,该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灌木林、围封禁牧,但未能达到治理沙化、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预期目标。2011年,该地开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经过近10年的发展,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1)分析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2)简析草原呈斑块状分布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说明当地大规模种植灌木林、围封禁牧,生态和经济效益却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4)简述当地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的主要意义。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因地势低洼,水质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向来是一道难题,但该农场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利用盐碱地、河道滩涂建设鱼塘和温棚养殖基地,将当地的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水质接近的人工海水,成功试养了石斑鱼、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多种海鲜,成功建设3000亩(1亩≈666.67平方米)室外水产养殖基地、6000平方米室内育苗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
材料二 图1为红旗农场位置图,图2为农场局部景观图。
(1)分析红旗农场地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2)与东部沿海的海水养殖相比,评价新疆海鲜养殖的区位条件。
(3)简述新疆“人工造海”海鲜养殖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州府古晋市建城于1839年,早期为因当地发展贸易而兴起的定居点,在航海时代因邻近东南亚重要贸易航线常受海盗侵袭。21世纪之前,古晋主城区始终位于沙捞越河南岸,近年来当地在河流北岸布局行政和公共设施。古晋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主城核心—战略核心—关键节点三级空间结构。到2030年,古晋市各级核心与节点力争实现“产城融合”,即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实现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共生。下图示意古晋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
(1)古晋主城区未选择河口设城,而是布局在沙捞越河南岸。试分析原因。
(2)21世纪之前,古晋主城区始终位于沙捞越河南岸,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从产城融合角度,为加强古晋各级核心与节点之间的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天山胜利隧道是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该隧道将打通天山山脉,穿越16条断裂带,沿途地质复杂,存在10余种岩石。图1为天山位置图,图2为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山是新疆的天然屏障,其南北差异主要有( )
A. 南侧为暖温带,北侧为中温带 B. 南侧为季风区,北侧为非季风区
C. 南侧为森林植被,北侧为草原植被 D. 南侧多流水地貌,北侧多风成地貌
2. 天山胜利隧道通车后,将( )
A. 提高新疆的开放发展水平,加快天然气出口贸易
B. 充分开发当地的地质资源,建设一流的地质博物馆
C. 促进南北疆的经济、社会融合,增强新疆的区域竞争力
D. 缩短新疆与东部地区的交通时间,利于产业转移的顺利实施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天山为暖温带,北侧为中温带,A正确;天山南北两侧均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非季风区,B错误;南北侧均为荒漠植被,C错误;南北侧均多风成地貌,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天山胜利隧道是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然气出口贸易主要使用管道运输,且我国天然气为净进口国,出口少,A错误;天山胜利隧道通车主要是服务于交通,不是建设一流的地质博物馆,B错误;天山胜利隧道通车便利了南北疆的联系,可以促进南北疆的经济、社会融合,增强新疆的区域竞争力,C正确;天山胜利隧道主要沟通南北疆,不能缩短新疆与东部地区的交通时间,D错误。故选C。
【点睛】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能够将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诸多环节联系在一起,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前提。
2023年4月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出现6次沙尘天气,较同期平均值(4.3次)偏多。其中在9~13日出现了“回锅沙”现象,即10日沙尘后,空气出现了一定改善,但12日,本来已经南下的沙尘回流导致京津冀地区沙尘天气再次出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多发,其原因不包括( )
A. 多平坦地形,地面摩擦力小 B. 南北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C. 北方气温偏低,地表解冻晚 D. 沙源地降水偏少,植被生长较差
4. “回锅沙”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 )
A. 风向由西北风转变为偏南风 B. 强冷空气活动再次带来沙尘
C. 南方地区地面也干燥,容易起沙 D. 大气稳定,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过长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地表平坦,地面摩擦力小,利于沙尘暴形成;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会多大风天气;沙源地降水偏少,植被生长较差会加剧土壤缺水,减少表面植被覆盖,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沙尘发生概率,ABD错;北方气温偏低,地表解冻晚会使得地表不易产生沙尘,不利于沙尘天气的形成,C对。故选C。
【4题详解】
“回锅沙”现象是本来已经南下的沙尘回流导致的,风向是从南吹向北,A对;风从南方吹来带来沙尘,不是北方来的冷空气带来沙尘,B错;沙尘来源是南下的沙尘回流,不是南方地面干燥的就地起沙,C错;沙尘天气多数为锋面过境风力较大时发生的,大气稳定不利于沙尘天气持续,D错。故选A。
【点睛】沙尘暴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沙尘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天气和气候变化是沙尘暴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沙漠地区,气温高、湿度低,加上强风、低气压等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引起沙尘暴的发生。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干旱、土地侵蚀和沙漠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沙尘暴的发生和规模。地形和土壤特征也是影响沙尘暴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地势高低不平的山区和干旱的沙漠地区,由于缺乏植被和水分等资源,更容易形成沙尘暴。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点也会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和规模,例如,风化程度高、沙子多的土壤更容易产生沙尘暴。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是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例如,过度的放牧和农业开垦、采矿和建设等活动,会破坏土地表面的植被和土壤结构,使得沙尘暴更加容易发生和扩散。城市化和工业化等过程也会增加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加剧沙尘暴的发生。
