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15:3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5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观察下方《世界范围内早期四大文明分布图》。图中信息表明( )
A. 农业和畜牧业是文明产生前提 B. 早期文明同时产生于北纬30度
C. 多元起源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 D. 早期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2. 如图所示是考古学家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玻璃器皿。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注:该文物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阿杜里斯(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重要港口)地区古迪特石碑墓中,此器皿的刻面被认为与罗马帝国东部边境生产的玻璃器皿相似。
A. 罗马帝国势力范围已到达东非地区 B. 玻璃器皿在古代非洲已被普遍使用
C. 阿克苏姆王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发达 D. 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往来
3. 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规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颁布该法典的国王是( )
A. 古埃及国王 B. 亚述帝国国王 C. 波斯国王 D. 古巴比伦国王
4. 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随其而来有很多学生和僧人,学生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这一现象( )
A. 体现了唐朝文化世界领先 B. 展示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富强
C. 推动了古代日本文明发展 D. 消除了东亚地区的交流障碍
5. 下表是某学者对古代拉丁美洲文明研究内容的节选。据此判断,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拉丁美洲( )
农业 他们修筑的梯田和灌溉工程是举世无双的;自主栽培了许多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殊椒、烟草等;没有马、牛等大牲畜,驯养了小型牲畜骆马,羊驼
宗教信仰 没有佛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印记,只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雨神等
建筑 金字塔呈截面形,其上建有庙宇
交通 没有发明轮子和车,驮运物品使用人力或小型牲畜
A. 文明的先进性 B. 文明的独特性 C. 文明的局限性 D. 文明的保守性
6. 中古时期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它是由愿意学习的人们自由组织的。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古时期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最大的大学是巴黎大学,它是后来牛津、剑桥、布拉格、维也纳等诸所大学效法的榜样。中古后期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 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7. 下表为15—17世纪欧洲人的部分海上探险活动。这些活动( )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1497-1498年 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好望角驰达印度
1594-1597年 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1642-1643年 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A. 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 B. 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C. 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D. 拓宽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8. 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该贸易路线( )
A. 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 B. 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
C. 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 D. 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
9. 米开朗琪罗善于雕刻和绘画,其雕塑作品《大卫》和《摩西》,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展示了人体美和内心美,歌颂了人的力量与伟大。据此可知,这些作品( )
A. 肯定了启蒙运动的主张 B. 表达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C. 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D. 契合了时代对人的重新定义
10. 马丁·路德在《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府官员书》中提出,要求全国男女儿意无论贫富一律入学受教,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大力兴办学校,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学校要关注世俗事务,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家的女子”。马丁·路德该主张旨在( )
A. 改革教育内容倡导男女平等 B. 批判等级制度提升民众素养
C. 通过教育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D. 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民族国家
11. 近代科学形成全新的观念: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掌握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但是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却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这表明近代科学( )
A. 强化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 未找到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
C.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 D. 以反对神权统治为主要目的
12. 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表达了对中国帝王的崇敬之情,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我看到他的文化,教育了整个人类;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治国不需要征诛,治人只凭着风化。伏尔泰意在( )
A. 弘扬法治和社会教化 B.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C. 打击法国的割据势力 D. 讽刺法国专制王权
13. 对于英国历史上的某一事件,在18世纪以前的请愿书里有如下描述:“羊和牛马在赶着上帝勤劳的子民”“自绅士成为畜牧业者后,贫穷的工匠从未快乐过”。该事件( )
A. 巩固了乡绅在英国议会的地位 B. 迫使大量英国人参与海外殖民
C. 客观上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 D. 使享乐奢靡之风得到广泛蔓延
14. 瓦特的妻子米勒指出,瓦特最开始投入到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良工作是出于赚取更大利润的考虑。瓦特本人在与好友的通信中也明确表示,他对纽科门蒸汽机的改良“不是为了机械(本身),而是为了节省蒸汽和燃料”。这说明( )
A. 蒸汽机在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B. 机械制造促进标准化生产实现
C. 技术革命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D. 经济效益刺激了技术研发创新
15. 如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图,这两幅饼状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 )
A. 城乡贫富分化加剧 B.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C. 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 D. 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口占比较大
16.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这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大企业时代已经到来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是科学革命的根源
17. 《共和国》周报是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机关报,下表是该报1866年报道的部分内容节选。据此可知( )
报纸刊号 主要内容
1866年5月5日《共和国》第165号 布鲁塞尔《人民论坛报》刊有规劝比利时工人不要到伦敦做工的倡议
1866年5月12日《共和国》第166号 意大利工人报纸编辑的来信说明热那亚工人团体联合会的活动情况、日内瓦协会的发展情况以及意大利工人团体致日内瓦总委员会的信
1866年5月26日《共和国》第168号 日内瓦的制靴工人通过国际协同其他国家的支部帮助他们达成与雇主的工资抗争的请求
A. 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B. 伦敦成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 第一国际致力于国际工人斗争的联合
