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真题】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考真题】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17 19:41:46

文档简介

【高考真题】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
一、单选题
(2024·广东)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Ⅳ)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
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
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劳动力大量回流
②政策支持与激励
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
④旺盛的市场需求
⑤适宜的气候条件
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1.A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从1984年到2021年,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区的降水量增加,气温呈下降趋势,种植区砾石含量增加,种植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据材料可知,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葡萄种植区项海拔较低的地区扩展。故可以判断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土壤更加贫瘠地区。A正确。
故答案为:A。
2.决定葡萄种植规模扩大的主导要素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企业示范效应也可以使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劳动力大量回流为葡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劳动力保障,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保障葡萄品质的重要要素,但不是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新增葡萄种植区向土壤更贫瘠地区扩展。D②④⑥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7-9月相比,2-4月西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答案】3.B
4.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向下的长波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的热量越多。通常情况下,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
3.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大热量还给地面。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等。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2-4月西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由于2-4月降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所以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植被带对应热带季风气候,7-9月降水量远大于2-4月,A错误;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错误;2-4月相比于7-9月西双版纳更远离太阳直射点,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4.由材料可知,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有季节变化,这表明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A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正值,即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中地面损失热量。林冠层有效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大气的一个热源,是林冠层向大气提供热源,BC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差值夏季较小,冬季较大,这说明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层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广东)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
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
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
【答案】5.B
6.A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营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营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
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
5.根据材料可知,该片区原位工业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过持续更新改造,成为了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说明该片区布局文化馆的最有利的条件是由较多闲置的工业用地可供使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6.据材料可知,经过改造,该片区已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可以推断,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休闲游憩功能,文化区对水源供给、物流运输和生态保育影响相对较小。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广东)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7.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8.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答案】7.C
8.C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1)对上海市的影响
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城市的影响
7.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数值增大,说明上海都市圈的城市分工程度越来越高,表明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信息交流大幅提升,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显著增强,中心城市制造业减少,小城市(外围城市)制造业增加,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C正确。
故答案为:C。
8.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兰州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数值增大,合肥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数值减小。故可以判断兰州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加,但其都市圈地域范围不一定扩大;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减弱,都市圈的城市数量不会增多;由于合肥距离上海市较近,受上海市都市圈的影响,其都市圈分工指数降低。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广东)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下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
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
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
10.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  )
①植被覆盖度更低
②入海的径流更少
③海水的盐度更低
④波浪的动力更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B
10.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主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①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
(4)地形地势
①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9.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甲地附近海域受来自极地的寒流影响,气温较低,附近海域常年被海冰覆盖,发育极地气候峡湾;而乙地受北大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形成了温带气候峡湾,B正确。
故答案为:B。
10.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区域的有机物多少。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之所以的积累速率比温带气候峡湾低,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与温带气候峡湾相比,入海径流更少、植被覆盖率更低、波浪的动力更大,海水的盐度对有机碳积累速率影响较小。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左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右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1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石芽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
峰丛 多个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
峰林 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
孤峰 单个孤立的山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
11.溶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及重力崩塌形成的。石灰岩地区受流水侵蚀,下切深沟,形成地下暗河,流水溶蚀(化学溶蚀)进一步使地下暗河加深、加宽,而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最终形成溶洞。溶洞的形成与冰川作用和风力作用关系不大。B①②⑤正确。
故答案为:B。
12.粉砂质黏土属于流水沉积物,是流水堆积的产物。溶洞中存在粉砂质黏土可能来自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堆积。洞顶的滴水化学沉淀物应该是石灰岩(碳酸钙),洞内石灰岩崩塌物应该是岩石碎屑物,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包含文化遗迹,不是黏土。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态。
13.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14.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答案】13.C