下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三大生态区的划分反映了( )
A. 区域内的整体性 B. 区域内的相似性 C. 区域间的差异性 D. 区域间的关联性
6.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是因为( )
A. 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繁 B. 气候高寒,调节能力差
C. 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很大 D.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三大生态区的划分是根据各自的自然特征划分的,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C正确;区域整体性强调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A错误;各区域之间自然特征有明显差异,无法反映相似性、关联性,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大部,新疆、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地貌以高原为主,海拔3000米以上,该区域高寒、缺氧,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脆弱,B正确: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A错误:该地区处于非季风区,C错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对本区短期影响来说改善热量和水分条件,益处较多,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两屏三带是我国构筑的生态安全战路,指“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绿色发展生态轮廓。
近年来,中俄两国为破解边界河流近4个月的冰封期造成的货物运输瓶颈,尝试建设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由浮箱连接搭建、甲板上能通行车辆且固置于冰层的冰上运输通道,如图所示)。为保证通道稳固、便于重载货车通行,架设浮箱需抓住半个月的窗口期,待4月初开江时再进行拆解,货物运输转向摆渡期船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架设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的窗口期通常在( )
A. 10月初到10月中旬 B. 11月初到11月中旬
C. 12月初到12月中旬 D. 1月初到1月中旬
8. 与摆渡期船运相比,采用浮箱固冰运输通道可( )
A. 缩短运输距离 B. 提高运输需求量 C. 降低入境关税 D. 增加每日过货量
9. 通过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由俄罗斯出口至我国的货物,可能主要为( )
A. 粮食和木材 B. 建筑材料 C. 水果和蔬菜 D. 电子产品
【答案】7. C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如图示浮箱的下部有一部分在冰面以下,说明架设浮箱的时间应在水面刚开始结冰的时候,据题干信息冰封期4个月,于4月初开江,说明水面应在12月初开始封冻,水面封冻的时候直接把原来浮在水面上的浮箱也冻结固定,形成类似桥墩的效果,过早放置浮箱可能发生未知的移动,过晚放置浮箱导致无法固定浮箱,所以放置的时间应该是水面刚开始封冻的时候,也就是12月初及之后的短短一段时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水域中的空间距离并未因放置浮箱固冰而缩短,无法缩短运输距离,A错误;运输需求量受市场供给双方决定,与交通运输方式无关,B错误;采取何种运输方式与降低入境关税无关,C错误;采用浮箱固冰运输通道的重载货车货运量也较大,且运速远快于船运,每日过货量高于摆渡期船运,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俄罗斯地广人稀,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极广,林木资源丰富,可能向中国出口木材,俄罗斯是传统的粮食出口大国,可能向中国出口粮食,A正确;建筑材料来源广,中国建筑材料相对较为丰富,俄罗斯出口到我国的货物不大可能是建筑材料,B错误;俄罗斯由于热量条件不足,水果和蔬菜产量少,不大可能出口,C错误;中国的电子产品的数量和品质远优于俄罗斯,我国不大可能进口俄罗斯的电子产品,D错误。故选A。
【点睛】 俄罗斯是世界上林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据统计,俄罗斯的林木面积达到了约809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面积的40%。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雷州半岛 D. 华北平原
11. 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热量和土壤 B. 地形和水源 C. 光照和湿度 D. 积温和降水
12. 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热量和水分 B. 地形和土壤 C. 光照和湿度 D. 市场和政策
【答案】10. C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香蕉属于热带水果,图中有香蕉分布,说明此地区为热带地区。符合题意的只有雷州半岛在热带地区,C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不是香蕉的生长地区,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据图得知,此处修建了河堤、稻田、鱼塘,改变了地形,使其有利于农业活动,鱼塘可以向稻田进行灌溉,改变稻田水分条件,B正确。图中显示措施未改变热量、光照、积温、降水等条件,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遵循垂直地带性规律,在山麓地区种植对热量需求较多的水稻;随着山坡海拔升高,热量降低,水分条件改变,适合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故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和水分,A正确。随海拔升高,地形和土壤有变化,但水热条件的变化为主导因素,影响农业发展方向,B错。 光照条件变化不明显,C错。市场和政策不是自然条件,D错。故选A。
【点睛】农业发展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图中显示为立体农业,主导因素是地形,主要是地形的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影响农业布局。
左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简图”和右图为“印度棉花黄麻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美国和印度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地形平坦
B. 美国乳畜带地广人稀,城市分布少
C. 印度的黄麻种植集中在恒河下游
D. 印度耕地的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低
14. 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有( )
①洁净优美的环境②现代化交通条件
③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④长期的军事订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的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不平坦,A错误;美国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城市分布众多,B错误;印度的黄麻种植集中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的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水运条件,C正确;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其耕地灌溉面积比重大,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高技术工业分布区,都具有洁净优美的环境、现代化交通条件,不是优势条件,①、②错误。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中硅谷有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③正确。有国家长期的军事订货,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分耕地面积与灌溉面积,耕地不是都需要灌溉。灌溉面积大,说明水热条件匹配较差,印度位于亚洲,季风气候更典型,降水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大。美国西部和中央大平原西部干旱面积广。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下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城市之间,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最可能发生在( )
