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专题十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
第44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世界
联系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考点定位】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特点。 (2)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物种交流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及贸易格局的变化。 (3)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及国际格局的演变。
01
整合 必备知识
一、新航路开辟
1.动因。
(1)历史传统: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岛屿获取资源,并不断取得成功。
(2)经济根源: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会原因:受《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西欧社会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马可·波罗行纪
(4)陆路受阻:____________的扩张威胁了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
(5)精神动力: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奥斯曼帝国
[小练1]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时写道:“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这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关系?
[提示] 《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金银遍地的描写诱导西方航海家去东方发财致富。
2.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远洋航行奠定了基础。
3.主要航线。
时间 航海家 方向 航线
1487年 迪亚士 向东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________,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哥伦布 向西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向东 从欧洲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
1519—1522年 麦哲伦 向西 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
好望角
环球航行
4.其他航路的开辟。
(1)航线开辟。
区域 时间 航海家 开辟航线
北大西 洋高纬 度地区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发现____________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 俄罗斯人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南半球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 1643年 __________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纽芬兰岛
塔斯曼
(2)主要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欧洲人入侵、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加上原住民印第安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美洲成为世界上____________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此现象。
(2)物种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3)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族群混合
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在与______________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大西洋贸易:形成了罪恶的“____________”。
阿拉伯商人
三角贸易
(3)太平洋贸易。
项目 葡萄牙的海上贸易网络 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网络
路线 ①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货物经________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获取大量白银。 ②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参与中日之间的______________ 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
影响 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澳门
丝银贸易
3.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
①葡萄牙: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②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____________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③荷兰、英国和法国: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菲律宾
(2)影响。
①对亚、非、美洲: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美洲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古老帝国受到冲击。
②对欧洲。
商业 革命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_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价格 革命 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______________、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______________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资本 积累 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____________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中海
大西洋
货币贬值
商业资产阶级
奴隶贸易
③对人类社会: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____________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多元文明
[小练2]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如何理解“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提示]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西欧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这一切都瓦解着封建制度。
探究 关键能力
02
主题一 发现世界——新航路的开辟
史料证史——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史料 所谓大发现是指欧洲的扩张运动,它开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当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引起欧洲经济扩张的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欧洲得以地理发现的条件。
[提示] 商品经济的发展;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地圆说的出现;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等等。
唯物史观——新航路开辟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之间的关系
(1)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西欧的思想界,有利于思想解放。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3)14到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共同根源,这两大事件又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实证——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影响及特点
史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及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便是地理大发现,发生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殖民扩张。这些划时代的大事,“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史料二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
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及影响。
[提示] 目的:掠夺东方黄金、香料等贵重物品。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性质,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什么?
[提示] 特点: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动力;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观点:资本主义经济行为的海外殖民活动。
主题二 初建与演变——全球联系的建立与早期殖民扩张
