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2023·兰州市一模]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其出土的木质胡床、六曲屏风、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同类文物首次发现。其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这可以印证当时( )
A.武威地区手工业技术发达
B.儒家文化开始影响河西地区
C.各地区经济文化均衡发展
D.丝绸之路沿线民族交流交融
2.[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来自中原的物品 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
藏文化方面的物品 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
来自西方的物品 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粟特物品。
A.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
B.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
C.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D.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
3.[2023·杭州市高三质检]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其流行程度不分伯仲。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
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
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
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
4.[2023·呼和浩特市一模]西班牙画家苏巴朗(1598~1664)擅长静物画,他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下面这幅静物图中产自中国的瓷杯内,盛放着来自墨西哥可可制成的巧克力饮料,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
A.世俗画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
B.中国瓷器受到欧洲人的追捧
C.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D.欧美日常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5.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7.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8.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9.据载,唐朝大历五年(770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货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丝绸之路衰落 B.中外贸易发达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朝贡贸易的兴起
10.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1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范围
B.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
C.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D.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12.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
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方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方商人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降。19世纪中期,英国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兼论
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4分)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2023·兰州市一模]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其出土的木质胡床、六曲屏风、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同类文物首次发现。其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这可以印证当时( )
A.武威地区手工业技术发达
B.儒家文化开始影响河西地区
C.各地区经济文化均衡发展
D.丝绸之路沿线民族交流交融
解析:根据材料“其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可知,传统丝绸之路的繁荣将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武器装备和书写用品传入了地处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地区,体现了当时两地之间的民族交融,故选D项;材料并未说明墓葬出土的物品来自于吐谷浑当地手工业生产,无法体现武威地区手工业技术发达,排除A项;汉代儒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即已经影响到了河西走廊地区,排除B项;材料并未将吐谷浑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对比,无法体现均衡性,排除C项。
2.[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来自中原的物品 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
藏文化方面的物品 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
来自西方的物品 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粟特物品。
A.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
B.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
C.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D.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
解析:据材料“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可知,柴达木盆地出土了中原王朝、西藏地区、西方罗马、波斯等多种文物,说明该地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故选B项;材料仅仅提及一则与道教文化相关的文物,属于孤证,不能说明道教受到南北朝至隋唐各民族热烈追捧,排除A项;东罗马与波斯并没有将战争蔓延到柴达木地区,不符合该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的特征,排除C项;“全面有效”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3.[2023·杭州市高三质检]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其流行程度不分伯仲。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
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
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
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联系的加强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更多的茶叶输入到欧洲,促进了饮茶的普及,故选D项;“上层贵族”“下层普通民众”说明社会阶级差别没有淡化,排除A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且茶叶流行的原因与茶叶来自哪里无关,排除B项;“上层贵族……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劣质红茶”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没有缩小,排除C项。
4.[2023·呼和浩特市一模]西班牙画家苏巴朗(1598~1664)擅长静物画,他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下面这幅静物图中产自中国的瓷杯内,盛放着来自墨西哥可可制成的巧克力饮料,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
A.世俗画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
B.中国瓷器受到欧洲人的追捧
C.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D.欧美日常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解析:由材料“产自中国的瓷杯内,盛放着来自墨西哥可可制成的巧克力饮料”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物种交流促使欧洲商品种类增多,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故选C项;材料中只有一位画家的作品,不能得出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排除A项;静物画中无法体现出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追求,排除B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5.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解析:据材料“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可知,汉代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为此设置了一系列的驿站和类似的管理机构,以便确保国家政令在基层的畅通,故选D项;亭传邮驿是古代的文书传递系统,排除A项;丝绸之路是当时民间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排除B项;边疆稳定是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治理的结果,基层治理主要针对的是地方乡里组织,排除C项。
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解析:宋朝出口的主要商品“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都是手工业产品,出口量大,且政府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宋朝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故D项正确;从材料来看,宋朝进口的商品并非基本生产资料,故A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故B项排除;C项结论由材料无从得出,故排除。
7.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解析:明治维新期间,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故选A项;岩仓具视开始西化不等于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排除B项;明治维新改革促使社会习俗的转变,因果倒置,排除C项;D项是表象,而非实质,排除。
8.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解析:据材料“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广交会的创办有利于进一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扩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故选A项;建国初苏联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不需要再通过建立广交会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并且“突破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1992年才成为其观察员国,时间不符,排除D项。
9.据载,唐朝大历五年(770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货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丝绸之路衰落 B.中外贸易发达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朝贡贸易的兴起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的发达,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丝绸之路的衰落,也没有涉及政府贸易政策的信息,A、C两项均错误;题干材料与朝贡贸易的兴起无关,D项错误。
10.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解析:题干材料“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等”,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B项正确;西域都护府设置于西汉时期,C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于唐朝之前,D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项,排除。
1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范围
B.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
C.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D.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美洲、亚洲、非洲的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商品,在各洲之间流动,而完成这一商业活动的是欧洲的商人,说明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D项正确。
12.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故选C项;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这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的趋势是多样化,而不是一体化,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
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方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方商人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降。19世纪中期,英国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兼论
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制;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
(2)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