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帝国的兴起晚于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D.拜占庭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点
2.中世纪的财富观本质上是消极的,基督教教义向人们宣扬:世俗的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富,安贫乐道是一个基督徒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到了15世纪,有学者开始把财富看成发扬个人美德的物质前提,认为假如财富掌握在有德行的人物手中,其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学者的看法( )
A.体现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B.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扩展 D.改变了基督教的财富观
3.《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形成于中世纪的《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主要歌颂中世纪骑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无条件的忠诚于国王和自己的国家。以上作品对骑士阶层的歌颂折射出( )
A.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B.西欧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C.西欧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D.西欧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4.罗马教皇马丁一世(649~655在位)无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禁止宗教争论的敕令,宣称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高于一切,竟被拜占庭皇帝在自己的官邸逮捕,押往君士坦丁堡受审,最终以谋反定罪。此后一段时间,教皇都是由拜占庭选任的希腊人,而不是西方本地的拉丁人担任。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拜占庭帝国排斥基督教 B.罗马教皇没有任何权力
C.政教二元化结构形成曲折 D.王权与教权间相互利用
5.骑士文学是伴随骑士制度而产生的一种封建贵族文学。它盛行于11至13世纪,作品的内容都是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据此可知,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逐渐壮大
C.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已走向衰落
6.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并不是根据神的谕示或权威的独狄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迪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 )
A.成为欧洲史学发展的源头 B.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C.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 D.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7.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8.据记载:拜占庭帝国时期,“利奥六世(886—912年在位)曾热心保护米凯尔三世时著名的贤人”“君士坦丁七世时(912—959年在位),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纂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这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人才培养的方案明晰 B.文化发展有政治保障
C.传承发展了崇古精神 D.兼收并蓄了古代文化
9.史学家亨利·皮朗曾写道:“天父难道没有说过罗马的存在与上帝的意志是一致的,而这对于基督教是必不可少的 教廷难道没有参照罗马的组织构架吗 难道没有使用帝国的语言吗 难道没有保留帝国的法律与文化吗 教廷的重要人物难道不是来自先前的元老院吗 ”该史学家意在强调( )
A.蛮族入侵中断欧洲文明 B.地中海文明具有连续性
C.罗马借助宗教进行扩张 D.宗教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10.在某种程度上说,《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圣经》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中世纪基督教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据此判断,中世纪基督教( )
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B.充当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C.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D.侧重于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
11.15 世纪英格兰文学作品《亚瑟王之死》讲述了著名不列颠国王亚瑟及圆桌骑士的故事。王室有一个奇大无比的圆桌,每个骑士到来都要叙述自己的行侠事迹,由大家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圆桌旁占一席位。判别的标准不在于忠君程度而是“勇敢”“冒险”的品质。由此可见(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B.封君封臣制度完全解体
C.骑士精神受到极大推崇 D.革命思想得到蓬勃发展
12.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各地除了创造本土文化外还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以下关于世界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早期世界文化都具有相似性 B.印第安文化受欧亚大陆文化影响
C.文化的发展呈现同质化趋势 D.拜占庭文化融汇了欧亚非的文化
13.列那狐故事诗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故事诗以“禽兽”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 狐象征市民,当列那狐和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主要源于( )
A.市民阶层的崛起 B.封建统治的瓦解
C.欧洲思想的解放 D.封建势力的专横
14.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战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C.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民主政治推动了城邦发展
15.日耳曼人南下与罗马帝国接触的过程中,军事首领号召青年跟随他参加战斗,组成亲兵队。官兵之间不仅有宗法、伦理上的主从关系,还有“战利品共同分配”。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初,国王按照“战利品共同分配”的传统将土地分赠给他的亲兵们,强化了二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说明( )
A.民族大迁徙推动欧洲社会变迁 B.封君封臣制度渗透了契约理念
C.民族交融决定欧洲的历史走向 D.日耳曼移民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多元化的东西方文明”为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一 异曲同工
材料一 西方人文主义高扬人性和个人价值,以人性反抗神权,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权力,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多元民主。人文主义自产生以来,在西方思想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文主义精神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鼓舞着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探究二 分道扬镳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探究三 西学东渐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探究四 中国特色
材料四 在今天,现代化、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争取人民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付诸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李涛《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近代西方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地区是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各地近乎隔绝的地理多中心,决定了希腊的经济多中心。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临近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这就使得古希腊文明非常容易受到上述两地文明的影响。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史学家都曾游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家,考察学习,吸纳精华,化为自己的文化。希腊半岛的诸多天然良港将古希腊的各个城邦用大海连接了起来,也成为古希腊对外殖民和海外贸易的有利因素,古希腊的经济结构也由封闭的农业经济转向开放的商品经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古希腊文明虽然在四大古文明之后产生,但其重要性却是不遑多让的。