史料证史——人口迁移与世界文明交流
史料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2——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据史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提示] 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品、物种和人口的世界性流动;人类的食物结构发生改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东半球人口增加;美洲土著人口减少,文化结构发生改变,加速世界人民的融合;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
历史解释——六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人口迁移之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3)“物种交换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4)“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自然科学发展。
(5)“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6)“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证史——商品的全球性流动
史料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十七八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 特点:实行大种植园制;使用黑人奴隶劳动;形成单一产业结构。影响:推动三角贸易(世界市场)的发展;蔗糖的价格下降,成为欧洲民众日常生活消费品;破坏了拉美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洲文明的倒退。
历史解释——全球航线开辟引发商品世界性流动的表现
(1)市场空间范围扩大: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
(2)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玉米、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珍珠和象牙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3)市场联系便捷: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4)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
(5)市场维护机制初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史料证史——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史料一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
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摘自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史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史料一,指出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对当时美洲和非洲及西欧资本主义的影响。
[提示]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增加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根据史料二,简析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带来的客观影响。
[提示] 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与文化的交融;推动了物种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东西不同文化的融合;客观上推动了人类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唯物史观——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带来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研练 重点考题
03
√
命题点1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3·高考广东卷)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D项正确。
十七八世纪,在欧洲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或革命,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
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是工业革命,排除B、C两项。
√
命题点2 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023·高考江苏卷)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解析:根据“1522年”“两国依靠地图学……纷争暂时得以平息”可知,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该条约的签订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故选D项。
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斗争,不能体现欧洲均势外交,排除A项;
1493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排除C项。
√
命题点3 世界性商品流动的原因
(2023·高考海南卷)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析:据材料可知,16—19世纪后半叶,可可豆及其加工品一步步走向大众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带动了物种的交流和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
新航路开辟虽然促进了物种交流,使可可豆传播到欧洲,但和后来加工技术的进步、巧克力的大众化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
新航路开辟使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B项并不是引起题干所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强调的是欧美列强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D项无法解释可可豆加工技术的发展,排除。
√
命题点4 荷兰海外贸易的发展
(2022·高考广东卷)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外贸易繁荣,艺术上才出现了“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等题材,由此可见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项正确。
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憧憬未来的浪漫主义,且浪漫主义出现的时间是18世纪末,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垄断公司,排除C项;
材料和启蒙运动无关,排除D项。
√
命题点5 西欧航海技术的进步
(2024·广东高三调研)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使用了等角航线、比例尺、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等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有一位旅行家声称:“航海图鉴是一门科学,是航海的灵魂。”这一时期航海图鉴的进步( )
A.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
B.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基础
C.受到西欧殖民扩张的推动
D.体现了近代科技革命成就
解析: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经愈加严谨科学,并且人们意识到航海图鉴是科学,对指引航海行为十分重要,这些航海图鉴的进步将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技术基础,故选B项。
√
命题点6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024·深圳宝安区高三调研)有学者统计,在16世纪印度洋贸易体系的船运登记总吨位中,葡萄牙占6%。葡萄牙在东亚的贸易利润的80%左右都是通过东亚国家内部的贸易来获得。材料表明( )
A.葡萄牙垄断了亚洲这条航路
B.传统商路仍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霸权遭到了荷兰抵制
D.东亚国家仍掌控世界贸易
解析:据材料可知,葡萄牙在东亚贸易中的利润主要来自东亚国家内部的贸易,这说明传统商路仍占据重要地位,故选B项。
由“葡萄牙占6%”可知,A项的“垄断”与题意不符,排除;
荷兰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从17世纪才开始,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东亚国家仍掌控世界贸易”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共42张PPT)
第45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和科学革命时代
【考点定位】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 (2)近代科学革命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3)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宗教伦理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01
整合 必备知识
一、文艺复兴
1.兴起。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3)意大利的独特优势: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积淀;汲取东方文化养料;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小练1] 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什么条件?
