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学情分析:
课文背景离我们现在相隔遥远,学生对那段历史了解不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心情,课前需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从而对作者强烈感情的由来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4.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2.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素材选择:
1.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课时安排:
2课时。
问题设计:
1.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2.发现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3.课文题目明明是少年中国说,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中国少年的责任。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语,并相机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xiè) 潜龙腾渊(qián) 鳞爪飞扬(lín zhǎo)
百兽震惶(huáng) 地履其黄(lǚ) 与国无疆(jiāng) 鹰隼(sǔn) 发硎(xíng)
(河:黄河)(履:这里是指踩、踏)
(3)结合书上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再读一读。
2.指名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三、整体感知
1.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层层深入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3.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四、背诵第一段课文
1.自读第一段,发现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预案:如果少年智,中国就智……
只有少年智,中国才智……
只要少年智,中国就智……
因为少年智,所以中国智……
师:大家用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课文中只用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则”。指名读第一段,提示停顿与不拖沓。
2. 快速读第一段,发现句式相仿的特点
有人说第一段很快就会背诵,你猜猜秘密是什么?
原来句式相仿,均为:少年——,中国——。
师生接读
3.指名读第一段,发现三组短句间的递进关系
智、富、强这三个字能不能颠倒?独立、自由、进步呢?欧洲与地球,胜于和雄于呢?原来每一组之间都有递进关系,大家再读一读,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表达逐步递进的关系。
4.填空式背诵第一段
少年()则国(),少年()则国(),少年()则国(),少年()则国(),少年()则国(),少年()则国(),少年胜于()则国胜于(),少年雄于()则国雄于()。
【课堂检测】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鱼(鳞 麟) (潜 替)水
(胎 肽)儿 (从 纵)横
二、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意思。
故( )A因此 B顾念 C故事
吸张( )A张开 B闭合 C一张一合
履( )A踩、踏 B职务 C履约
三、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 )初升,其道大光。( )出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初胎,矞矞皇皇。( ),有作其芒。( )戴其苍,( )履其黄。纵有千古,( )。前途似海,( )。
四、作者分别把少年中国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发现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基础上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层层深入)
二、背诵第二段课文
1.借助课文注释,读一读第二段,说说意思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默读,看看这一段提到了哪些事物,圈画出来。
3.交流
4.思考。课文题目明明是少年中国说,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
“红日初升”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河出伏流”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老师小结: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
5.指名读课文,注意短语传递的气势。师生接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想到这里,作者不由得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2)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四、小结
1.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句式整齐,气势磅礴,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2.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五、延伸阅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授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口“少年中国之少年”
——选自《少年中国说》
(1)理解填写。
①岳武穆就是 ,他是南宋的 名将。
②“三十功名尘与上,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了岳飞对 无比轻视,对 的无比渴望。
③短文中的“作者”指
(2)解释词句。
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②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日“少年中国之少年”。
(3)由作者的更名,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变化?
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教学反思: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让当代少年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是学习《少年中国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让学生重温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比教师死板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多读多悟,可以很全面地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
朗读后背诵也成易事,理解情感更成易事,所谓“品读易达情”,在这一课得到很好的验证。《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带来了很大影响。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但教师在朗读辅导上的时间有些长,用了一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上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课堂时间被利用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