D. 各国的工人斗争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18. 俄国“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赋(即“赎金”)数目愈小,各地农民摆脱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的程度愈大,农民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农奴主的统治,他就在多大程度上处于金钱势力的支配之下,处于商品生产的条件之下。由此可知,俄国“农民改革”( )
A. 消除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B.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C. 稳定了俄国国内社会秩序 D. 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19. 如图描绘美国针对拉丁美洲“大棒政策”场景,这表明( )
A. 美国以强大的武力实现了称霸世界的野心
B. 美国以武力威胁方式干涉拉美的国家事务
C. 拉美国家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D. 拉美人民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
20. 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
A. 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 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 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 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21. 《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一经签字,俾斯麦立即通知各国:德国在东非占领的地区为德国殖民地。西班牙也乘机宣布占领了里奥德奥罗,即今天西撒哈拉的南部。柏林会议结束时,列强在名义上已占领非洲25%的土地。这说明柏林会议( )
A.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确立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霸权
C.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 激化了列强在非洲争夺的矛盾
22.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据此可知( )
A. 世界不稳定性增强 B. 商业竞争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
C.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 英国试图用世界大战防止德国的竞争
23. 1918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据此判断,威尔逊的主要目的是( )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 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 B. 谋取世界霸权 C. 建立公正开放的贸易 D. 推进民族解放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宣布保持中立,采取观望态度。但到战争后期,北洋政府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北洋政府这一立场变化主要是基于( )
A. 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B. 军事实力显著增强
C. 顺应国内民众的强烈诉求 D.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25.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下列说法中属于列宁主义首创的是( )
A. 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 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C. 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26. 如图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
A. 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 B. 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
C. 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D. 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27.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该书的创作背景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B.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
C. 社会主义建设在苏联火热进行 D. 二战时与法西斯进行艰苦战争
28. 下图是“斯大林时期的各项经济指标”柱状图,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 )
A. 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B. 经济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优先解决农业问题
D.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9. 下面方框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其论文主题应是( )
①1926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②“一战”后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③1926年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A.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 西方的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 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峙
30. 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材料说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 无法阻止暴力冲突的发生 B.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C. 不符合印度解放斗争需要 D. 限制了反帝运动的发展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说明( )
A. 凡尔赛一举盛顿体系埋下冲突的祸根 B. 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战争爆发
C. 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抗 D. 经济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上台
32. 据统计,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达1280万人,占当时美国劳动人口的28.4%;德国失业人数达600万人,几乎占全国工人的一半;英国失业人数近300万人,法国失业人数达150万人。这反映了经济危机( )
A. 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 B. 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C. 加剧世界紧张的局势 D. 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人物 贡献 人物 贡献
彼特拉克 《歌集》 贝尔 发明电话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提拉克 领导印度民族解放斗争
阿克莱特 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
卢梭 《社会契约论》 阿拉比 领导埃及的抗英斗争
西蒙—玻利瓦尔 领导拉美反抗殖民统治
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内在关联。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社会立法
材料一 1750年至180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增长率是前一时期的四倍。人口重心也在向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移动。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大工厂越来越多的开设在那里。这些从产业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十八世纪最后几年中已经呈现出丑陋、黝黑、被烟雾包围的面貌,它们的那些建设得不好的郊区犹如畸形触须向各方面伸展着,可这些城市却越来越富裕。大工业把工人们集合起来并使他们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联合起来。1802年保护学徒身体和精神的法令是十九世纪社会立法的开始,……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时间(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节选)
1802 第一部《工厂法》 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3 新的《工厂法》 进一步改善工厂劳动条件。
1842 《矿井法》 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1847 《十小时工作法》 实行“工厂巡查员制度”,派人依法监督工人的劳动条件;
1848 《公共卫生保障法》 通过立法手段对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干预,法案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1867 《改革法》 扩大工人的选举权;