[提示] 商品经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市民阶层崛起提供阶级基础,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推动人文主义崛起。
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____________,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禁欲主义
4.成就。
(1)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____________,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2)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_____,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____________,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5.扩展: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________________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6.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__,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薄伽丘
拉斐尔
现世生活
莎士比亚
封建秩序
二、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
1.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文艺复兴使____________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②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天主教会
(2)过程。
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______________》 德意 志宗 教改革 主张 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教会: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结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宗教改革的扩展 西欧其他国家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____________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九十五条论纲
加尔文派
(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______________;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宗教伦理与教化——新教。
(1)主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____________》理解教义。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2)评价: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____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诉求;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发宗教冲突。
人文主义
民族国家
圣经
新兴资产阶级
三、近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1.近代科学兴起。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2)成就。
①哥白尼:提出“______________”,否定“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②牛顿:发现____________定律,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意义:形成了重视______________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日心说
万有引力
经验
自然规律
2.启蒙运动。
(1)背景: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_________的思想束缚。
(2)实质:以____________和科学的光芒,驱散黑暗。
(3)历程:17世纪,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精神内核:“_________”,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认为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教会
理性
英国
法国
理性
(5)主张。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______________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都反对君主专制
孟德 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__________,相互监督、制衡 卢梭 主张______________ 亚当· 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________ 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____________,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
自由竞争
理性判断
(6)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______________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______________,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资本主义制度
法国大革命
[小练2]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据此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提示]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探究 关键能力
02
主题一 人性觉醒——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史料证史——文艺复兴的内涵及影响
史料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主旨和影响。
[提示] 核心主旨:人文主义。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放了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推动了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
历史解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集中表现在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史料证史——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提示] 特点:群众基础广泛,社会参与度高;推动政治民主化。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题二 理性光芒——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学者研究——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史料 从15世纪末起,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它是科学技术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
人文主义者对天主教会和神学的攻击,提倡理性和科学,冲破神学的长期禁锢,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为坚持科学和真理,敢于向神学挑战,同神学决裂,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重大成果。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
[提示] 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科学冲破神学的长期禁锢;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敢于向神学挑战,不断研究。
唯物史观——科学革命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1)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3)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4)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加速化。
史料证史——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内涵
史料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的。
[提示] 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宗教神权统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治;倡导建立“理性王国”,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
学者观点——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世界历史:近现代
科技与思想文化》
据史料,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提示] 差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缺乏科学知识的基础,未摆脱神学观念,发展尚不充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科学知识,摆脱了神学观念,对人的价值、地位的肯定更为充分。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历史解释——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批判对象: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则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涉及领域: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则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批判形式: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思想特点: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理性、科学大旗,为解放全人类宣传真理。
研练 重点考题
03
√
命题点1 文艺复兴的特点
(2023·高考湖南卷)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诗人的自传前言体现了对人性的赞美,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A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诗人“屈从命运安排”,相反,诗人在“命运残酷”的情况下还有“身的美丽”“心的优雅”等追求,B项错误;
这位诗人的自传前言并未体现对宗教教义的反对,C项错误;
诗人主要在赞美人性的伟大与美好,并未体现社会进步的信息,D项错误。
√
命题点2 文艺复兴的影响
(2022·高考河北卷)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主张建立君主政权,实现统一,丰富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后期的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由此体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B 项。
人文主义兴起应该是在智者运动时期,排除A项;
启蒙运动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浪漫主义是卢梭反思理性主义而形成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
命题点3 科学革命的影响
(2022·高考重庆卷)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解析:紧扣题干可知,材料前面强调11世纪以来,君权对于世俗世界生活的巨大影响,后面强调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以及启蒙运动之后,君权的影响力在消减,故选A项。
√
命题点4 启蒙思想主张的特点
(2022·高考湖南卷)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解析:依据材料“卢梭”“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并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观念是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A项正确。
材料谈及了该观念对大革命和大革命后的政治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作用,社会契约论仅对大革命和大革命后的政治产生影响,排除B项;
分权与制衡是孟德斯鸠的观点,排除C项;
卢梭并不反对私有制,排除D项。
√
命题点5 宗教改革的影响
(2024·广东部分学校高三联考)宗教改革期间,西欧人在翻译拉丁文的过程中,发现“救赎”一词翻译有误,应该译为“悔改”,含义由原来的被动等待“外部救赎”转变为由主动“内在悔改”来获得拯救。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注重推动人的自我解放
B.篡改了天主教教义
C.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D.推动了神学理论的完善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救赎”到“悔改”的转变,人的灵魂想要得到拯救就由“被动等待‘外部救赎’转变为”“主动‘内在悔改’”,而“内在悔改”更多地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有利于推动人的自我解放,故选A项。
√
命题点6 近代科学的影响
(2023·深圳光明区模拟)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规律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如此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这表明( )
A.科学进步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B.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相互作用
C.经典力学促进了近代科学兴起
D.启蒙运动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规律和法则”,而这些理性法则,尤其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理论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共53张PPT)
第46课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考点定位】 (1)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2)英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与扩展的表现及不同类型的特点。
01
整合 必备知识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及制度初建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两次内战,_________获胜,处死国王。
②曲折:历经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____________”,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议会
光荣革命
[小练1] 在1644年7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这场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 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3)成果。
(4)意义:____________逐步形成。
时间 法案 内容
1689年 《__________》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 《 王位继承法》 进一步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
(2)历程。
①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
②独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阐述了____________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胜利: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__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人民主权
民族独立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____________的影响。
(2)进程。
①爆发: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②《______________》:1789年8月颁布,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____________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启蒙思想
人权宣言
人民主权
③新宪法确定:1791年议会颁布,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______________。
(3)意义: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经济制度
[小练2] 托克维尔说:“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据此概括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提示] 摧毁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秩序。
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______________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2)政治制度。
①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
雇佣劳动
②政治制度的类型。
类型 特点
君主立 宪制 以英国为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____________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______________”原则,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19世纪,法国历经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______________
政党制度 大多形成____________或多党制,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议会
三权分立
共和制度
两党制
[小练3] 英国议会,亦称“国会”,分上、下两院。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侧。对执政党和反对党的这种座次安排,有何意义?