14.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冷锋
【解析】【点评】锋的分类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移近 暖气团主动移近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相同点 气团位置 (1)冷气团密度大在下;(2)暖气团密度小在上;(3)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大
不同点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都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带宽窄 雨带较窄 雨带较宽 雨带最宽
降水 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阵性 时间长强度小,持续性 时间最长
移动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原地徘徊
锋面坡度 坡度最大 坡度较小 坡度最小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爬升 缓缓上滑

例 侧


锋面
符号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 阴天、降雨、持续性降水 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取代原有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晴) 暖气团取代原有冷气团位置,气温升高,气压升降低,天气转晴(暖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6-7月长江中下游);昆明准静止锋(冬):贵阳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
13.由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下行气流来自高山上的冰川,上行气流来自海拔较低的低地(河湖),两股气流相遇的P处,会形成锋面,暖湿的上行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易于水汽凝结,降水的概率会增加;下行气流遇到上行气流的阻挡,下沉受阻,大气下沉气流减弱,P低在谷底,不会减弱焚风效应,大气的运动对冰面的流水作用没有影响。C正确。
故答案为:C。
14.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增强,来自高海拔地区的冷气流下沉增强,会使上行气流被抬升,P地附近降水的强度会增大,年降水量会趋向增加,由于上行气流受下行气流的影响,湖泊效应会减弱,P地附近不存在冰川,该地气温变化较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广东)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道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演遗址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左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右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右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
16.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答案】15.B
16.D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15.根据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可知,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冬至日时,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夏至日时,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结合图中的方位信息,该地冬至日的日出方位应该在东南方向,夏至日的日出方位应该在东北方向,且从D5看日出的方位,冬至日的日出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应该和夏至日日出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相等,且两天日出方位线分居在正东方向的两侧,故该地夏至日日出方位应该是图中所示的红线。
结合图中的信息看,B正确。
故答案为:B。
16.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增大,极圈的度数变小,极昼极夜区(寒带)变大,但赤道上仍是昼夜等长,春分、秋分日出时间仍是地方时6:00,日落时间仍是地方时18:00,由于极昼极夜范围增大,因此非极昼极夜区的昼长年变化增大,即夏半年昼长变大,冬半年昼长变小。因此该地夏至日经历更长的昼长,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4·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下图示意松术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
(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
【答案】(1)松木岛化工企业的原料丰富,松木岛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租金较低,临海海运便利,陆地交通便利等。
(2)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3)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产业基础、劳动力、地租水平、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文资料,松木岛临海,具有化工企业的原料优势,该岛经济相对落后,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优势,该岛临海,海运便利,有归宿公路经过该岛,陆路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松木岛化工企业的原料丰富,松木岛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租金较低,临海海运便利,陆地交通便利等。
(2)园区帮扶S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奔着优势发挥、问题解决等方面需求有效措施。据材料可知,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故园区可以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故答案为: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3)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的优劣的比较,主要从交通条件、环境方面进行评价,由图可知,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故答案为: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点评】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18.(2024·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下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
【答案】(1)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流水的搬运,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方集聚,由于该地处地层中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着水流沿着裂隙下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而后污染物随着地下水进一步下渗到煤层采空区,煤炭采空区下层为不透水层,使得污染物在采空区富集。
(2)采空区储水,承受一定的压力,有利用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缓地面沉降;采空区蓄水,通过上层岩层过滤,减少污染,水质较好,大量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有利于该地水资源安全;采空区储存地下水,使得该地的地下水变得丰富,有利于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的荒漠化面积,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由于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搬迁。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主要从水循环各环节相互补给进行叙述。由图可知,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流水的搬运,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方集聚,由于该地处地层中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着水流沿着裂隙下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而后污染物随着地下水进一步下渗到煤层采空区,煤炭采空区下层为不透水层,使得污染物在采空区富集。
(2)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主要从环境效益、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空区储水,承受一定的压力,有利用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缓地面沉降;采空区蓄水,通过上层岩层过滤,减少污染,水质较好,大量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有利于该地水资源安全;采空区储存地下水,使得该地的地下水变得丰富,有利于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的荒漠化面积,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由于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搬迁。
【点评】 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19.(2024·广东)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
(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
(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i、ii、iii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
(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
【答案】(1)甲:断层构造,乙:背斜构造;
乙处地层年代的形成早于甲处地层。
甲处地表剥蚀作用强度比乙处更高。
(2)在i阶段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在ii阶段芒硝脱水形成硫硝钠;在iii阶段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
(3)一天中气温降低,湿度升高时段,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使得岩石裂隙增大;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时段,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由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在气温、湿度日周期变化影响下,岩石裂隙反复进行硝化、反硝化,使得牛角寨大佛的岩石的裂缝逐渐增大,最终可能使石像毁损。
【知识点】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地地下岩层不连续,存在断裂面,断裂面两侧岩层不是同一年代的,为断层构造;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根据沉积岩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新形成沉积岩覆盖在老岩层之上,图中信息显示甲处的断层切断了J3P、J3S岩层,说明甲处的断层的形成在乙地背斜之后。乙地附近为背斜构造,其遭受了侵蚀,复原地层后可以判断,岩层由早到晚依次是J2S、J3S、J3P,故甲处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晚于乙地附近的地层。甲处附近存在断层(龙泉山断层),岩石破碎,岩石抗风化侵蚀作用弱,易被剥蚀,而乙地附近岩石没有断层,岩石是连续的,相对不易被侵蚀。