1870 《初等教育法》 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摘编自赵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开始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表,指出上述法律的实施起到的主要作用。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请写出材料一中____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基础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对巴黎公社做出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5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观察下方《世界范围内早期四大文明分布图》。图中信息表明( )
A. 农业和畜牧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B. 早期文明同时产生于北纬30度
C. 多元起源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 D. 早期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世界范围内早期四大文明分布图》并所学知识可知有,地图上涉及的四个地方来自于四大文明古国,因此,我们得出多元起源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的认识,C项正确;A项说法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据图能判断早期文明产生于北纬30度左右,但是同时产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早期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说法错误,早期文明之间相对隔绝,排除D项。故选C项。
2. 如图所示是考古学家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玻璃器皿。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注:该文物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阿杜里斯(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重要港口)地区古迪特石碑墓中,此器皿的刻面被认为与罗马帝国东部边境生产的玻璃器皿相似。
A. 罗马帝国势力范围已到达东非地区 B. 玻璃器皿在古代非洲已被普遍使用
C. 阿克苏姆王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发达 D. 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往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可知,阿克苏姆王国的港口城市出土了与古罗马帝国相似的器皿,这说明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交流,D项正确;阿克苏姆并未被罗马征服,因此并不能证明罗马帝国势力范围已经到达东非,排除A项;B项错在“普遍”,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出土的玻璃器皿是阿克苏姆王国制造,排除C项。故选D项。
3. 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规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颁布该法典的国王是( )
A. 古埃及国王 B. 亚述帝国国王 C. 波斯国王 D. 古巴比伦国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根据材料“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规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可知,材料中的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也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D项正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不符合材料“西亚地区”,排除A项;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年—前612年)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由亚述人建立的国家,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波斯帝国存在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末,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4. 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随其而来的有很多学生和僧人,学生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这一现象( )
A. 体现了唐朝文化世界领先 B. 展示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富强
C. 推动了古代日本文明发展 D. 消除了东亚地区的交流障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题干中体现了唐朝时期日本留学生来华并受到优待,学成后回国的现象,这一过程推动了日本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只描述了日本学习唐文化,不能得出唐文化领先世界,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外来者学习中华文化,没有体现唐朝经济的繁荣富强,排除B项;这一文化交流有利于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但消除障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表是某学者对古代拉丁美洲文明研究内容的节选。据此判断,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拉丁美洲( )
农业 他们修筑的梯田和灌溉工程是举世无双的;自主栽培了许多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殊椒、烟草等;没有马、牛等大牲畜,驯养了小型牲畜骆马,羊驼
宗教信仰 没有佛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印记,只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雨神等
建筑 金字塔呈截面形,其上建有庙宇
交通 没有发明轮子和车,驮运物品使用人力或小型牲畜
A. 文明的先进性 B. 文明的独特性 C. 文明的局限性 D. 文明的保守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拉丁美洲)。根据材料“自主栽培了许多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殊椒、烟草等”、“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雨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拉丁美洲的农业文明、宗教信仰、建筑、交通等方面与亚欧大陆有着很大差异,反映了拉美地区文明的独特性,B项正确;拉美地区文明并不先进,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拉美地区文明的独特性,没有体现局限性,排除C项;文明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始终保持不变的形态,材料没有涉及拉美文明的保守性,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中古时期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它是由愿意学习的人们自由组织的。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古时期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最大的大学是巴黎大学,它是后来牛津、剑桥、布拉格、维也纳等诸所大学效法的榜样。中古后期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复苏
C. 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古时期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大学既培养了大量高等人才,还实现了有效自治,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是大学兴起的影响,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是文艺复兴,排除B项;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不是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下表为15—17世纪欧洲人的部分海上探险活动。这些活动( )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率船队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1497-1498年 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好望角驰达印度
1594-1597年 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1642-1643年 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A. 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 B. 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C. 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D. 拓宽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7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可知,15一17世纪,欧洲通过海上探险活动发现了美洲、大洋洲等地,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扩宽了人类视野,D项正确;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促使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排除A项;早在15世纪80年代,葡萄牙已探索全球航路,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先秦时期,东西方已开始经济文化交流,早于材料中的“1492年”,排除C项。故选D项。
8. 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该贸易路线( )