①北京—上海②南京—苏州③沈阳—昆明④西宁—乌鲁木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为提高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最应该( )
A. 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发展 B.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 提升城市第三产业比重 D. 增强高校间的交流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北京和上海都是高校众多、产业发达的一线城市,联系密切,互相合作机会多,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的可能性大,①正确;南京和苏州同为江苏省内城市,南京为省会,是科教中心,苏州产业发达,有利于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②正确;沈阳和昆明两城市距离较远,且联系较弱,③错误;乌鲁木齐和西宁高校规模及城市产业水平有限,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高校等级的影响在减小,城市吸收能力的影响在增大,因此需要从提高城市吸收能力,即发展城市的科技产业,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产业载体,A正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产业 技术的基础研究任务,对于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综合资源优势,努力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下列城市等级最低的是( )
A. 苏州 B. 上海 C. 杭州 D. 南京
18.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杭州是该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引擎
B. 南京都市圈仅对江苏省有辐射带动作用
C. 上海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南通多
D. 杭州与上海的辐射范围完全不同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直辖市,等级最高,杭州与南京分别是浙江省与江苏省的省会,故与上海、杭州、南京相比,苏州城市等级最低,A正确,BCD错。故选A。
【18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核心引擎是上海,而非杭州,A错误;南京都市圈不仅对江苏省有辐射带动作用,还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B错误;上海是大都市,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南通多,C正确;杭州与上海的辐射范围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并非完全不同,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级别越高,服务种类越多,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级别越低,服务种类越少,城市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向好。长三角地区拥有包括上海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在内的多个不同等级都市圈。左图为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右图为上海都市圈内部城市受上海辐射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强于浙北的绍兴、舟山,原因是宁波( )
A. 水陆交通便利 B. 产业结构相似 C. 发展水平较高 D. 空间距离更近
20. 作为宁波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应( )
A. 缩短与周边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B. 在与周边城市之间大量建设地铁
C. 促进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D. 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宁波与绍兴、舟山与上海的距离差别不大,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地区,表明除了空间距离外,影响受上海辐射强度的还有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绍兴、舟山相比,宁波的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强,C正确,D错误;绍兴、舟山和宁波水陆路交通都很便利,A错误;两城市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关联程度就会越低,宁波承接上海产业,应该存在优势互补,协作发展,B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为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应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协作发展,D正确;空间距离无法改变,A错误;大量建设地铁可能会带来资源浪费,B错误;促进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可能会使更多人迁入宁波,不利于城市发展,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中心城市通过技术转让和创新扩散、产业转移和关联、信息传播和交流、资本输出和优化配置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海南岛有明显的旱、雨季,是我国热带物种基因宝库。图a为海南岛地形和干湿区分布图,图b示意其西南部的尖峰岭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尖峰岭海拔1200米以上的苔藓矮林相符合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气候湿热 B. 土壤肥沃 C. 地形平缓 D. 风力强劲
22. 尖峰岭滨海地区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减少海浪侵蚀②经济用材林③促淤积造陆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 海南岛地形呈环状分布,其农业开发方向合理的是( )
A. 内环山地丘陵带——种植业 B. 中环丘陵台地带——林业
C. 外环滨海平原带——种植业 D. 中环高原山地带——畜牧业