(2)根据材料可知,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使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由上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在i阶段温度缓慢下降,湿度缓慢升高,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在ii阶段温度快速上升,湿度快速降低,芒硝脱水形成硫硝钠;在iii阶段温度快速下降,湿度快速上升,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
(3)根据题意可知, 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 。据上图可知,一天中气温降低,湿度升高时段,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使得岩石裂隙增大;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时段,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由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在气温、湿度日周期变化影响下,岩石裂隙反复进行硝化、反硝化,使得牛角寨大佛的岩石的裂缝逐渐增大,最终可能使石像毁损。
【点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1 / 1【高考真题】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卷
一、单选题
(2024·广东)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Ⅳ)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
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
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劳动力大量回流
②政策支持与激励
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
④旺盛的市场需求
⑤适宜的气候条件
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7-9月相比,2-4月西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2024·广东)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
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
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
(2024·广东)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2008年 2015年 2019年
上海都市圈 3.45 5.21 6.54
兰州都市圈 2.20 2.36 2.78
合肥都市圈 2.16 0.81 0.97
7.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8.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2024·广东)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下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
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
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
10.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  )
①植被覆盖度更低
②入海的径流更少
③海水的盐度更低
④波浪的动力更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左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右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1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态。
13.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14.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2024·广东)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道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演遗址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左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右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右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
16.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4·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下图示意松术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
(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
18.(2024·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下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
19.(2024·广东)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
(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
(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i、ii、iii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
(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从1984年到2021年,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区的降水量增加,气温呈下降趋势,种植区砾石含量增加,种植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据材料可知,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葡萄种植区项海拔较低的地区扩展。故可以判断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土壤更加贫瘠地区。A正确。
故答案为:A。
2.决定葡萄种植规模扩大的主导要素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企业示范效应也可以使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劳动力大量回流为葡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劳动力保障,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保障葡萄品质的重要要素,但不是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新增葡萄种植区向土壤更贫瘠地区扩展。D②④⑥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向下的长波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的热量越多。通常情况下,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
3.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大热量还给地面。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等。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2-4月西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由于2-4月降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所以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植被带对应热带季风气候,7-9月降水量远大于2-4月,A错误;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错误;2-4月相比于7-9月西双版纳更远离太阳直射点,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4.由材料可知,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有季节变化,这表明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A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正值,即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中地面损失热量。林冠层有效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大气的一个热源,是林冠层向大气提供热源,BC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差值夏季较小,冬季较大,这说明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层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5.B
6.A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营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营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
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
5.根据材料可知,该片区原位工业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过持续更新改造,成为了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说明该片区布局文化馆的最有利的条件是由较多闲置的工业用地可供使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6.据材料可知,经过改造,该片区已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可以推断,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休闲游憩功能,文化区对水源供给、物流运输和生态保育影响相对较小。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7.C
8.C
【知识点】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1)对上海市的影响
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受辐射城市的影响
7.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数值增大,说明上海都市圈的城市分工程度越来越高,表明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信息交流大幅提升,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显著增强,中心城市制造业减少,小城市(外围城市)制造业增加,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C正确。
故答案为:C。