A. 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 B. 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
C. 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 D. 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该贸易路线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未涉及印度洋贸易情况,排除A项;该贸易路线没有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排除C项。故选D项。
9. 米开朗琪罗善于雕刻和绘画,其雕塑作品《大卫》和《摩西》,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展示了人体美和内心美,歌颂了人的力量与伟大。据此可知,这些作品( )
A. 肯定了启蒙运动的主张 B. 表达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C. 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D. 契合了时代对人的重新定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中“人体美和内在美,歌颂了人的力量与伟大”可知,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的米开朗琪罗,其作品充满人文精神,契合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内核,D项正确;米开朗琪罗生活于文艺复兴时代,排除A项;这些作品契合了时代对人的重新定义,但材料中未提及“反封建”“民主”等意识,排除BC项。故选D项。
10. 马丁·路德在《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府官员书》中提出,要求全国男女儿意无论贫富一律入学受教,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大力兴办学校,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学校要关注世俗事务,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家的女子”。马丁·路德该主张旨在( )
A. 改革教育内容倡导男女平等 B. 批判等级制度提升民众素养
C. 通过教育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D. 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民族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德国。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男女均要上学,学校要关注世俗事物,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是要通过教育改革促进思想解放,C项正确;据材料“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家的女子”可知他主张男女各有职责,并非倡导男女平等,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批判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国家建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近代科学形成全新的观念: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掌握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但是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却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这表明近代科学( )
A. 强化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 未找到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
C.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 D. 以反对神权统治为主要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直接挑战了当时流行的地心说,这一观点与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紧密相连。因此,当《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时,这实际上反映了近代科学对天主教神学体系的冲击,C项正确;近代科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强化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排除A项;选项说法错误,近代科学已经找到了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排除B项;反对神权统治只是近代科学的影响之一,而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表达了对中国帝王的崇敬之情,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我看到他的文化,教育了整个人类;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治国不需要征诛,治人只凭着风化。伏尔泰意在( )
A 弘扬法治和社会教化 B.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C. 打击法国的割据势力 D. 讽刺法国专制王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伏尔泰看来,中国帝王是“开明家长的角色”,中国君王“以德临民”,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伏尔泰借助中国的开明君主制,讽刺法国封建王权,D项正确;弘扬法治和社会教化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排除A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伏尔泰生活的时代,中央集权已经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对于英国历史上的某一事件,在18世纪以前的请愿书里有如下描述:“羊和牛马在赶着上帝勤劳的子民”“自绅士成为畜牧业者后,贫穷的工匠从未快乐过”。该事件( )
A. 巩固了乡绅在英国议会的地位 B. 迫使大量英国人参与海外殖民
C. 客观上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 D. 使享乐奢靡之风得到广泛蔓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与资本结合,用暴力消灭小农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创造条件,C项正确;圈地运动在客观上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圈地运动使得大量破产农民迁徙到城市,而不是参与海外殖民,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瓦特的妻子米勒指出,瓦特最开始投入到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良工作是出于赚取更大利润的考虑。瓦特本人在与好友的通信中也明确表示,他对纽科门蒸汽机的改良“不是为了机械(本身),而是为了节省蒸汽和燃料”。这说明( )
A. 蒸汽机在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B. 机械制造促进标准化生产实现
C. 技术革命加速垄断组织形成 D. 经济效益刺激了技术研发创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瓦特的妻子以及瓦特本人在与好友的通信的言论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初衷是追求利益和利润,说明经济效益刺激了技术研发创新,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瓦特要改良蒸汽机,说明蒸汽机还有不足,没有在工业中普遍应用,而且材料没有说蒸汽机的应用范围,排除A项;标准化生产是美国的成就,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形成,材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如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图,这两幅饼状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 )
A. 城乡贫富分化加剧 B.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C. 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 D. 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口占比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1年至1877年(英国)。据本题材料“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图”,可知与1841年相比,发展到1877年,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至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减少至31%,而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至55%,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占比来看,工业革命后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口占比较大,D项正确;材料与城乡贫富分化是否加剧无关,排除A项;与1841年相比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减少了6%,无法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结论,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技术对英国农业发展的贡献,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这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大企业时代已经到来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是科学革命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这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能得出大企业时代的状况,也不能得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AB项;科学革命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共和国》周报是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机关报,下表是该报1866年报道的部分内容节选。据此可知( )
