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石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雅安中学、石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15: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八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埃及的人物像,头部为侧面,肩部、胸部、胯部正对视者。古希腊的人物像仍有古埃及的印记,但身体不再是埃及样式,手和臂也没有摆布得那么明显和生硬。这可用于说明( )
A. 古代绘画技术发展缓慢 B. 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 古希腊与埃及文化雷同 D. 古代绘画蕴含神秘色彩
2. 12世纪中期,英国的伯爵领由原来的8个激增至22个,一些伯爵还控制着地方郡政;中小贵族或倾家荡产,或被迫依附强有力的大贵族;新增私家城堡约300座。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A. 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 庄园经济发达 C. 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D. 封建割据严重
3. 古代玛雅人使用复杂的天文学和历法系统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以确定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最佳时机,玛雅人的农业起始日和宗教仪式都与天象密切相关。这体现了古代玛雅( )
A. 农业科技的成就显著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C. 天文历法为农业服务 D. 农耕技术受气候制约
4. 至15世纪中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封锁。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商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 )
A 商业贸易 B. 宗教传播 C. 殖民扩张 D. 探索新知
5. 如表为16—17世纪有关经纬度测定的大事年表。由此可知( )
时间 国家 事迹
16世纪末 西班牙 费利佩三世悬赏1万克劳银币给任何能比过去航行测速器更好的测定方位法
17世纪前期 荷兰 国王提供3万佛罗林付给确立远海航行中经纬度的发明者
17世纪后期 英国 国王查理二世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特别指定皇家天文学家弗莱姆斯蒂德要用天文观测方法来确定经纬度
A.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 B. 专制王权助推新航路的开辟
C. 国家力量主导科学革命进程 D. 殖民扩张激发航海技术创新
6. 1793年,英国执政的小皮特内阁宣布实施一系列措施:查禁英裔美国思想家潘恩的《人权论》;宣布《人身保护法》停止生效;禁止集会和游行。这些举措意在( )
A. 阻止大革命思想的传播 B. 扩大英国内阁的职权
C. 消除宪章运动的影响力 D. 限制英国国王的权力
7. 1830—1850年,伦敦人口增长至将近100万,公共马车增至1300辆,出租马车更是增至2500辆,不少市民“对着拥挤的街道和拥堵的马路惊慌失措”。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推进 C. 城市建设的滞后 D. 交通工具的变革
8. 1874年9月12日,恩格斯在信中指出,第一国际的第一个巨大成就是巴黎公社,“公社无疑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尽管第一国际没有动一个手指去促使它诞生”。恩格斯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 与第一国际有着密切关系 B. 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C. 提高了第一国际政治威望 D. 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9. 1884召开的柏林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共7章38条,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该会议( )
(1) 刚果自由贸易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
(2) 刚果河流域和尼日尔河流域的自由航行议定书
(3) 确保自由贸易和航运的有效占领原则
A. 导致整个世界的领土被瓜分完毕 B. 消除了列强在扩张中的利益冲突
C. 显露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 D. 达成了与非洲开展友好贸易原则
10. 有学者指出:“独立战争结束后,拉丁美洲各国封建制度,除海地、墨西哥曾被局部破坏外,其余国家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这说明当时拉丁美洲( )
A. 极力维护独立成果 B. 面临民主革命任务
C. 未受外来政治干涉 D. 整体经济发展滞缓
11. 1915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就建立国际联盟致信美国总统威尔逊顾问,其中提道:“总统会提出建立一个国际联盟吗?如果任何国家违反协定,或在有争端时定要诉诸武力解决的情况下,联盟就把各国联结在一起,共同抗之。”这表明英国主张建立国联的初衷是( )
A. 鼓励美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作战 B. 与美国联合共同维护战后的和平
C. 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维护世界和平 D. 力倡以谈判的途径解决国际争端
12. 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后,在六年内颁布了一系列暴风骤雨式的措施,如允许共产党和工会公开活动;征收外国公司和大庄园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免费医疗政策。这体现出卡德纳斯的改革( )
A. 模仿苏联模式 B. 既全面又彻底 C. 效果非常显著 D. 具有激进色彩
13.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则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美、英、法的这种态度( )
A. 主要缘于欧洲战场的牵制 B. 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 D. 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4.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一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这有利于( )
A. 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B. 减少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
C. 维护两极格局的对称性 D. 增强凡尔赛体系的稳定性
15. 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推行所谓的工作福利计划,让失业者去做指定的工作或参加培训,而不是坐在家里领补助。最初这一原则只适用于16—18岁的年轻失业者,1993年梅杰首相宣布要扩大其适用范围。这些举措意在( )
A. 解决严重的“滞胀”危机 B. 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16. 如表所示为1960年、1970年韩国部分经济数据。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工业产值/亿美元 占GDP比重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占GDP比重
1960年 6.8 17.3% 0.9 2.6%
1970年 22.3 24.8% 10.3 11.4%
