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细菌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
教材内容 分 析 《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着重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次着重章节。 第五单元即《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着重为了介绍除七年级上、下册学习了的植物、人之外的动物和微生物,而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是微生物界的重要组成局部,和学习动植物和人等生物不同,了解细菌更有利于从微观领域去了解生物世界,体会生物界的丰富多样,为第六单元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利用希沃白板,班班通一体机,希沃展台等设备展示图片,视频及链接等信息资源,并联系生活实际和跨学科联合如:借助物理学科内的放大镜无法观察到细菌,只有显微镜才能观察等,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菌结构微小及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进而分析讨论和归纳和总结细菌细胞的结构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和探索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说明了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想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情景导入 逐一导入图片,同时提示学生自习观察图片所示的是什么 图片导入“针尖上的细菌”(电子显微镜下,针尖上的细菌照片) 教师:归纳学生的分析,并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 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将细菌和针尖的比拟,学生能体会到细菌次体的微小。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设问、自主阅读 教师:设问“那么如此微小的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 又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呢 ”,“腐败肉汤中大量的细菌是怎样发生的 ”将问题投影在屏幕上之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8-59页“细菌的发现”相关课文,找寻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 投影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所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小组讨论 教师:仔细聆听每小组同学的回答后,对其中优秀的回答给予表彰鼓励,而其中欠缺的地方给予纠正。随后,导入列文·虎克及其制造的显微镜的图片,并对此局部做适当弥补。 图片导入:导入列文·虎克及其显微镜的图片列文·虎克显微镜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产生以及侧面验证细菌形态的微小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导入下一教学目标: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师: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肉汤里的细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装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景(投影展示图片)。同学们看得清楚吗 学生:看见一点一点的。 教师:嗯,没错。细菌的第一次形态特点就是细菌实在是太小了,我们用的光学显微镜即便放到最大也无法看清楚,所以我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它的具体形态结构和繁殖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和繁殖情况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菌巴斯德: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巴士消毒法;“微生物学之父”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找出相关知识点。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互动思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讨,从中体现出学生的了解情况。以此期望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不足之处是还应更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能力。另外本节课学生的活动量欠缺,如果能够让学生亲自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估计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