【答案】21. D 22. C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尖峰岭位于海南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1200米海拔高度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也应该是森林植被分布。而实际植被为苔藓矮林,苔藓体现该海拔高度湿润的环境,矮林形成有土壤贫瘠,风力强劲等因素影响,D正确,B错误;尖峰岭海拔1200米气温较低,坡度较陡,A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红树林有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促淤造陆的功能,使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减少,并能有效抵御风浪的袭击。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红树植物的根系发达,根系盘根屹立于滩涂之中,所以红树林对海浪等的冲击都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是内陆的天然屏障,也有“海岸卫士”之称,①③正确;红树林为生物提供生产繁衍的环境,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④正确;经济用材不是其主要作用,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阶梯状分布。因此其开发利用也呈环状分布。外环滨海平原带地势平坦,耕作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C正确;内环山地丘陵环带,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其次是发展旅游业,不适宜农业生产,易造成水土流失,A错误;中环为丘陵台地环带,最适宜发展热带农业,BD错误;故选C。
【点睛】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据新华网2004年9月28日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将于今天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千米。阅读材料及“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中哈输油管线所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气候变暖
25. 关于图示地区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均为内流河②湖泊盐度较高
③河流多数有凌汛现象④湖泊逐年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中哈输油管线途经我国新疆以及中亚地区,途经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C正确。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少,A错。土地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分向土壤表层累积,而该区域的土地荒漠化不但包括土地次生盐碱化,还包括土地沙漠化, C选项更为合理,排除B。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不是该地区主要面临的且符合该区域特点的生态问题,排除D。故选C。
【25题详解】
图示地区属于亚洲中部,有部分外流区,①错误。内陆降水少,多咸水湖,盐度高,②正确。纬度较高,河流存在结冰期,且有较多自纬度相对较低流向纬度相对较高地区的河流,河流多数有凌汛现象,③正确。湖泊面积变化不固定,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贯穿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两旁建有由2000多万株梭梭、红柳、沙拐枣等植物构成的生态防护林带。沙漠公路每隔4千米,就有一座水源井。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承建的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对水源井采用太阳能光伏电力抽水灌溉,建设了一条绿色低碳之路。图示意沙漠公路水源井附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沙漠公路两旁种植梭梭、红柳、沙拐枣的共同生长习性有( )
①耐贫瘠②喜光照③耐干旱④喜水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7. 新疆沙漠公路沿线营造防护林带的主要目的是( )
A. 涵养水源,防御水土流失 B. 阻挡风沙,防止沙漫公路
C. 增加蒸发,缓解干热天气 D. 遮蔽阳光,减少公路暴晒
28. 该沙漠公路“零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 )
①水源井全部使用光伏电力抽水灌溉②公路两旁生态防护林吸收CO2
③拆除供水管道,采用喷灌技术灌溉植物④植物负碳部分中和沙漠公路车辆的碳排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6. C 27. B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沙漠公路的自然环境可知,梭梭、红柳、沙拐枣等能够在沙漠中生长,肯定具有耐贫瘠、耐干旱、喜光照的生长特点,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沙漠公路两旁建有由大量梭梭、红柳、沙拐枣等植物构成的生态防护林带。这些植物在沙漠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固定沙土,减少风蚀作用,从而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当强风吹过沙漠时,防护林带能够减缓风速,降低风沙的携带能力,进而防止沙粒被吹起并蔓延到公路上,保证了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B正确;沙漠地区本身水资源稀缺,涵养水源和防御水土流失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而增加蒸发和遮蔽阳光对缓解干热天气和减少公路暴晒的效果有限,不是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水源井全部使用光伏电力抽水灌溉,没有消耗矿物能源,为“零碳”,①正确;公路两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这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②正确;公路两旁的生态防护林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够通过其生长过程中的碳储存功能来中和沙漠公路上车辆产生的碳排放。这有助于平衡公路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进一步推动零碳排放的实现,④正确;虽然喷灌技术可能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与零碳排放的直接关联不大,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风沙活动频繁,流沙很容易掩埋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防护林的建设可以很好的防治风沙,减少风沙活动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西藏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中部和西部、阿里高原西部等地区。下图为西藏地区1990~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西藏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多 ②地处高原山地,风力强劲
③气候高寒,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面积大 ④暴雨冲刷能力强,泥沙堆积易干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由1990~2020年西藏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变化可知,西藏地区( )
A. 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减少 B. 森林面积大幅度地增加
C. 土地沙化完全被遏制 D. 加强了土地沙化的治理
【答案】29. C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西藏地区夏季时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冬季时山脉阻挡冬季风深入,气温在我国并不是最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并不大,①错误;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常年风力较大,因风蚀作用强烈,导致土地沙化严重,②正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水热条件差,所以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面积大,③正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大气对流运动较弱,降水并不多,④错误。②③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如图示1990年到2010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到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减少,A错误;西藏地区海拔高,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大量植树造林,且治沙主要以种草为主、植树为辅,故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有限,B错误;现今西藏地区的土地沙化面积依然很大,并没有完全被遏制,C错误;在2010年到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减少,说明加强了土地沙化的治理,D正确。故选D。
