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即_____变化和_____变化。
答案:物理;化学
2.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_变化,因为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_____发生了变化。
答案:物理;状态
3. 铁生锈属于_____变化,因为它产生了新物质——_____。
答案:化学;铁锈
4. 蜡烛燃烧时,会发出_____和_____,这是蜡烛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反应的结果。
答案:光;热;氧气
5. 加热白糖时,白糖会先变成_____,继续加热则会变成_____色的物质,这是_____变化。
答案:液体;褐;化学
6.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会产生_____气体,这种变化属于_____变化。
答案:二氧化碳;化学
7.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会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答案: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
8.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_____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发生的就是物理变化;如果_____发生了改变,那么就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分子本身;分子本身
9. 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_____溶液,这种变化属于_____变化。
答案:食盐;物理
10.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_____,这是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_____。
答案:浑浊;碳酸钙
11. 物质的_____和_____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产生;颜色的改变
12. 火柴燃烧时,不仅发光发热,还会产生一股_____的气味,这是火柴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_____反应的结果。
答案:刺激性;氧气
13. 铁生锈与_____、_____和_____有关。
答案:水;空气;时间
14. 加热小苏打和白醋时,它们会发生剧烈的_____反应,并产生大量的_____。
答案:化学;气泡
15.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答案:喷漆;涂油;电镀;保持干燥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A. 铁生锈
B. 水结冰
C. 木材燃烧
D. 食物变质
答案:B
2.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A. 凝固
B. 熔化
C. 升华
D. 汽化
答案:B
3. 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 物质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 物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 物质变化过程都是可逆的
答案:C
4.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是: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分解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5.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升华
D. 凝固
答案:B
6. 下列哪项不是物理变化的特征?
A. 形状改变
B. 颜色改变
C. 生成新物质
D. 状态改变
答案:C
7. 下列哪个过程是可逆的物理变化?
A. 纸张燃烧
B. 水结冰和冰融化
C. 鸡蛋变质
D. 木材腐烂
答案:B
8. 当蜡烛燃烧时,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同时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
D. 没有变化
答案:
9. 玻璃破碎后,其性质变化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不可逆变化
D. 可逆变化
答案:A
10. 铁钉生锈的过程是: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升华
D. 凝固
答案:B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标志?
A. 发光
B. 放热
C. 生成新物质
D. 颜色改变
答案:D
12. 牛奶变酸的过程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凝固
D. 熔化
答案:B
13. 下列哪项是物理变化?
A. 面粉发酵
B. 面包烤制
C. 面包切片
D. 面包发霉
答案:C
14.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树叶光合作用
B. 木材做成家具
C. 葡萄酿酒
D. 火柴燃烧
答案:B
15. 将糖加入水中,糖消失的过程是:
A. 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分解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三、判断题
1. 物质的变化只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
答案:×。物质的变化除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变化,如核变化等。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不会生成新物质。( )
答案:√。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以及物质的切割、打磨等,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不会生成新物质。
3. 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光和热。( )
答案:×。化学变化可能伴随光和热的产生,但不是所有化学变化都会产生光和热。有些化学变化可能表现为颜色变化、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4. 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 )
答案:×。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 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
答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新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6.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
答案:×。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7. 糖溶解在水中是化学变化。( )
答案:×。糖溶解在水中是物理变化,因为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8.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答案:×。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等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可燃物爆炸等则是化学变化。
9.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
答案:√。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态、状态等物理性质往往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10.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会伴随化学变化。( )
答案:√。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形态或状态的改变,不会生成新物质,因此不会伴随化学变化。
11.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控制。( )
答案:√。通过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12.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 )
答案:×。并非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有些反应进行得非常彻底,几乎不可能逆向进行;而有些反应则存在明显的平衡状态,可以正向或逆向进行。
13.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物理变化?请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水结冰、铁块弯曲、气球膨胀等。
2.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答: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败等。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只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原物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4. 加热白糖时,白糖会经历哪些变化?
