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作者:八音魔琴
将相和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
--
宰相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强逼
我
会
认
允诺 划归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xiàng bì chén lìn qiǎng
rǔ fǒu qīng páo zuì
yǔn huà lián dǐ yù cí
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蔺相如
廉颇
秦王
赵王
--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七国里最强的国家。
战国时期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
检查预习
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
“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
--
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情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故事。
3个。
--
再读课文:
说说是哪三个小故事?你能给每个故事取一个小标题吗?
--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秦王 赵王 廉颇
蔺相如
赵王 蔺相如 秦王
廉颇 蔺相如
--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
完璧归赵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
看第1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结合当时的背景谈一谈。
无价之宝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说璧有毛病,是为达到怎样的目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秦王手里拿回璧。蔺相如的机智、聪明……
看第2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第2—8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
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http://www.lspjy.com/
http://www.lspjy.com/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讨论交流:
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蔺相如已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胆识过人
小练笔:
渑池之会
--
渑池会面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要赵王鼓瑟,想侮辱赵王
蔺相如请秦王击缶,勇斗秦王
秦王没占到便宜,蔺相如被封为上卿
。
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讨论交流: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照应上文大将军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威震朝野,连秦王都害怕他,不敢轻举妄动,在维护国家尊严上也有廉颇的功劳,这为下文写他对蔺相如不服气作了铺垫。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赵国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负荆请罪
--
负荆请罪
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
。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
这是将相不和的原因。
不满、不服。
想一想:蔺相如是仅仅靠的是一张嘴吗?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廉颇什么样的情绪?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说出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蔺相如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
廉颇: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想一想
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感受团结协作的道理。
讨论交流:
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