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17 22: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老师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用三根小木棍首尾相连拼出一个三角形,三根小木棍的长度分别为5、9、10.5,并且只能对10.5的小木棍进行裁切(裁切后,参与拼图的小木棍的长度为整数),则同学们最多能拼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A.4 B.5 C.6 D.7
2.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DE,BF=CE,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后,仍不能使得△ABC≌△DEF(  )

A.AC=DF B.AC∥DF C.∠A=∠D D.AB=DE
3.如图,的两条中线AD、BE交于点F,若四边形CDFE的面积为17,则的面积是( )
A.54 B.51 C.42 D.41
4.已知中,是边上的高,平分.若,,,则的度数等于( )
A. B. C. D.
5.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6.如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7.如图,在正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E、F分别为上一点,且,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8.如图,在△ABC中,AB=BC,,点D是BC的中点,BF⊥AD,垂足为E,BF交AC于点F,连接DF.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3 B.∠2=∠3 C.∠3=∠4 D.∠4=∠5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EAF=∠BAD,若DF=1,BE=5,则线段EF的长为(  )
A.3 B.4 C.5 D.6
10.如图,∠DA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PC=AB+AC,若,则∠B的度数是(  )
A.100° B.105° C.110° D.1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8cm,设第三边中线的长为cm,则的取值范围是
12.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
(1)当与满足 的关系时,;
(2)当时, .

13.我们把两个不全等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一对偏等积三角形.已知与是一对面积都等于的偏等积三角形,且,,那么的长等于 (结果用含和的代数式表示).
14.如图,在中,,以为斜边作,,E为上一点,连接、,且满足,若,,则 的长为 .

15.如图,和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五边形面积为,求 .
16.如图,已知等边△ABC,AB=6,点D在AB上,点F在AC的延长线上,BD=CF,DF交BC于点P,作DE⊥BC与点E,则EP的长是 .
17.如图,等腰中,,,为内一点,且,,则 .

18.如图,在,中,,,,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以下四个结论

①;②; ③; ④.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把正确结论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
19.(8分)已知:,求作一个,使,且.
20.(8分)如图,在Rt ABC中,∠BAC=90°,∠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
(1) 求∠AOE得度数; (2) 求证:AC=AE+CD.
21.(10分)在四边形中,,,是上一点,是延长线上一点,且.
(1)试说明:;
(2)在图中,若,,在上且,试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所归纳结论;
(3)若,,G在上,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结论仍然成立?(只写结果不要证明).
22.(10分)已知线段直线于点,点在直线上,分别以,为边作等边和△ADE,直线交直线于点.
(1)当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1,试说明:
(ⅰ).
(ⅱ).
(2)当点F在线段延长线上时,如图2,请写出线段,,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3.(10分)在中,,分别过点A、B两点作过点C的直线m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E.
(1)如图1,当,点A、B在直线m的同侧时,求证:;
(2)如图2,当,点A、B在直线m的异侧时,请问(1)中有关于线段、和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给出正确结论,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A、B在直线m的同侧时,一动点M以每秒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同时另一动点N以每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分别过点M和点N作于P,于Q.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与全等?
24.(12分)在等边的顶点,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由向和由向爬行,经过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处,请问:
(1)如图1,爬行过程中,和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2,当蜗牛们分别爬行到线段,的延长线上的,处时,若的延长线与交于点,其他条件不变,蜗牛爬行过程中的大小将会保持不变,请你证明:;
(3)如图3,如果将原题中“由向爬行”改为“沿着线段的延长线爬行,连接交于”,其他条件不变,求证:.
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从10.5的小木棍上裁剪的线段长度为x,
则,即,
∴整数x的值为5、6 、7 、8、9、10,
∴同学们最多能做出6个不同的三角形木架.
故选:C.
2.A
【分析】根据AB∥DE证得∠B=∠E,又已知BF=CE证得BC=EF,即已具备两个条件:一边一角,再依次添加选项中的条件即可判断.
【详解】∵AB∥DE,
∴∠B=∠E,
∵BF=CE,
∴BF+FC=CE+FC,
∴BC=EF,
若添加AC=DF,则不能判定△ABC≌△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
若添加AC∥DF,则∠ACB=∠DFE,可以判断△ABC≌△DEF(ASA),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A=∠D,可以判断△ABC≌△DEF(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AB=DE,可以判断△ABC≌△DEF(SAS),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分析】连接CF,依据中线的性质,推理可得 ,进而得出 ,据此可得结论.
【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CF,
∵△ABC的两条中线AD、BE交于点F,
∴,
∴,
∵BE是△ABC的中线,FE是△ACF的中线,
∴,,
∴,
同理可得,,
∴,
∴,
故选:B.
4.D
【分析】题目由于在三角形中未确定大小,所以需要进行分类讨论:(1),作出符合题意的相应图形,由图可得:,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在中,,故可得;(2)时,由图可得:,,在中,,故可得;综上可得:.
【详解】解:(1)如图1所示:时,
图1
∵CD是AB边上的高,
∴,,
∵,,
∴,
∵CE平分,
∴,
在中,,
∴;
(2)如图2所示:时,
图2
∵CD是AB边上的高,
∴,,
∵,,
∴,
∵CE平分,
∴,
在中,,
∴;
综合(1)(2)两种情况可得:.
故选:D.
5.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分别延长与交于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可证明,得到,求面积最大值转化成求线段的最大值即可,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
【详解】分别延长与 交于点, 作交 延长线于点 ,

