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揭阳月考]下表所示是1949年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拟定的文件。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年3月29日 美国国务院认为东南亚的资源丰富、地缘位置重要,应将其“视为由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日本构成的巨大新月形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12月23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拟定题为“美国对亚洲的立场”的文件,认为美国目前对东方的基本战略是战略防御:“阻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
A.国力相对下降,调整对外战略
B.推行遏制政策,谋求世界霸权
C.改变扶蒋政策,维护在华权益
D.调整对日政策,应对苏联威胁
2.[2023·山东二模]右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标题是《是的,就是这样》。该漫画反映了( )
A.苏联对抗北约的决心
B.美国维护霸权的手段
C.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D.冷战发生的主要背景
3.[2023·江苏连云港期中]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因为“自由世界”中还没有国家有能力将物体送上太空。由此,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这可以说明,冷战( )
A.推动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
B.促使美国迅速实现了登月计划
C.促进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
D.冲击两极格局导致多极化形成
4.[2023·淮南市高三二模]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
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6.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的防水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 )
A.强调欧洲集体自救 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 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
7.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8.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9.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该计划( )
A.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
B.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
C.直接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D.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
10.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
A.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11.(2023·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12. (2023·山东高考)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镇江)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揭阳月考]下表所示是1949年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拟定的文件。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年3月29日 美国国务院认为东南亚的资源丰富、地缘位置重要,应将其“视为由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日本构成的巨大新月形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12月23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拟定题为“美国对亚洲的立场”的文件,认为美国目前对东方的基本战略是战略防御:“阻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
A.国力相对下降,调整对外战略
B.推行遏制政策,谋求世界霸权
C.改变扶蒋政策,维护在华权益
D.调整对日政策,应对苏联威胁
解析:二战后,美国为谋求世界霸权,推行遏制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B正确;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排除A;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失去在华权益,排除C;材料未涉及调整对日政策,排除D项。
2.[2023·山东二模]右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标题是《是的,就是这样》。该漫画反映了( )
A.苏联对抗北约的决心
B.美国维护霸权的手段
C.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D.冷战发生的主要背景
解析:该漫画出现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主要讽刺对象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美国用“鞭子”即使用经济、军事恐吓等手段,控制“北约盟国”与苏联对抗,其目的在于维护自身霸权地位,B正确;该漫画描绘的主体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排除A;该漫画出现于“冷战”时期的苏联,主要内容是讽刺美国对“北约盟国”的控制,与欧洲联合无直接关联,排除C;该漫画涉及的是“冷战”现象,而不是其“发生的主要背景”,排除D。
3.[2023·江苏连云港期中]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因为“自由世界”中还没有国家有能力将物体送上太空。由此,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这可以说明,冷战( )
A.推动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
B.促使美国迅速实现了登月计划
C.促进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
D.冲击两极格局导致多极化形成
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苏处于冷战阶段,而材料“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体现了美苏冷战和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C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且该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迅速”的说法欠妥当,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多极化至今也只是趋势,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排除D。
4.[2023·淮南市高三二模]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
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解析:选项A与设问条件“外部背景”不符,排除。当时美国受到来自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竞争与挑战,两极格局中出现了经济与政治多极化趋势,B正确。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C错误,排除。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且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D错误,排除。
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解析:依据材料“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可知,二战对欧洲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二战后,为重振欧洲,必须走向联合来增强自己的实力,B项正确;“消除国家边界”与实际不符,排除A项;意识形态是针对社会主义而言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欧洲实力的增强,并不是保卫和平,排除D项。
6.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他认为:“如果欧洲经济还像今天这样,继续分裂成若干小的防水碎片的话,欧洲就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这一主张目的是( )
A.强调欧洲集体自救 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C.利用欧洲对抗苏联 D.建立美欧经济联盟
解析:据材料“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对欧洲的大规模经济援助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通过振兴欧洲经济以对抗苏联,故选C项;据材料“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可知不是强调欧洲集体自救,排除A项;这一计划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但美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动欧共体成立,排除B项;美国此举目的并不是为了与欧洲建立联盟,排除D项。
7.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解析】材料中“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说明1960年美国态度的转变主要是与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有关,故选C项。
8.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解析】根据材料“在1991年”“不流血的革命”“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A项正确;北约东扩是从1993年开始的,排除B项;东欧剧变是在1989年,排除C项;两德统一是在1990年,排除D项。
9.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该计划( )
A.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
B.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
C.直接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D.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
10.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
A.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解析】材料“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认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在于领导集团内部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严重忽视物质利益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私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认为亲资本主义联盟不是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排除D项。
11.(2023·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该项目在分发种子的同时把西方的观念传播给受助的民众,可以看出美国注重西方观念的宣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加强对第三世界地区的争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宣传,仍然属于冷战,美苏对抗并没有升级,排除A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B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2. (2023·山东高考)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年(美国)。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比较高,1961至1977年基本处于较低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1961—1975年处于越战期间,需长期支付军费,20世纪70年代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60、70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此时对外战争较之之前频度烈度有所增加,而题干中7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占比下降,不符逻辑,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包括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基于本国综合国力的变化,与题干中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镇江)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历程。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逐渐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立。美苏之间的对立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政治上,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而苏联则组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意图通过扶持西欧来遏制苏联,而苏联则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上,美国于1949年组建了北约,苏联于1955年组建了华约组织。最终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如选择1947年和1949年的相关信息可总结论题为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历程。根据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提出的相关措施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题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