A. 朝鲜战争的正式结束 B.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C. 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 D. 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摘编自王春来《曾经辉煌的帝国古波斯文明之谜(2)》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下进入“黄金时期”。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其法典的核心是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到7世纪末,北非的拜占庭控制地区也尽数落于穆斯林之手。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领地尽失。在欧洲,能控制的地盘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希腊城市及其毗邻地区。1342年,发生“吉洛特”(希腊语意为“人民之友”)起义。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并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以“近代美国文明”为例,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98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年均增长率情况
时段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73年 1973—1998年
西欧 2.10% 1.19% 4.81% 2.11%
俄国、苏俄(联) 2.40% 2.15% 4.84% —1.15%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选取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时段,对西欧与俄国、苏俄(联)GDP的发展态势进行阐释,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八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埃及的人物像,头部为侧面,肩部、胸部、胯部正对视者。古希腊的人物像仍有古埃及的印记,但身体不再是埃及样式,手和臂也没有摆布得那么明显和生硬。这可用于说明( )
A. 古代绘画技术发展缓慢 B. 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 古希腊与埃及文化雷同 D. 古代绘画蕴含神秘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希腊)。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希腊的人物像具有古埃及的印记,这体现了古希腊与古埃及在绘画艺术上的交流,B项正确;古代绘画技术发展缓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虽然古希腊与古埃及的人物像具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文化又有区别,并不雷同,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古希腊绘画的神秘色彩的论断,排除D项。故选B项。
2. 12世纪中期,英国伯爵领由原来的8个激增至22个,一些伯爵还控制着地方郡政;中小贵族或倾家荡产,或被迫依附强有力的大贵族;新增私家城堡约300座。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A. 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 庄园经济发达 C. 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D. 封建割据严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2世纪中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2世纪中期,部分地方郡政被伯爵控制,大贵族势力增强,私家城堡数量较多,这说明当时英国封建割据严重,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在14—15世纪走向衰落并解体,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庄园经济的发达,排除B项;当时民族国家在英国还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3. 古代玛雅人使用复杂的天文学和历法系统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以确定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最佳时机,玛雅人的农业起始日和宗教仪式都与天象密切相关。这体现了古代玛雅( )
A. 农业科技的成就显著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C. 天文历法为农业服务 D. 农耕技术受气候制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玛雅人通过制定、使用天文历法,以确定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最佳时机,这体现了古代玛雅天文历法为农业服务的目的,C项正确;天文历法不属于农业科技,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古代玛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时的重要性,没有涉及气候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4. 至15世纪中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封锁。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商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 )
A. 商业贸易 B. 宗教传播 C. 殖民扩张 D. 探索新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势力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亚欧商路受阻,于是欧洲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洋的航路,以发展亚洲商业贸易,所以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商业贸易,A项正确;传播宗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因素,但材料没有强调这一因素,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为了殖民扩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不是为了探索新知,排除D项。故选A项。
5. 如表为16—17世纪有关经纬度测定的大事年表。由此可知( )
时间 国家 事迹
16世纪末 西班牙 费利佩三世悬赏1万克劳银币给任何能比过去航行测速器更好的测定方位法
17世纪前期 荷兰 国王提供3万佛罗林付给确立远海航行中经纬度的发明者
17世纪后期 英国 国王查理二世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特别指定皇家天文学家弗莱姆斯蒂德要用天文观测方法来确定经纬度
A.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 B. 专制王权助推新航路的开辟
C. 国家力量主导科学革命进程 D. 殖民扩张激发航海技术创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末以来,是西方大力推动海外殖民扩张的阶段,经纬度测定技术是海外殖民扩张进行航行定位的重要技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末至17世纪后期,西班牙、荷兰、英国都很重视经纬度测定技术,这体现出殖民扩张对航海技术创新的影响,D项正确;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就已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制王权,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的技术创新也谈不上科学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6. 1793年,英国执政的小皮特内阁宣布实施一系列措施:查禁英裔美国思想家潘恩的《人权论》;宣布《人身保护法》停止生效;禁止集会和游行。这些举措意在( )
A. 阻止大革命思想的传播 B. 扩大英国内阁的职权
C. 消除宪章运动影响力 D. 限制英国国王的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3年处于法国大革命初期,革命形势汹涌澎湃,革命思想传播至整个欧洲,小皮特内阁宣布实施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针对法国大革命所谓的“负面效应”而来的,其目的是要阻止大革命思想在英国的传播,A项正确;小皮特内阁宣布实施的这一系列措施,没有涉及内阁职权与王权,排除B、D两项;英国宪章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C项。故选A项。