【点睛】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图),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麓,临近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已有90%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特别是南部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已不足10%,草原呈斑块状,形成生境孤岛。在沙进人退、生态恶化的情况下,该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灌木林、围封禁牧,但未能达到治理沙化、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预期目标。2011年,该地开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经过近10年的发展,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1)分析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2)简析草原呈斑块状分布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说明当地大规模种植灌木林、围封禁牧,生态和经济效益却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4)简述当地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的主要意义。
【答案】(1)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变率较大;地处草原向沙地的过渡地带,土地易沙化;距冬季风源地近,低温、大风日数多,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生物栖息地缩小,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形成生境孤岛,物种逐渐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隔离,基因交流受阻,部分物种退化和消失。
(3)大规模种植灌木,灌溉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灌木生长耗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更干燥;不合理灌溉加剧土地盐碱化;种植灌木使饲料来源减少,牧业减产;围封禁牧,牧民收入减少。
(4)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沙化、盐渍化的风险,改善风沙灾害对农牧业的威胁;增加饲草料供应,促进畜牧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鲁科尔沁旗为背景,涉及草原退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体现为植被覆盖率低。该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导致水分不足;该地地处草原向沙地的过渡地带,土地易沙化,生态环境脆弱;位于内蒙古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低温、大风日数多,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小问2详解】
草原斑块化限制了动物活动范围,影响物种间的迁徙与交流,从而导致部分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斑块化草原使得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导致生物栖息地面积减少,不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存,物种逐渐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栖息地破碎化易使种群隔离,使基因交流受阻,从而造成部分物种退化和消失。
【小问3详解】
相较草本,灌木林需水量较大,而当地水资源有限,因此种植灌木林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得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由于灌木生长耗水量大,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层更干燥;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不合理灌溉加剧土地盐碱化,使土壤生产力下降;种植灌木使饲料来源减少,从而使牧业减产;围封禁牧,就会减少放牧面积,使牧民收入减少。
【小问4详解】
首先,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可以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有助于降低土壤沙化、盐渍化的风险,并改善风沙灾害对农牧业的威胁。其次,种植牧草可以增加饲草料的供应,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牧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此外,多年生优质牧草的种植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最后,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因地势低洼,水质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向来是一道难题,但该农场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利用盐碱地、河道滩涂建设鱼塘和温棚养殖基地,将当地的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水质接近的人工海水,成功试养了石斑鱼、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多种海鲜,成功建设3000亩(1亩≈666.67平方米)室外水产养殖基地、6000平方米室内育苗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
材料二 图1为红旗农场位置图,图2为农场局部景观图。
(1)分析红旗农场地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2)与东部沿海的海水养殖相比,评价新疆海鲜养殖的区位条件。
(3)简述新疆“人工造海”海鲜养殖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答案】(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土壤普遍积盐;山区岩石和成土母质普遍含盐,经洪水或经常性地面水侵蚀作用被带至该地,成为土壤盐分的补给。
(2)有利:劳动力价格低、地价低;深居内陆,受海上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小;人烟稀少,且有高山冰雪融水,水质好;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养殖规模;模拟海水环境有限,海鲜成活率较低;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对产品冷藏保鲜的要求较高;产量比海水养殖小,投入成本高;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差等。
