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 配套教学设计(104)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图形 配套教学设计(10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5 17:17:4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物体形状的感性方面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入学后儿童的思维能力也不断地提高,就可以把这些感性经验进一步的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儿童在感知物体时,首先就是注意物体的形状,它在儿童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儿童对形状的知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发展儿童的形状知觉,有利于增进儿童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好朋友,它们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出示课件,播放图形的漫画形象和轻音乐,在音乐中,教师讲述“图形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小嘉宾是谁吗?
生: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新朋友吧。
板书:认识图形
活动2【讲授】课堂新授
二、课堂新授
(1)感受“面”从“体”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也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它们吗?(欢迎)那就请同学们和我们的老朋友打个招呼吧!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柱体,观察。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能从老朋友那里发现我们的新朋友吗?
指名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这些新朋友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要小心拿。
生:我感觉它们都是平平的,但是有些是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和我们的老朋友玩,还可以发现新朋友的特点,真棒!老师希望我们同学以后也能够像今天一样,从旧有的知识得出新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的发现:我们可以在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上发现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我们叫它们平面图形。
生:老师,还有一个三角形在哪里?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个是三棱柱。它的上下两个面就是三角形,那它其他三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2)学会用“体”描“形”
师:如果老师想要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面图形,你认为利用我们的几何体能办到吗?开动你的小脑筋,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并用你的方法在白纸上画出来。
教师提供几何体、盘子、沙子、墨水、印泥和白纸,巡视学生活动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A. 印一印——把几何体的一面浸染墨水或印在印泥上,然后印在白纸上。
B. 描一描——将几何体平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描出平面图形的边。
C. 压一压——将沙子放在盘子里,摇匀弄平沙子,形成平面,然后将几何体要在沙子上,就会出现对应的图形。
(3)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为了让大家不会忘记,我们的新朋友要向同学们正式介绍一下自己,请听!教师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的时候,出示课件,演示图形的特点。
(4)游戏 “请你猜猜我是谁?”老师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一下,学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活动3【活动】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师:小朋友们,看来老师考不到你们了,这归功于我们的同学认真学习啊!只要你们认真了,什么难题都不能成为你们的“拦路虎”了。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看段小动画“什么是圆的”。
师:我们的小白兔米菲真聪明,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关于圆形的物品。你能不能也和你的同桌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呢?
师:确实,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平面图形,小朋友们要学会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4【活动】全课小结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下朋友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它们的样子,跟着老师的提示,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它们。
活动5【活动】探索与实践
五、探索与实践
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用图形拼接而成的图画。
师:是的,他们都是用图形做出来的,你们能不能也创作一幅图形画呢?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