7. 1830—1850年,伦敦人口增长至将近100万,公共马车增至1300辆,出租马车更是增至2500辆,不少市民“对着拥挤的街道和拥堵的马路惊慌失措”。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推进 C. 城市建设的滞后 D. 交通工具的变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工业城市,带动交通工具增多,以致街道拥堵,B项正确;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城市建设的滞后是这些现象反映的问题,不是原因,排除C项;马车仍然属于传统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8. 1874年9月12日,恩格斯在信中指出,第一国际的第一个巨大成就是巴黎公社,“公社无疑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尽管第一国际没有动一个手指去促使它诞生”。恩格斯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 与第一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B. 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C. 提高了第一国际的政治威望 D. 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74年法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尽管第一国际并没有亲自指导它,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同第一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A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恩格斯强调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恩格斯并没有阐述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9. 1884召开柏林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共7章38条,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该会议( )
(1) 刚果自由贸易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
(2) 刚果河流域和尼日尔河流域的自由航行议定书
(3) 确保自由贸易和航运的有效占领原则
A. 导致整个世界的领土被瓜分完毕 B. 消除了列强在扩张中的利益冲突
C. 显露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 D. 达成了与非洲开展友好贸易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柏林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自由贸易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议定书是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协议,由此可见,柏林会议显露了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C项正确;柏林会议是西方列强商讨瓜分非洲的会议,不涉及其他大洲,排除A项;柏林会议只缓和了西方列强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利益冲突,排除B项;D项中“友好贸易原则”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0. 有学者指出:“独立战争结束后,拉丁美洲各国封建制度,除海地、墨西哥曾被局部破坏外,其余国家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这说明当时拉丁美洲( )
A. 极力维护独立成果 B. 面临民主革命任务
C. 未受外来政治干涉 D. 整体经济发展滞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据材料信息可知,独立战争后,拉美大部分国家的封建制度并没有被削弱,它们仍面临民主革命任务,B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拉美国家对独立成果的维护,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拉美国家受外来政治的干涉,排除C项;整体经济发展滞缓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 1915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就建立国际联盟致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其中提道:“总统会提出建立一个国际联盟吗?如果任何国家违反协定,或在有争端时定要诉诸武力解决的情况下,联盟就把各国联结在一起,共同抗之。”这表明英国主张建立国联的初衷是( )
A. 鼓励美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作战 B. 与美国联合共同维护战后的和平
C. 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维护世界和平 D. 力倡以谈判的途径解决国际争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鉴于一战的爆发,英国外交大臣指出,在发生武力冲突时,国联应“把各国联结在一起,共同抗之”,这体现出英国主张建立国联的初衷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世界和平,C项正确;国联并不只是由协约国组成的,排除A项;英国外交大臣认为维护世界和平是国联所有成员国的责任,不是要突出英、美的作用,排除B项;英国外交大臣所说的“共同抗之”,不是指谈判这一条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后,在六年内颁布了一系列暴风骤雨式的措施,如允许共产党和工会公开活动;征收外国公司和大庄园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免费医疗政策。这体现出卡德纳斯的改革( )
A. 模仿苏联模式 B. 既全面又彻底 C. 效果非常显著 D. 具有激进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墨西哥。根据材料信息知识可知,卡德纳斯在较短的时间内颁布的这些改革措施,力度很大,较为激进,D项正确;这些改革措施与苏联模式并不相同,排除A项;B项中的“彻底”表述程度过重,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改革的效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则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美、英、法的这种态度( )
A. 主要缘于欧洲战场的牵制 B. 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 D. 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的这种态度是绥靖政策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欧洲战场还未开始,排除A项;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不是缘于英、法、美的退让,排除B项;英、法、美的这种态度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4.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一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这有利于( )
A. 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B. 减少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
C. 维护两极格局的对称性 D. 增强凡尔赛体系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70年代,美苏大力发展核武器,并逐渐形成战略核力量的军事,这使得美苏双方都不敢贸然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冲突,A项正确;只要美苏争霸,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不会减少,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排除C项;二战后确立的是雅尔塔体系,凡尔赛体系已不复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推行所谓工作福利计划,让失业者去做指定的工作或参加培训,而不是坐在家里领补助。最初这一原则只适用于16—18岁的年轻失业者,1993年梅杰首相宣布要扩大其适用范围。这些举措意在( )