∵平分, ,
∴,,
又∵,
∴,
∴,,
∵,
∴,
∴,
∵,
∴当点重合时,最大,最大值为,
∴,
故选:.
6.D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逐一选项判断即可.
【详解】解:在和中,

∴≌(),故选项A正确,不合题意;
连接,
∵≌(),
∴,
∴,
∵,
∴,
∴,故选项C正确,不合题意;
∵,证不出,
∴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在和中,
∴≌(),故选项B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利用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四边形是正方形,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在和中

∴(SAS).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故选:B.
8.A
【分析】如图,过点C作BC的垂线,交BF的延长线于点G,则,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推出,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推出,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过点C作BC的垂线,交BF的延长线于点G,则,即
在和中,
点D是BC的中点
在和中,
故选:A.
9.B
【分析】在BE上截取BG=DF,先证△ADF≌△ABG,再证△AEG≌△AEF即可解答.
【详解】在BE上截取BG=DF,
∵∠B+∠ADC=180°,∠ADC+∠ADF=180°,
∴∠B=∠ADF,
在△ADF与△ABG中

∴△ADF≌△ABG(SAS),
∴AG=AF,∠FAD=∠GAB,
∵∠EAF=∠BAD,
∴∠FAE=∠GAE,
在△AEG与△AEF中

∴△AEG≌△AEF(SAS)
∴EF=EG=BE﹣BG=BE﹣DF=4.
故选:B.
10.A
【分析】在射线AD上截取,连接PM,证明,可得,,然后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如下图,在射线AD上截取,连接PM,
∵PA平分,
∴ ,
在和中,

∴,
∴,.
∵,
∴,
∴.
∵PC平分,
∴.
如下图,延长MB,PC交于点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0°-∠PCA=2∠PCA-60°,
∴,
∴.
故选:A.
二、填空题
11.3<x<5
【分析】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先说明△ABD≌△CDM,得到CM=AB=8,再求出2AD的范围,最后求出AD的范围.
【详解】
解:如图:AB=8,AC=2,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
在△ABD和△CDM中,
∴△ABD≌△MCD(SAS),
∴CM=AB=8.
在△ACM中:8-2<2x<8+2,
解得:3<x<5.
故答案为3<x<5.
12.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分,可得,再由两直线平行线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可得即可解答;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1)解:平分,


当时,,
故答案为:;
(2)解:平分,平分,


,
当时,

故答案为:
13.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由面积相等可得相应等式,作出三角形的高,作出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如图:,过作于,过作 交延长线于,延长到使





故答案为:.
14.
【分析】延长至O点,使得,连接,先证明,再证明,问题随之得解.
【详解】延长至O点,使得,连接,如图,

∵,
∴,
∵,,
∴△ADO≌△ADE,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15.
【分析】过点作,且,连接、,交于点,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则,,则,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作,且,连接、,交于点,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和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则
∴,
∴,





∴五边形面积

故答案为:2.
16.3
【详解】如图,过点D作DH∥AC交BC于H,
∵△ABC是等边三角形,
∴△BDH也是等边三角形,
∴BD=HD,
∵BD=CF,
∴HD=CF,
∵DH∥AC,
∴∠PCF=∠PHD,
在△PCF和△PHD中,
∴△PCF≌△PHD(AAS),
∴PC=PH,
∵△BDH是等边三角形,DE⊥BC,
∴BE=EH,
∴EP=EH+HP= BC,
∵等边△ABC,AB=6,
∴EP=╳6=3.
故答案是:3.
17.
【分析】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延长交 的角平分线于点,连结,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出,,进而得出,利用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根据角的和差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结合平角定义求出,利用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求解即可.
【详解】如图,延长交 的角平分线于点,连接.

平分,,

,,



在和中,


,,






在和中,





故答案为:.
18.①③④
【分析】由 ,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从而得出三角形 与三角形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本选项正确;由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进而得到 ,本选项不正确;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到,本选项正确;利用周角减去两个直角可得答案;
【详解】解: ,
即:
在 和 中
,本选项正确;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本选项不正确;
即,
∴,本选项正确;
,本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三、解答题
19.解:如图
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E,再在AE上截取,交AE于点D,连接BD,CD即可得到△BCD.
20.(1)解:∵,
∴,
∵平分,平分,
∴,,
∵是的外角,
∴;
(2)证明: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在和中,

∴ ,
∴,
∵,
∴,
∴,
∴,
∵平分,
∴,
在和中

∴ ,
∴,
∵,
∴.
21.(1),

(2)猜想:
由(1)可知,
,,

得证;
(3)当成立
由(1)可知,
,,

得证.
22.(1)(ⅰ)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ⅱ),
,.
直线,
,,.
点,,在一条线上,,




,即;
(2)解:同理证明,
,,,


,即.
23.(1)证明:∵,
∴,
∵于D,于E,
∴,,
∴,
在和中,

∴,
∴,,
∴;
(2)解:结论:;
理由:∵,,
∴,
∵,
∴,
∴,
在和中,

∴,
∴,,
∴;
(3)解:①当时,点M在上,点N在上,如图,

∵,
∴,
解得:,不合题意;
②当时,点M在上,点N也在上,如图,

∵,
∴点M与点N重合,
∴,
解得:;
③当时,点M在上,点N在上,如图,

∵,
∴,
解得:;
④当时,点N停在点A处,点M在上,如图,

∵,
∴,
解得:;
综上所述:当或14或16秒时,与全等.
24.(1)解:,理由如下:
为等边三角形,
,,
由题意得:,
在和中,



(2)证明如下:由(1)可知,

,,

(3)证明:过点作交于,

为等边三角形,
为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