答:加热白糖时,白糖首先会融化成液体,继续加热则会变成褐色,并产生焦味,这是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5. 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答:蜡烛燃烧时,不仅蜡烛本身在减少,而且产生了新的物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6.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观察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如果有新物质产生,则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物质形态或状态的改变,则是物理变化。
7.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生活中的物理变化有:水蒸发、冰块融化、衣服折叠等;化学变化有:食物烹饪、金属生锈、电池放电等。
8.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会伴随哪些现象?
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会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9. 为什么铁钉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答:铁钉在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铁锈。
10. 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答: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有: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涂油漆或防锈油、使用不锈钢等不易生锈的材料。
11. 加热碳酸氢铵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加热碳酸氢铵时,会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同时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
12. 什么是可逆变化?请举例说明。
答:可逆变化是指一种变化发生后,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恢复到原状的变化。例如,水的结冰与融化、气体的压缩与膨胀等。
13.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
答: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变化前后的性质变化,以及尝试通过一定条件使变化后的物质恢复原状来证明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
14. 学习物质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学习物质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改造物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五、实验操作题:
1:观察并记录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操作:
1. 取一小勺白糖放入金属勺中。
2. 用蜡烛火焰对白糖进行加热。
3. 观察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颜色、状态变化,并记录。
观察记录:
白糖在加热初期,逐渐融化成液体;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液体逐渐变黄,最后变成棕黑色;加热到一定程度时,白糖会冒烟,甚至燃烧起来。
答案解析: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经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期融化成液体是物理变化,而后期颜色变化、冒烟甚至燃烧则是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说明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包括形态、颜色以及化学性质的改变。
2: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操作:
1. 取一小勺小苏打放入玻璃杯中。
2. 向玻璃杯中倒入少量白醋。
3. 观察并记录混合后的现象。
观察记录: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发出“咝咝”的声音;用手触摸玻璃杯,感觉温度有所升高。
答案解析: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泡和温度升高现象表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这一实验展示了酸碱反应的基本特征。
3: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操作:
1. 准备三个相同的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2. 在A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放入铁钉,使铁钉一半浸没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B试管中加入干燥剂,再放入铁钉,密封试管;C试管中放入铁钉,不加入任何物质,密封试管。
3.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铁钉的变化。
观察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的铁钉出现锈迹;B试管和C试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
答案解析**:
通过对比三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铁钉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A试管中铁钉一半浸没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满足了生锈的条件;而B试管和C试管中的铁钉由于缺少水或空气,因此没有生锈。这一实验揭示了铁生锈的条件。
4: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操作: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2. 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3. 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观察记录:
蜡烛火焰呈黄色,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产生了物理变化(如蜡烛融化),又产生了化学变化(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烧杯内壁水珠和石灰水变化,可以推断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类型和产物。这一实验展示了燃烧反应的基本特征和产物。
六、情境化试题
1、情境描述:
小明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取了一些小苏打和醋,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他发现,混合物迅速产生了气泡,并且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试题:
1. 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 产生的气泡和刺鼻的气味分别是由什么物质造成的?
答案及解析:
1.【答案】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的气泡和刺鼻的气味,说明了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因为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的物质。
【解析】小苏打(碳酸氢钠)和醋(醋酸)混合后,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等物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是化学变化。
2.【答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刺鼻的气味是醋酸挥发产生的。
【解析】小苏打和醋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以气泡的形式逸出,可以被观察到。同时,醋中的醋酸在反应过程中会挥发出来,产生刺鼻的气味。
2、情境描述:
小红在厨房里发现了一袋白糖,她取了一些白糖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现白糖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了一杯糖水。
试题:
1. 小红将白糖放入水中并搅拌,白糖溶解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2. 形成的糖水与原来的白糖和水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案及解析:
1.【答案】白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只是白糖分子在水中扩散开来。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白糖溶解在水中,只是白糖的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
2.【答案】形成的糖水与原来的白糖和水相比,糖水是一种混合物,而原来的白糖是纯净物,水也是纯净物。糖水具有甜味,而单纯的水是无味的。
【解析】白糖溶解在水中后,形成了糖水这种混合物,其组成与原来的白糖和水有所不同。糖水含有白糖和水两种成分,而白糖和水分别是单一的纯净物。此外,糖水具有白糖的甜味,而单纯的水是无味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