(3)提供大量优质海产品,满足居民对海鲜的需求;带动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增加水域面积,调节气候;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红旗农场”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盐碱地形成原因、海产养殖的区位条件及对当地的积极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红旗农场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导致土壤水分散失快;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由于地下水含有较高的矿物质,易于蒸发后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山区岩石和成土母质含盐,经过洪水和地面水的冲刷,将盐分带到低洼地带,进一步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土壤中的盐分在长期的蒸发作用下不断积累,形成盐碱地。
小问2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新疆海鲜养殖的区位条件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上分析,有利条件有:新疆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相对较低,这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由于远离海洋,新疆地区不受台风等海洋灾害的影响,有利于保障养殖业的稳定性;天山等高山地区人迹罕至,且高山冰雪融水可以为养殖提供优质的水源。不利条件有:新疆地区干旱,降水少,水资源匮乏,这对大规模养殖造成了限制;由于是人工模拟海水环境,某些海鲜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从而影响成活率,且产量也比海水养殖小,投入成本比较高;新疆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对产品冷藏保鲜的要求较高,需要更高的保鲜技术以及物流成本;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养殖可能会对环境承载力造成较大压力。
【小问3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疆“人工造海”海鲜养殖对当地的积极意义在于:提供了大量优质海产品选择,满足居民对海鲜的需求,丰富了当地居民的餐桌;海鲜养殖带动了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增加的水域面积有助于调节局部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州府古晋市建城于1839年,早期为因当地发展贸易而兴起的定居点,在航海时代因邻近东南亚重要贸易航线常受海盗侵袭。21世纪之前,古晋主城区始终位于沙捞越河南岸,近年来当地在河流北岸布局行政和公共设施。古晋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主城核心—战略核心—关键节点三级空间结构。到2030年,古晋市各级核心与节点力争实现“产城融合”,即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实现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共生。下图示意古晋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
(1)古晋主城区未选择河口设城,而是布局在沙捞越河南岸。试分析原因。
(2)21世纪之前,古晋主城区始终位于沙捞越河南岸,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从产城融合角度,为加强古晋各级核心与节点之间的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河口受风暴潮影响更大,洪涝灾害较多;红树林沼泽广布,筑城难度大;沿河布局受海盗、敌方的侵袭小,安全性高,易守难攻;可以借助河流发展水运,联系贸易。
(2)发展规模有限,位于河流一侧便于加强联系;热带雨林地区,河流水量大,修筑桥梁成本高难度大;南岸沼泽较少,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
(3)各级核心与节点之间加强产业分工,避免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完善各级核心与节点之间的快速交通线路;有序推进产业由高等级核心向低等级节点转移;节点之间共用生态空间合作发展绿色产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晋主城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河口地区通常更容易受到风暴潮的影响,因为风暴潮在河口处由于地形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往往会形成较大的水位涨落,从而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南岸地区相对河口来说,受到风暴潮和洪涝灾害的影响较小,更加安全稳定;河口地区红树林分布较多,红树林沼泽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松软,湿度大,给城市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历史上,古晋市因邻近东南亚重要贸易航线而常受海盗侵袭。在河流南岸布局城市,相对于河口地区,更容易设置防御工事,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南岸地区可以提供较好的自然屏障,易守难攻,有利于城市的防御和保护;沙捞越河作为重要的水上通道,对于古晋市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岸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河流的运输优势,方便地与内陆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联系,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小问2详解】
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经济、技术和人口规模的限制,城市往往难以迅速扩张到整个河流两岸。因此,选择一个地点集中发展可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加速城市化进程。 位于河流一侧有助于加强城市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因为早期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可能较为有限,集中在一侧可以减少交通和通讯的复杂性,提高效率和便捷性;沙捞越州位于热带雨林地区,修筑桥梁需要考虑到河流的冲刷、侵蚀以及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设成本较高。 同时,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茂密,地质条件复杂,给桥梁建设带来额外的挑战。高昂的建设成本和巨大的技术难度使得桥梁建设在早期并不被优先考虑;南岸的沼泽地相对较少,利用南岸相对较好的土地条件,古晋市可以更快地实现城市扩张和发展,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小问3详解】
古晋各级核心与节点之间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进行明确的产业分工。这有助于避免重复投资和恶性竞争,使每个区域都能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各级核心与节点可以共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便捷的交通是加强核心与节点之间联系的基础。应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各级核心与节点之间的快速交通线路,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 通过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通,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一些高等级核心区域可能会出现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此时,应该有序推进产业向低等级节点转移,实现产业的梯度发展。 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为低等级节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高等级核心区域的压力,促进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古晋各级节点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利用和保护生态空间,发展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