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 2.巩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3.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运用有余数除法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
2.巩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沟通知识间联系,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回顾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 提炼关键信息,整理成思维导图。 练习巩固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的巩固与提升阶段以闯关游戏形式呈现。 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第一关:圈一圈,填一填,结合分物活动,说说竖式每步的意思。 出示情境图。 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意义。 完成算式,并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结合两次分物活动,再次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对比思考这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异同点。 小结:这是平均分的两种类型,第一道是按份数分,第二道是按每份数量分,两种分法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熟练掌握除法竖式计算 第2关,用竖式计算。 52÷8= 42÷9= 40÷7= 24÷6= 先说一说做除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比如:书写格式,商的位置,数位对齐等。 独立完成题目。 订正题目。 对有错的题目进行纠错,对“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了”、“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 等易错题型进行深入分析,自创情境解释错因,避免再错。 不断试商,熟练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第3关:认真读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限乘”和“至少”的,说一说。 “限乘3只”意思是最多乘坐3只。 “至少需要”意思是所用的小雪车要尽可能地少,指最小的限度。 试着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做一做。 每辆小雪车坐3只小雪豹,可列出除法算式:19÷3。 尝试计算,并对计算结果作出解释。 19÷3=6(辆)……1(只) 19只小雪豹可以坐满6辆小雪车,还剩1只。剩下的这1只也需要一辆小雪车,所以至少需要7辆小雪车。 6+1=7(辆) 找出图中隐藏信息,5颗扣子钉一件上衣。 分析问题:27粒扣子最多可以钉几件上衣?其实就是解决27里面有几个5,可以用除法计算。 列出算式:27÷5=5(件)……2(粒) 理解余数意思,剩余的2粒扣子不能完整地钉一件上衣,所以最多可以钉5件上衣, 对比小结:除法可以解决“至少”“最多”这类问题,但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把算式得数直接当作结果。 拓展延伸 第四关:按下面的方式穿珠子,从左往右数,第18颗是什么颜色?第25颗呢?第34颗呢? 寻找规律,用摆一摆、画一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做。 珠子是按“二白三蓝”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可以把这样的5颗珠子作为一组。 每组数量一样,看18、25、、34里面有这样的几组,还剩几颗?可以用除法计算。 列式18÷5=3(组)……3(颗) 在图中找到剩余的3颗,并标出第18颗。我们发现第18颗就是剩余3颗里的最后一颗,是一组里的第3颗,是蓝色。 25÷5=5(组) 第25颗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是蓝色。 34÷5=6(组)……4(颗) 第34颗是剩余4颗的最后一颗,是蓝色。 说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想要知道第几颗是什么颜色,可以用除法计算,结合珠子规律和余数大小来确定。余数是几,就看这个规律的第几颗;没有余数,就看这个规律的最后一颗。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同伴说一说,并写成数学日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