[提示] 能有效地监督执政党执政,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
二、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1861年,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2)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3)评价: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资本主义
2.美国内战。
(1)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尤其在____________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尖锐。
(2)过程。
①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②结果: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______________》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奴隶制
宅地法
[小练4]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影响?
[提示] 对美国黑人奴隶的解放有极大促进作用;有利于赢得人心,取得内战的胜利。
(3)评价:维护了美国的____________,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3.意大利的统一。
(1)过程: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
(2)统一: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4.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________________”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2)过程。
①王朝战争: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②帝国成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铁血政策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
(2)措施:加强______________,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______________”“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3)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______________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中央集权
殖产兴业
军国主义
6.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局限性: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探究 关键能力
02
主题一 政序更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制度初建
学者观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史料一 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唯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 爆发于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首先,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其次,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再次,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
——苏珊·邓恩《姊妹革命:
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国革命“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的理解。从革命的结果看,英法两国革命各自呈现什么特征?
[提示] 理解:法国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特征:英国革命,保守性(不彻底性、妥协性);法国革命呈现激进性(彻底性)。
(2)根据史料二指出,“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共同特点是什么?三国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提示] 共同特点:都受启蒙思想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影响;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革命(或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革命目标都是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历史解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①爆发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而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矛盾激化引发革命。
②领导阶级和主力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主力是人民群众。
③革命的任务相同,都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④进程和结果大致相同,即革命中充满了斗争和曲折,但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不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美国是以民族独立的形式表现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学者研究——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
史料 纵观英国历史……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依据史料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提示] 确立: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权力受到限制,“统而不治”;议会至上。
历史解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学者观点——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
史料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
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古代雅典、古罗马和英国制度的主要表现。
[提示]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历史解释——美国1787年宪法的精神
(1)务实理性:1787年宪法一共只有七条,既贯彻了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体现了其务实理性的特征。
(2)锐意创新:1787年宪法创造性地实践了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体现出宪法的创新特质。
(3)伟大妥协: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妥协;北部与南部就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妥协。
(4)与时俱进:采用不断增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来实现美国宪法的发展,为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提供了保障。
主题二 完善与拓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学者研究——美国内战与德意志的统一
史料一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以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这里不仅有充足的阳光,而且有着大批从事种植业的廉价劳动力——奴隶。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
——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在美国
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史料二 19世纪中叶,普鲁士的经济发展在德意志各邦中独占鳌头,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普鲁士资产阶级提出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要求。克虏伯公司适应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俾斯麦“铁血政策”的需要,把普鲁士军队武装成欧洲最强大的陆军……俾斯麦巧妙地处理了与俄国和法国的关系……也处理好了与战败国奥地利的关系……也保持中立。通过普鲁士王朝“铁和血”战争道路实现统一德意志的既成事实,恩格斯称之为“俾斯麦革命”。