A. 解决严重的“滞胀”危机 B. 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庞大的福利支出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政府推行工作福利计划,并扩大适用范围,以此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逐步复苏,排除A项;当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是这些措施的体现,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如表所示为1960年、1970年韩国部分经济数据。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工业产值/亿美元 占GDP比重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占GDP比重
1960年 6.8 17.3% 0.9 2.6%
1970年 22.3 24.8% 10.3 11.4%
A. 朝鲜战争的正式结束 B.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C. 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 D. 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韩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韩国工业和出口贸易快速发展,D项正确;1953年,朝鲜战争已宣告结束,排除A项;韩国受地理条件限制,自然资源较为匮乏,排除B项;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摘编自王春来《曾经辉煌的帝国古波斯文明之谜(2)》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下进入“黄金时期”。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其法典的核心是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到7世纪末,北非的拜占庭控制地区也尽数落于穆斯林之手。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领地尽失。在欧洲,能控制的地盘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希腊城市及其毗邻地区。1342年,发生“吉洛特”(希腊语意为“人民之友”)起义。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并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相似之处: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强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都重视以法律治理国家。(答出三点即可)
(2)相同因素:长期征战耗尽国力;内部矛盾激化;外来侵略。(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在保存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对俄罗斯民族及其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相似之处:根据材料“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可知,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从疆域范围看,两个帝国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根据材料“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可知,都强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都重视以法律治理国家。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相同因素:根据材料“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可知,长期征战耗尽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部矛盾激化;根据材料“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可知,外来侵略。影响:根据材料“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保存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拜占庭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拜占庭对俄罗斯民族及其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的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以“近代美国文明”为例,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1)特征:遵从理性思维;具有继承性(延续性);批判性强(反对神性、特权);具有创新性(反对旧体制,提出新体制)。(答出两点即可)
含义:为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的政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示例一观点:“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
说明:从17世纪世纪初开始,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起13个殖民地。1775年,北美人民掀起了挣脱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使美国面临许多问题。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共和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从中可看出,美国在由一个殖民地发展为独立国家并谋求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其政治构成单位由13个殖民地向邦联再向联邦发展。(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二观点:“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
说明:在新航路开辟前,美洲是独立发展的;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美洲才被世界真正认知,美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才日益紧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入北美,土著印第安人几乎遭遇灭绝,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经过独立战争后,直接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美国虽远离欧洲大陆,但受欧洲殖民国家的文明的影响显著。综上,可以说美国文明是有其独特之处的。(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欧洲。特征:根据材料“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可知,遵从理性思维、具有继承性(延续性);根据材料“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可知,批判性强(反对神性、特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创新性(反对旧体制,提出新体制)。含义:根据材料“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可知,为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的政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小问2详解】
示例一:根据材料“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可以得出观点:“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