报纸刊号 主要内容
1866年5月5日《共和国》第165号 布鲁塞尔《人民论坛报》刊有规劝比利时工人不要到伦敦做工的倡议
1866年5月12日《共和国》第166号 意大利工人报纸编辑来信说明热那亚工人团体联合会的活动情况、日内瓦协会的发展情况以及意大利工人团体致日内瓦总委员会的信
1866年5月26日《共和国》第168号 日内瓦的制靴工人通过国际协同其他国家的支部帮助他们达成与雇主的工资抗争的请求
A. 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B. 伦敦成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 第一国际致力于国际工人斗争的联合
D. 各国的工人斗争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6年(世界)。据“规劝比利时工人不要到伦敦做工”、“日内瓦的制靴工人通过国际协同其他国家的支部帮助他们达成与雇主的工资抗争的请求”等信息,可知,《共和国》有很多国家工人运动的报道,体现了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致力于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斗争,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传播,排除A项;材料涉及了比利时、意大利、瑞士三国工人运动,与英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工人斗争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俄国“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赋(即“赎金”)数目愈小,各地农民摆脱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的程度愈大,农民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农奴主的统治,他就在多大程度上处于金钱势力的支配之下,处于商品生产的条件之下。由此可知,俄国“农民改革”( )
A. 消除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B.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C. 稳定了俄国国内社会秩序 D. 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俄国)。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农民与地主矛盾也未消除,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D两项;部分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是以负担更加沉重为代价,这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故选B项。
19. 如图描绘美国针对拉丁美洲的“大棒政策”场景,这表明( )
A. 美国以强大的武力实现了称霸世界的野心
B. 美国以武力威胁方式干涉拉美的国家事务
C. 拉美国家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D. 拉美人民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至1909年(美国、拉丁美洲)。据本题材料“《大棒政策》”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棒政策是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政策,反映了美国对拉美人民的压迫,这说明拉美人民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C项正确;“实现了”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大棒政策”包括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不仅仅是以武力威胁方式干涉拉美的国家事务,排除B项;“完全冲破了”的说法绝对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 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
A. 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 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 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 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黑斯廷斯不仅绘制印度地图,还开展对印度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利于殖民者掌握印度的地理环境状况,以便殖民活动的开展,还利于统治者了解印度文化,扩大文化渗透,进而维护其殖民统治,C项正确;黑斯廷斯这些举措影响了印度,但没有到“重构”印度文明的程度,排除A项;黑斯廷斯的措施不仅有文化渗透的目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殖民侵略意图,仅仅说“文化渗透”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英国强化对印度文化侵略的举措,激化而非缓和英国与印度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21. 《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一经签字,俾斯麦立即通知各国:德国在东非占领的地区为德国殖民地。西班牙也乘机宣布占领了里奥德奥罗,即今天西撒哈拉的南部。柏林会议结束时,列强在名义上已占领非洲25%的土地。这说明柏林会议( )
A. 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确立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霸权
C.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 激化了列强在非洲争夺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柏林会议结束时,列强在名义上已占领非洲25%的土地”及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后,德国、西班牙等西方殖民国家对非洲殖民速度加快,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柏林会议确立了德国对非洲的殖民霸权,排除B项;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柏林会议协调了列强对非洲争夺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22.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据此可知( )
A. 世界不稳定性增强 B. 商业竞争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
C.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 英国试图用世界大战防止德国的竞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世界)。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反映了英国、德国的商人在全球竞争,导致矛盾冲突,最终会演变为世界大战,反映了19世纪末世界不稳定性增强,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英国和德国在商业上存在竞争和冲突,但并非是焦点,英德斗争的焦点在于抢夺殖民地,且当时两大军事集团还没有成立,排除B项;当时世界形势也还没到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排除C项;世界大战会加剧英德矛盾和仇恨,并不能阻止德国竞争,排除D项。故选A项。
23. 1918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据此判断,威尔逊的主要目的是( )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 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 B. 谋取世界霸权 C. 建立公正开放的贸易 D. 推进民族解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美国)。根据题干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世界和平纲领》中提出“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和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等信息可知,其主要的目的是开放全球门户,便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进而谋取世界霸权,B项正确;美国试图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通过国际联盟攫取世界霸权,其目的并非维护世界和平,排除A项;威尔逊的主要目的是谋取世界霸权,C项不符合主要目的,排除C项;威尔逊的主要目的是谋取世界霸权,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宣布保持中立,采取观望态度。但到战争后期,北洋政府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北洋政府这一立场变化主要是基于( )
A. 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B. 军事实力显著增强
C. 顺应国内民众的强烈诉求 D.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政府由观望到向德、奥两国宣战。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这一立场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势力,北洋政府对此深感忧虑,为了抑制日本的扩张,决定加入协约国,希望通过参与战争来提高国际地位,从而制约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北洋政府军事实力显著增强,排除B项;虽然国内民众对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有一定的支持,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而北洋政府在1917年8月就已经宣布加入协约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5.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下列说法中属于列宁主义首创的是( )
