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复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复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18: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2023·河北保定期末]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
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
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
2.[2023·天津市河北区一模]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如下。据此可得出的推论是(  )
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B.共产党人多方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C.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D.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强大思潮
3.[2023·重庆市二模]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文件还提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国情
C.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
D.正式提出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
4.[2023·山东等级考模拟]下图是1926年《中国农民》第3期的封面——《快乐的聚宴呵》。画面上是帝国主义者、田主、官僚、买办、土豪等围坐一桌,宴席上摆的是“农工血肉”“农”“血汗”等。这一作品(  )
A.注重号召农民响应革命发展
B.以夸张手法讽刺社会丑恶场景
C.说明国民政府重在发动农民
D.体现宣传革命思想的全新形式
5.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6.《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7.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8.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9.[2023·江苏徐州抽测]1925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设立“孙中山特刊”,发表瞿秋白《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之第二功绩》《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和陈独秀《评中山先生死后之各方面》三篇文章,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其主要目的是(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C.缅怀孙中山的革命贡献
D.揭露国民党反共阴谋
10.[2023·“山东学情”联考]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地矫正……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及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一论述(  )
A.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冲破了苏俄革命模式的羁绊
D.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11.[2023·秦皇岛市二模]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
A.有力声援了俄国的革命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
D.促成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2.[2023·洛阳市高三三模]下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
收回时间 收回租界 强租国 相关事件
1917年8月 天津、汉口 德国、奥地利 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 天津、汉口 苏联 苏联成立
1927年2月 汉口、九江 英国 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 镇江 英国 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保定模拟]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帮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7分)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2023·河北保定期末]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
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
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
解析:由材料“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B正确;材料与反帝反封建的说法无关,排除A;材料未涉及各阶层的联合,排除C;材料与忽视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无关,排除D。
2.[2023·天津市河北区一模]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如下。据此可得出的推论是(  )
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B.共产党人多方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C.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D.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强大思潮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中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国事要闻,结合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可知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强大思潮,故选D项;材料反映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无法得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排除A项;1921年共产党成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两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不能得出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的结论,排除C项。
3.[2023·重庆市二模]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文件还提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国情
C.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
D.正式提出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根据材料“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故选B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共产国际的支部,并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排除C项;中共二大正式提出了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4.[2023·山东等级考模拟]下图是1926年《中国农民》第3期的封面——《快乐的聚宴呵》。画面上是帝国主义者、田主、官僚、买办、土豪等围坐一桌,宴席上摆的是“农工血肉”“农”“血汗”等。这一作品(  )
A.注重号召农民响应革命发展
B.以夸张手法讽刺社会丑恶场景
C.说明国民政府重在发动农民
D.体现宣传革命思想的全新形式
解析:根据漫画及文字解说,结合1926年国民大革命的形势,可以看出这一漫画的刊登,就是为了针砭时弊和进行政治宣传,号召农民响应大革命的发展,故A项正确;1926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这一漫画充分反映了这一“人吃人”的丑恶社会场景,并未运用夸张的手法,排除B项;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注重发动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的不是国民政府,排除C项;“全新”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5.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从最初“以新旧分别事物”到后来的“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表明在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人们从盲目地全盘肯定西学、否定传统文化到逐渐客观地看待古今中外的关系,这一转变反映出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东西方文化的论争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就已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可知,传统儒学思想在“‘五四’初期”就受到了批判,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渐客观,但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思想得以消除,故C项错误。
6.《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解析: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帝国主义在华享有特权,袁世凯的一系列活动违背民主政治要求,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故选D项;“废帝宣统”说明清帝已经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排除A项;“(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说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丧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虽涉及帝国主义,但不能说明其势力异常强大,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7.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解析: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项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项。
8.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可知共产党认为如果劳动者掌握了武装力量,在面对反革命势力的镇压和杀戮时就能进行反抗,说明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共产党对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涉及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排除C项。
9.[2023·江苏徐州抽测]1925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设立“孙中山特刊”,发表瞿秋白《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之第二功绩》《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和陈独秀《评中山先生死后之各方面》三篇文章,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其主要目的是(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C.缅怀孙中山的革命贡献
D.揭露国民党反共阴谋
解析:据“1925年”可知,此时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已开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三篇文章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主要目的是加强和国民党之间的合作,进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B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A;据“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可知,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国民革命的顺利进行,排除C;国民党出现反共倾向是在1925年6~7月戴季陶主义形成后,晚于材料中3月21日的时间,排除D。
10.[2023·“山东学情”联考]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地矫正……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及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一论述(  )
A.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冲破了苏俄革命模式的羁绊
D.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解析:题干中所述及的时间是1927年3月,处于国民大革命后期,再结合题干内容中“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及北部各省起来……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可知,毛泽东认为革命的力量在于农村中的众多农民,据此可知,这一论述会推动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D正确;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在题干内容仅述及农民的力量,排除A;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而不是农民的力量,排除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冲破了苏俄革命模式,这与题干中所论述的“农民”不一致,排除C。
11.[2023·秦皇岛市二模]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
A.有力声援了俄国的革命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
D.促成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解析:“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有利于共产党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有利于进一步得到苏俄的支持,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C项;俄国的革命发生于1917年,排除A项;“《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这里只是体现了工人运动的成果,不是民主科学,排除B项;1920年5月前后,中共尚未成立,国民党也在摸索之中,无法形成革命高潮,国民革命高潮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才发生的,排除D项。
12.[2023·洛阳市高三三模]下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
收回时间 收回租界 强租国 相关事件
1917年8月 天津、汉口 德国、奥地利 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 天津、汉口 苏联 苏联成立
1927年2月 汉口、九江 英国 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 镇江 英国 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解析:据材料,可知1917年~1929年中国收回了部分租界,相关事件由被动参与到主动争取,说明国人的主权意识不断提高,故选C项;1912年清政府就已经灭亡,排除A项;国民革命打击了外国侵华势力,“驱逐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一战之前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材料内容属于1917~1929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保定模拟]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帮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7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为学生被捕……帮助学生”→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北京总商会”“天津、南京等城市”“武汉等地”“上海工人”可知,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多地;“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可知,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第二小问,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第(2)问,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所学知识,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出现的新现象”表明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越踊跃”可知,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得,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多地;参与运动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6分)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