——摘编自关勋夏《德意志“以普鲁士
为首的统一”——历史的必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提示]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导致南北矛盾不断激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南北一切矛盾的焦点;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统一的特点。
[提示] 资本主义发展与国家统一相互推动;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领导人对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历史解释——近代德国的特殊国情与政治现代化的特点
(1)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启动于德国的统一,而德国的统一是由君主专制较强的普鲁士完成的。普鲁士统治者根据启蒙运动的理性原则,结合当时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建立现代行政制度体系。随后,深受启蒙运动中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普鲁士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制的二元制国家。
(2)普鲁士在推进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抵制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驾驭国内形势而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采取了有别于英美等国的民主政治。德国统治者在形式上实行了议会制民主政治,但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
学者观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史料 19世纪60年代,当俄国和日本两国领导人全力以赴地推进农奴制度改革和明治维新运动时,他们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长久的帝国传统以及沙皇、天皇的神圣性,使沙皇和天皇很自然地继续成为改革时期全国人民效忠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俄国和日本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改革派无不利用王权作为自己推行改革措施的旗帜。尤其是俄国,沙皇本人直接参与并领导了1861年改革。
——摘编自郭永胜、姚雅锐《试论俄国农奴制
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似的历史前提》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俄国和日本改革呈现相似性的共同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
[提示] 共同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传统势力强大;民众对皇权迷信较深;改革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统治集团内部有识之士的推动。共同影响:积极方面,都推动了两国的近代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消极方面,都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军国主义道路)。
研练 重点考题
03
√
题点1 英国王权与议会之争
(2023·高考全国乙卷)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法案确认了国王的权力,否认了议会的军事权力,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这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有关,查理二世在复辟后力图借这一法案巩固自身统治权力,故选B项。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确立起来,排除A、D两项;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
命题点2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2023·高考新课标卷)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解析: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译著或著作,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反映了日本认识到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主动学习西方文明,这有利于日本的文明开化,推动其近代化发展,故选D项。
A项中“摧毁了”表述过于绝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
材料中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尚未达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排除B项;
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排除C项。
√
命题点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2023·高考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解析:材料反映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这是因为控制议会下院的多数党组成内阁,内阁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掌握行政大权,同时其所在的党派又能左右议会的议程等活动,这有利于保证英国首相施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的表现,C项正确。
英国责任内阁制并非集权体制,而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态,A项错误;
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权责清晰,B项错误;
材料现象是英国政党政治发展成熟的表现,不会损害议会体制,D项错误。
√
命题点4 近代美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2023·高考江苏卷)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35年”“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前较具影响力的事件,当时美国国内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争论不断,废除奴隶制的呼声和势力日渐高涨,这些都导致南北矛盾更加尖锐,A项正确。
√
命题点5 美国独立战争
(2024·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有学者统计1765—1774年北美咖啡和茶叶税收收入发现:咖啡的税收收入,从1768年的937英镑增长到了1772年的1 461英镑;茶叶的税收收入,从1769年的8 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年的987英镑。税收是反映产品消费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北美独立战争前咖啡和茶叶税金的变化,反映了( )
A.北美咖啡消费逐渐取代茶叶消费 B.北美的茶叶消费受政治影响大
C.世界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多元选择 D.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解析:1773年12月16日,美洲人民专门针对《茶税法》进行示威,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进而导致咖啡和茶叶税收收入呈现不同的走向,说明北美的茶叶消费受政治影响大,B项正确。
√
命题点6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024·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要振兴国家,必须结束政体之争等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两个拿破仑帝国建立的历史及“地主议会”的现实,更令共和派充分认识到,必须重视开展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教育。这一事例主要用来说明法国( )
A.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
B.共和制获得发展的原因
C.大革命曲折艰难的特点
D.社会无序致使思想错乱
解析:依据材料“必须结束政体之争等关键问题”“共和派充分认识到,必须重视开展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教育”可知,共和派意在巩固共和制,这一事例可用来说明法国共和制获得发展的原因,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