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31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31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17: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
对外关系的体制。
重点: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体制。
难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区别。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3)南方:南抚夷、越,
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机构---地方机构)
2)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1)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机构---中央机构)
典 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
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
2、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和亲、战争、行政管理、移民军屯、朝贡贸易。
1)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机构---中央机构)
2)设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
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和护乌桓校尉(东北);
(设置机构---地方机构)
3)政策:从和亲到战争;屯戍政策。屯戍政策:屯田,戍边
分析屯田的影响?
抵御匈奴的入侵巩固统一
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人民负担。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推动了民族经文交流。
⑤为曹魏屯田奠基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少数民族内迁;
汉化,封建化;
南方的开发与发展
中原人口南迁;
二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机构与制度:
②制度: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①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名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2)民族关系:
③隋朝加强了与流求(今中国台湾)的接触,在大业三年
(607年)和大业六年(610年)先后派朱宽、陈棱
等人抵达流求。
①突厥:隋初,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接受隋
朝管辖,遣使入朝;西突厥与隋朝也保持密切关系。
②岭南: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开皇九年
(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
为隋朝在岭南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南-和亲、会盟: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册封:南诏的王经唐朝加封。
2)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西北(西域)设安西 、 北庭大都护府
北方设安北 、 单于大都护府
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
南方设安南大都护府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因俗而治)
作用: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民族
融合,经济文化交流.
3、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并立,时战时和。
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背景:元朝结束多个政权并存,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1、元朝
2)边疆管理:
(1)“行汉法”,四等人制;
(2)西藏设宣政院,由八思巴管理佛教
和藏族事务;
(3)在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
(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
2、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中央:设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培养少数民族翻译人
才)管理民族事务
地方:北方:修长城、设“九边”开马市
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
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单位,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
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联姻: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
3)军事行动:通过军事斗争平定噶尔丹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
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4)册封管理:清朝政府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
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
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
5)改土归流:在西南,清朝政府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
“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秦汉时期
陆上通道: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
海上通道:从合浦郡徐闻县(广东徐闻)至印度南部。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地区。
倭国遣使来朝,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2、隋唐
1)隋唐与西域商路畅通。炀帝命裴矩驻张掖,管通商事
2)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
到了阿拉伯地区。
3)唐朝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
4)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
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3、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
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
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港口。
4、元时期的对外交往
13世纪,马可·波罗抵达中国,留下《马可·波罗行纪》
5、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仍发展,清朝走向闭关(明清特点)
6、清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1689年,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一带一路战略”
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
(1)移民或民族迁徙:如汉朝向北方大量移民;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
(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
(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明朝在边境与蒙古、女真开展
贸易。
(4)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
(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
盟”。
(7)进行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三郡;西汉设西域都护。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
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
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
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
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
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特点: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制度性联系。
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
朝代 中央机构 民族关系 边疆政策 对外
秦 典客、典属国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汉 大鸿胪 北击匈奴;和亲政策 设机构;屯戍政策 甘英出使大秦;海路到达印度南部;汉委奴国王
魏晋 五胡内迁;汉化 汉人南迁加快江南开发
隋 礼部 鸿胪寺 周边民族归附;封谯国夫人 郡县制(豪酋大姓);三次派人抵达琉球 造纸术外传;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长安国际大都会
唐 礼部 鸿胪寺 “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羁縻州刺史由民族首领担任 大都护府、都护府、羁縻州 宋 礼部、鸿胪寺 少数民族吸收中原制度 陆路受阻,海路发达;泉州
元 宣政院 行汉法;差别对待 东北、云南设行省 马可波罗
明 礼部 鸿胪寺 提督四夷馆 修长城,设“九边”;贸易 东北设都司、卫、所;西北设卫;西南设土司;敕封 朝贡体系,朝贡贸易体系;《尼布楚条约》;海禁,闭关锁国
清 理藩院 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 办事大臣;改土归流 1.(2020山东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一月考)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源远流长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D
2.(2021四川泸县五中高二月考)有学者在吐鲁番考古时发现了大量唐朝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了《千字文》等蒙书。材料反映出当时 (  )
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了中原文化
B.唐朝有效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西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D.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C
3.(2021山东胶州实验中学高二月考,)丝绸之路开通后,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
A.促进了东西方直接交流
B.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
D.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