——摘编自《论古希腊文明的贡献》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它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对中古欧洲发挥了积极作用,加速了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形成了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拜占庭文化还对周围其他民族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古时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摘编自《拜占庭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中海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古希腊人发达的航海事业,典型的海洋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性,使其具有高度开放性,加上繁荣的商贸经济造就的商业文化和高度发达的城邦民主制所提供的良好宽松的政治氛围,以及长期的海外殖民活动等因素的合力作用,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求知进取精神,决定了它的文化结构的开放性,而只有开放性的社会组织、文化结构,才能保持活力,汲取最多的能量。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得信息交流之先,使它得以同周边其他民族进行频繁的文化交流,从中学习、吸纳、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成分,传播、辐射本身文化,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壮大,并且取得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罗立东《古希腊文化的生态环境论析——兼与中国文化比较》
材料二 正是由于对人的重视,所以古希腊人造就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神话体系,神就在人身边,他们绝不是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神,而是一些极富有人情味的生灵。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美丽不在于他的衣着或装饰品,美丽体现在自身的美质上,而美质的获得靠的就是智慧。“一个人,如果在他那里理性地实现他的目的,以现实的知识作为支配原则管理着他整个的生活,那么,这个人就是智慧的”。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中,宙斯虽是众神之父、宇宙的主宰,但却无法行使专制暴君的特权,女神可以拒绝他的求爱,普罗米修斯可以违背他的禁令,偷盗天火传给人类,埃斯库罗斯更是让普罗米修斯发出“宙斯的主权不打倒,我的苦难就没有止境”的呼喊,并在雷电轰鸣、天崩地陷的威胁面前,依然傲然挺立,发出令宙斯心惊肉跳的预言:“宙斯很快就会不体面地被推翻。”
——摘编自尚烨《古希腊文化特色分析》
材料三 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
——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世界各地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 传承自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并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化元素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古代的自由观念和人本精神、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体系。这些文化元素来自古希腊的哲学、自然科学,古罗马的法律,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这些体现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主要贡献的文化遗产,为欧洲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选必三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旨在宣扬、普及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使人敬畏上帝、禁欲苦行、寄托来世……较有文学特色、影响最大的是《灵花》,它由多人汇编、加工而成,是记述圣弗兰西斯及其修会宣传福音、领受圣恩的故事集,描写圣弗兰西斯忍辱苦行、救治病人,感化俗人和异教徒,甚至向禽兽讲道的故事,生动有致。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人的文学,就是世俗文学。中古世俗文学虽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它毕竟以写人为主,歌颂人的英雄主义,表彰人的坦白襟怀,反映人的理想愿望。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其表现有四:一是梦幻手法,影响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歌德的《浮士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二是象征手法打开了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通道;三是骑士传奇为近代欧洲小说之母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之特色;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歌颂贤明君主,乃承袭世俗文学之衣钵。
——摘编自刘连青《中古欧洲文学面面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教会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中世纪文学的重要意义。
答案:
一、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俄罗斯。据题干“俄罗斯的教堂、圣像画、国徽等都受到拜占庭文明的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它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世纪期间,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典希腊罗马文明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正是拜占庭人的努力,使得古典文化得到比较完整的传承。而拜占庭人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对周边各个民族群体特别是斯拉夫人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对于东欧世界的形成也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可得出,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明具有融合与创新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到宗教,还涉及了国徽等其他方面,A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产生晚的文明不一定会深刻学习出现的早的文明,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之间有文明的交流,但两者的历史传统并非完全相同,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到15世纪,财富观的变化,将财富看作是发扬个人美德的物质前提,应掌握在有德行的人物手中,体现了欧洲商品经济发展,适应了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财富观点的变化,而非商业革命的扩展,排除C项;改变了基督教的财富观,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描述的是学者的看法,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欧洲)。据题意可知,《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代表作,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所以这些作品折射出了西欧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B项正确;骑士文学反映的是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不是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排除A项;西欧民族国家在中古时期尚未最终形成,排除B项;市民文学主要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对骑士阶层的歌颂未体现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49~655年。材料中罗马教皇无视拜占庭皇帝的禁令,最终被逮捕。说明教皇的权力受到限制,而“此后一段时间,教皇都是由拜占庭选任的希腊人,而不是西方本地的人担任”说明拜占庭帝国利用教皇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说明中世纪欧洲政教二元化结构形成过程的曲折性,C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教权与皇权的争斗,不是拜占庭帝国排斥基督教,排除A项;罗马教皇有实权,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教权与皇权的争斗,没有提到王权与教权间相互利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骑士文学流行之前,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而骑士文学则赞美人的美德和爱情,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 项正确;工商业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学兴起有关,排除B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排除C项;当时天主教会并未衰落,排除 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该学者在论述中强调了古代希腊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出发,研究自然和人本身的创作理念,并通过举例索福克勒斯、希罗多德和菲迪亚斯的作品,来阐述这种理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这表明古代希腊艺术注重对人性和自然的真实描绘,追求理想的美,体现了人文精神。