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19: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2.[2023·山东省高三联合质量测评,15]下表是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基本特征
表现一 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一体,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成为了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
表现二 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发展
表现三 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A.世界经济发展得益于新的经济秩序的确立
B.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
D.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框架构建
3.[2023·安徽淮北月考]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  )
A.源于两极格局解体的冲击
B.反映了世界全球化的趋势
C.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4.[2023·山东青岛开学考]下图为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变化图。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
B.经济全球化根源于贸易金融移民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D.贸易开放度决定移民与金融一体化程度
5.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6.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因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
A.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
B.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C.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
D.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
7.1952年,美国有1 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8.(2023·浙江6月·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9.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10.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11.“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美国( )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 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
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 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
12.近年来,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造成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此,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呼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表明(  )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普遍共识
B.中国推动世界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C.中国和平崛起后开始主导国际性事务
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这种全球化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4分)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解析:根据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上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意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多种力量的增长,而非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
2.[2023·山东省高三联合质量测评,15]下表是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基本特征
表现一 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一体,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成为了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
表现二 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发展
表现三 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A.世界经济发展得益于新的经济秩序的确立
B.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
D.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框架构建
解析:材料表明,冷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依存度越来越高,经济全球化程度更加深入,B正确;冷战结束直到今天,新的经济秩序没有完全确立,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政治一体化,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多边贸易框架,排除D。
3.[2023·安徽淮北月考]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  )
A.源于两极格局解体的冲击
B.反映了世界全球化的趋势
C.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解析:据材料“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可知,当今世界,全球治理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反映了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故选B项;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得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但材料的主旨是全球治理模式,并非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伟大构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当今世界依旧由发达国家主导,排除D项。
4.[2023·山东青岛开学考]下图为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变化图。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
B.经济全球化根源于贸易金融移民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D.贸易开放度决定移民与金融一体化程度
解析: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因战争和经济危机干扰,经济全球化受阻;二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复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及信息技术进步等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这说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选择A;经济全球化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贸易开放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D。
5.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表示反对,并认为宪法限制了日本作出国际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这反映出当时日本大国主义思潮抬头,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修改宪法无法阻挡”,故A项错误;材料仅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对1946年宪法表示反对,据此不能推断出日本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故D错误。
6.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因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
A.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
B.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C.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
D.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
解析:据材料“为免迁延生变……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可知,冷战期间要想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材料中的做法反映了与会国联合自强的迫切愿望,故选C项;《罗马条约》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且1999年欧元才启用,排除A项;《罗马条约》致力于发展经济,“高度政治互信”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共同联合发展以免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与应对石油危机无关,排除D项。
7.1952年,美国有1 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解析:“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说明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则看到了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消极影响,故选D项。
8.(2023·浙江6月·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在泰国曼谷成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确保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9.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至1985年,能源消耗量增长的倍数远大于人口增长的倍数,可见,人口增长带来了能源问题,提醒人们要重视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南北发展不平衡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这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排除D项。
10.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解析】根据材料“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可知,全球化有利于文化交流,故C项符合题意。
11.“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美国( )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 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
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 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
【解析】“我们担当国际领导”指的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说明美国打着“民主”和“自由”的口号谋求世界霸权,故C项正确。
12.近年来,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造成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此,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呼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表明(  )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普遍共识
B.中国推动世界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C.中国和平崛起后开始主导国际性事务
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解析】中国积极主动地呼吁其他国家加入到自然保护的队伍,体现了中国推动世界合作共赢,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这种全球化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摘编自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4分)
【答案】(1)主要因素: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6分)
(2)正确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于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又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