A. 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 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C. 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B项正确;ACD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排除。故选B项。
26. 如图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
A. 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 B. 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
C. 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D. 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1925年(苏联)。据本题材料及图片信息可以看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发展迅速,这类公司引进了外国资本,推动了苏俄(联)国民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排除A项;这类公司的创办主要是引进外国资本,没有牺牲农业,排除B项;指令性计划体制指的是苏联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排斥市场,而这类公司引进了外国资本,没有排斥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7.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该书的创作背景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B.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
C. 社会主义建设在苏联火热进行 D. 二战时与法西斯进行艰苦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33年苏联。材料涉及1933年的苏联,据所学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材料中“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在苏联火热进行,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是1933年,俄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排除A项;B项涉及时间是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1921年,题干涉及时间是1933年,排除B项;1933年苏联还未与法西斯国家交战,这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正式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
28. 下图是“斯大林时期的各项经济指标”柱状图,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 )
A. 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B. 经济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优先解决农业问题
D.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题。时空是:斯大林时期。根据图表示意可知,苏联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轻重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相对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优先解决农业问题与图表数据不符,排除C项;由材料柱状图可知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排除D项。故选B项。
29. 下面方框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其论文主题应是( )
①1926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②“一战”后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③1926年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A.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 西方的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 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反映的都是一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所以论文主题应该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解放运动,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B项;西方殖民体系走向崩溃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排除C项;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也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0. 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材料说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 无法阻止暴力冲突的发生 B.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C. 不符合印度解放斗争需要 D. 限制了反帝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根据材料“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殖民政府,采取罢工、抵制英货、拒绝纳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制止暴力,限制了反帝运动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A项过于绝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可以阻止暴力冲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适应了印度解放斗争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说明( )
A. 凡尔赛一举盛顿体系埋下冲突的祸根 B. 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战争爆发
C. 国际格局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抗 D. 经济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上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得出一战后建应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下隐藏着巨大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冲突的祸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绥靖政策,排除B项;国际格局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抗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强调一战的影响,而不是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2. 据统计,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达1280万人,占当时美国劳动人口的28.4%;德国失业人数达600万人,几乎占全国工人的一半;英国失业人数近300万人,法国失业人数达150万人。这反映了经济危机( )
A. 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 B. 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C. 加剧世界紧张的局势 D. 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造成了许多国家的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B项正确;“世界各地”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A项;材料提及经济危机对这四个国家生产的影响,未涉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说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排除D项 。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人物 贡献 人物 贡献
彼特拉克 《歌集》 贝尔 发明电话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提拉克 领导印度民族解放斗争
阿克莱特 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
卢梭 《社会契约论》 阿拉比 领导埃及的抗英斗争
西蒙—玻利瓦尔 领导拉美反抗殖民统治
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内在关联。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选择:西蒙-玻利瓦尔、提拉克、阿拉比。主题: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亚非拉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08年,孟买爆发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1882年,在反抗英国入侵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英国的侵略势力。
总之,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