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的是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B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到史学外,还提到戏剧和雕塑等,排除A项;“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的说法成立,但材料中未涉及到地理因素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哲学家,涉及到戏剧家和史学家等,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像牛顿先生……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而不是依赖外在权威,C项正确;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属于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也无法体现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的思想,排除B项;伏尔泰并不反对君主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材料“利奥六世(886—912年在位)曾热心保护米凯尔三世时著名的贤人”“君士坦丁七世时(912—959年在位),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纂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体现的是政府对文化发展的保护,即文化发展有政治保障,B项正确;材料与人才培养方案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文化发展的保护,非传承发展了崇古精神和兼收并蓄了古代文化,排除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亨利·皮朗的论述,他强调了罗马教廷与罗马帝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包括教廷参照罗马的组织构架、使用帝国的语言、保留帝国的法律与文化,以及教廷重要人物来自先前的元老院等。这些论点表明,亨利·皮朗认为罗马教廷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罗马帝国的制度和文化遗产,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蛮族入侵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蛮族入侵中断欧洲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罗马借助宗教进行扩张”虽然涉及罗马和宗教,但并未准确反映亨利·皮朗的论点,他强调的是教廷对罗马帝国的继承,而非扩张,排除C项;“宗教改革刻不容缓”与天主教存在的弊端相关,而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天主教存在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把契约与上帝紧密联系起来,《圣经》除了崇尚契约精神,还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这说明中世纪基督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B项正确;“民族国家”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排除C项;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英国。材料反映了15 世纪英格兰文学作品圆桌骑士的故事,该作品中强调骑士只有具备“勇敢”“冒险”的品质才能在圆桌旁占一席位,这充分说明了当时骑士精神受到极大推崇,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15世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的封君封臣制确实处在解体中,但是完全解体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B项;15世纪欧洲还没有出现革命思想,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D项正确;由材料“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可见世界文化起源具有多样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美洲文明独立发展,没有受欧亚大陆影响,排除B项;同质化是指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4世纪(法国)。据材料“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列那狐象征市民”可知当市民与其他阶层斗争时,胜利者一定是市民,这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的地位上升,A项正确;法国在中世纪实行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中世纪后期走向没落,市民阶层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不代表对封建制度沉重打击,排除B项;欧洲思想解放开始于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封建势力的专横不是这一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由材料“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可知其强调了人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战争对民主政治的作用,排除A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与城邦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的亲兵制度影响了后来的封君封臣制度,说明民族大迁徙推动欧洲社会变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日耳曼亲兵制度与封君封臣制度的渊源关系,而不是强调封君封臣制度体现的契约精神,排除B项;民族交融决定历史走向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而非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
二、
1.(1)历程: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宣扬人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再生;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影响:政治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发展,促进了人的不断解放。
(2)理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只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欧洲启蒙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
(3)历史条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形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实践活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价值:是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理论桥梁;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是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2.(1)影响:小国寡民,城邦林立;农业不发达,重视开放型商品经济;文化开放包容,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重视殖民活动,具有扩张性。
(2)特点;传承性;包容性、开放性;文化成就高;影响广泛深远。
影响;传承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了中古欧洲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3.(1)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助推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古典民主制度下良好的社会氛围;开放的社会结构;不同文化的交汇。(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对理性精神的追寻;坚持民主自由平等;具有悲剧性和雄伟性。(任答三点即可)
(3)有利条件: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活动;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在交流中吸收和融合;罗马帝国的统一地中海地区。特点:多元融合;开放包容;文化中心不断转移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塑造了独特的地中海精神;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1)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推动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任意4点)
(2)①古希腊文化是西欧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根源和要素之一。
②古希腊雅典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古希腊古罗马在文学、史学、艺术、科学和体育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
⑤罗马法体系对后世欧洲和世界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任意3点)
5.(1)特点:内容上是对神的观照,全面体现宗教的思想权威;基本题材是圣经故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地位上是正统官方文学;目的上维护封建制度。
(2)作用:保留了西欧封建社会文化遗产;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思想、信仰和艺术创作的丰富多样性;为近现代欧洲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世俗文学宣扬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思想解放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