说明:根据所学知识面,从美国独立战争角度切入,分析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过程,进而证明结论,具体如下:从17世纪世纪初开始,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起13个殖民地。1775年,北美人民掀起了挣脱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使美国面临许多问题。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共和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从中可看出,美国在由一个殖民地发展为独立国家并谋求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其政治构成单位由13个殖民地向邦联再向联邦发展。
示例二根据材料“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可知观点:“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
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后美国发展历程进行说明,得出美国独特性,如:在新航路开辟前,美洲是独立发展的;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美洲才被世界真正认知,美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才日益紧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入北美,土著印第安人几乎遭遇灭绝,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经过独立战争后,直接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美国虽远离欧洲大陆,但受欧洲殖民国家的文明的影响显著。综上,可以说美国文明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一战中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军事等订单的增加;一战后帝国主义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答出两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提供了阶级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应该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可以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军事订单和帝国主义增加对殖民地投资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经济、思想解放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即有利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提供了阶级基础。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根据“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得出,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由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98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年均增长率情况
时段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73年 1973—1998年
西欧 2.10% 1.19% 4.81% 2.11%
俄国、苏俄(联) 2.40% 2.15% 4.84% —1.15%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选取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时段,对西欧与俄国、苏俄(联)GDP的发展态势进行阐释,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两个时段:1870—1913年、1913—1950年。
阐释:与1870—1913年相比,1913—1950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增长率均呈下降的趋势。1914—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给西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俄国参战激化国内矛盾,发生了十月革命,政治局势动荡。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涉及西欧国家,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再度成为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西欧国家迅速衰落;苏联虽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大,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影响了其社会经济发展。
结论:稳定的国内国际政治形势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
示例二两个时段:1913—1950年、1950—1973年。
阐释:与1913—1950年相比,1950—1973年,西欧与苏联的GDP增长率均呈增长的趋势。二战结束后,进入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西欧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使经济高速发展;而苏联在战后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
结论:适当的国家干预、发展与运用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力。
(也可选择1950—1973年、1973—1998年,叙述史论结合,结论正确,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870—1998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首先解读材料,表格呈现的是1870—1998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年均增长率情况,题干要求选取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时段,对西欧与俄国、苏俄(联)GDP的发展态势进行阐释,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其次按照要求选择时段进行阐述,如可以选择两个时段:1870—1913年、1913—1950年。根据表格阐述其发展态势,与1870—1913年相比,1913—1950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增长率均呈下降的趋势。1914—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给西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俄国参战激化国内矛盾,发生了十月革命,政治局势动荡。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涉及西欧国家,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再度成为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西欧国家迅速衰落;苏联虽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大,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影响了其社会经济发展。
最后得出结论,稳定的国内国际政治形势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
也可以选择两个时段:1913—1950年、1950—1973年。根据要求从表格中总结其发展态势,与1913—1950年相比,1950—1973年,西欧与苏联的GDP增长率均呈增长的趋势。二战结束后,进入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西欧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使经济高速发展;而苏联在战后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
最后得出结论,适当的国家干预、发展与运用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力。
(也可选择1950—1973年、1973—1998年,叙述史论结合,结论正确,亦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