示例二:选择: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
主题: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阐释:14-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为摆脱天主教的精神束缚,反抗封建统治,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相继发起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彼特拉克在代表作《歌集》中大力抨击天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政治领域,倡导理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总之,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他人物组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4-20世纪的世界。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确定主题,根据材料选择人物,西蒙-玻利瓦尔、提拉克、阿拉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三人都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可得出主题: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其次,围绕主题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可从三人具体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和影响进行阐述,如: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08年,孟买爆发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1882年,在反抗英国入侵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英国的侵略势力。最后,回扣主题,提升观点,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
示例二: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确定主题,根据材料选择人物,彼特拉克、马丁·路德、卢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次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可得出观点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次,围绕主题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可从三者具体的世纪和影响进行论述,如: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彼特拉克在代表作《歌集》中大力抨击天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政治领域,倡导理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最后,回扣主题,总结归纳,提升观点,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社会立法
材料一 1750年至180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增长率是前一时期的四倍。人口重心也在向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移动。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大工厂越来越多的开设在那里。这些从产业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十八世纪最后几年中已经呈现出丑陋、黝黑、被烟雾包围的面貌,它们的那些建设得不好的郊区犹如畸形触须向各方面伸展着,可这些城市却越来越富裕。大工业把工人们集合起来并使他们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联合起来。1802年保护学徒身体和精神的法令是十九世纪社会立法的开始,……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时间(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节选)
1802 第一部《工厂法》 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3 新的《工厂法》 进一步改善工厂劳动条件。
1842 《矿井法》 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1847 《十小时工作法》 实行“工厂巡查员制度”,派人依法监督工人的劳动条件;
1848 《公共卫生保障法》 通过立法手段对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干预,法案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1867 《改革法》 扩大工人的选举权;
1870 《初等教育法》 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摘编自赵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开始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表,指出上述法律的实施起到的主要作用。
【答案】(1)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化发展,工厂日益集中;贫富差距扩大;生存环境恶化。
(2)有利于改善工厂的卫生条件;为二战后国家干预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推动教育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英国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增长率是前一时期的四倍”得出人口增长过快。根据材料“人口重心也在向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移动。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大工厂越来越多的开设在那里”得出工业化发展,工厂日益集中。根据材料“大在十八世纪最后几年中已经呈现出丑陋、黝黑、被烟雾包围的面貌……可这些城市却越来越富裕”得出贫富差距扩大,生存环境恶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得出有利于改善工厂的卫生条件。根据材料“通过立法手段对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干预,法案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得出为二战后国家干预提供了借鉴。根据材料“扩大工人的选举权”得出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根据材料“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得出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请写出材料一中____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基础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对巴黎公社做出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答案】(1)内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
背景条件: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经济危机频发;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批判吸收了19世纪人类思想的三大优秀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巴黎公社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评价: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措施: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巩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确立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地位。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内容:据材料“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所以材料中横线处应为唯物和剩余价值。
基础条件:据材料“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及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知识可知,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说明,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批判吸收了19世纪人类思想的三大优秀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欧洲)。原因:据材料“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最大的功绩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评价:据材料“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措施:据材料“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得出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据材料“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得出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据材料“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得出巩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据材料“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得出确立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地位。
意义: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