8.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兰州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数值增大,合肥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数值减小。故可以判断兰州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加,但其都市圈地域范围不一定扩大;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减弱,都市圈的城市数量不会增多;由于合肥距离上海市较近,受上海市都市圈的影响,其都市圈分工指数降低。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主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①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
(4)地形地势
①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9.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甲地附近海域受来自极地的寒流影响,气温较低,附近海域常年被海冰覆盖,发育极地气候峡湾;而乙地受北大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形成了温带气候峡湾,B正确。
故答案为:B。
10.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区域的有机物多少。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之所以的积累速率比温带气候峡湾低,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与温带气候峡湾相比,入海径流更少、植被覆盖率更低、波浪的动力更大,海水的盐度对有机碳积累速率影响较小。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
类型 名称 景观特点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石芽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
峰丛 多个山峰有明显的基座相连
峰林 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
孤峰 单个孤立的山峰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
11.溶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及重力崩塌形成的。石灰岩地区受流水侵蚀,下切深沟,形成地下暗河,流水溶蚀(化学溶蚀)进一步使地下暗河加深、加宽,而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最终形成溶洞。溶洞的形成与冰川作用和风力作用关系不大。B①②⑤正确。
故答案为:B。
12.粉砂质黏土属于流水沉积物,是流水堆积的产物。溶洞中存在粉砂质黏土可能来自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堆积。洞顶的滴水化学沉淀物应该是石灰岩(碳酸钙),洞内石灰岩崩塌物应该是岩石碎屑物,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包含文化遗迹,不是黏土。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冷锋
【解析】【点评】锋的分类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移近 暖气团主动移近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相同点 气团位置 (1)冷气团密度大在下;(2)暖气团密度小在上;(3)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大
不同点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都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带宽窄 雨带较窄 雨带较宽 雨带最宽
降水 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阵性 时间长强度小,持续性 时间最长
移动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原地徘徊
锋面坡度 坡度最大 坡度较小 坡度最小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爬升 缓缓上滑

例 侧


锋面
符号
※天气
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 阴天、降雨、持续性降水 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取代原有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晴) 暖气团取代原有冷气团位置,气温升高,气压升降低,天气转晴(暖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6-7月长江中下游);昆明准静止锋(冬):贵阳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
13.由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下行气流来自高山上的冰川,上行气流来自海拔较低的低地(河湖),两股气流相遇的P处,会形成锋面,暖湿的上行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易于水汽凝结,降水的概率会增加;下行气流遇到上行气流的阻挡,下沉受阻,大气下沉气流减弱,P低在谷底,不会减弱焚风效应,大气的运动对冰面的流水作用没有影响。C正确。
故答案为:C。
14.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增强,来自高海拔地区的冷气流下沉增强,会使上行气流被抬升,P地附近降水的强度会增大,年降水量会趋向增加,由于上行气流受下行气流的影响,湖泊效应会减弱,P地附近不存在冰川,该地气温变化较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5.B
16.D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15.根据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可知,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冬至日时,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夏至日时,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结合图中的方位信息,该地冬至日的日出方位应该在东南方向,夏至日的日出方位应该在东北方向,且从D5看日出的方位,冬至日的日出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应该和夏至日日出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相等,且两天日出方位线分居在正东方向的两侧,故该地夏至日日出方位应该是图中所示的红线。
结合图中的信息看,B正确。
故答案为:B。
16.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增大,极圈的度数变小,极昼极夜区(寒带)变大,但赤道上仍是昼夜等长,春分、秋分日出时间仍是地方时6:00,日落时间仍是地方时18:00,由于极昼极夜范围增大,因此非极昼极夜区的昼长年变化增大,即夏半年昼长变大,冬半年昼长变小。因此该地夏至日经历更长的昼长,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松木岛化工企业的原料丰富,松木岛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租金较低,临海海运便利,陆地交通便利等。
(2)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3)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产业基础、劳动力、地租水平、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文资料,松木岛临海,具有化工企业的原料优势,该岛经济相对落后,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优势,该岛临海,海运便利,有归宿公路经过该岛,陆路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松木岛化工企业的原料丰富,松木岛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租金较低,临海海运便利,陆地交通便利等。
(2)园区帮扶S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奔着优势发挥、问题解决等方面需求有效措施。据材料可知,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故园区可以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故答案为: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3)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的优劣的比较,主要从交通条件、环境方面进行评价,由图可知,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故答案为: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点评】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18.【答案】(1)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流水的搬运,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方集聚,由于该地处地层中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着水流沿着裂隙下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而后污染物随着地下水进一步下渗到煤层采空区,煤炭采空区下层为不透水层,使得污染物在采空区富集。
(2)采空区储水,承受一定的压力,有利用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缓地面沉降;采空区蓄水,通过上层岩层过滤,减少污染,水质较好,大量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有利于该地水资源安全;采空区储存地下水,使得该地的地下水变得丰富,有利于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的荒漠化面积,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由于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搬迁。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主要从水循环各环节相互补给进行叙述。由图可知,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流水的搬运,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方集聚,由于该地处地层中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着水流沿着裂隙下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而后污染物随着地下水进一步下渗到煤层采空区,煤炭采空区下层为不透水层,使得污染物在采空区富集。
(2)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主要从环境效益、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空区储水,承受一定的压力,有利用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缓地面沉降;采空区蓄水,通过上层岩层过滤,减少污染,水质较好,大量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有利于该地水资源安全;采空区储存地下水,使得该地的地下水变得丰富,有利于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的荒漠化面积,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由于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搬迁。
【点评】 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19.【答案】(1)甲:断层构造,乙:背斜构造;
乙处地层年代的形成早于甲处地层。
甲处地表剥蚀作用强度比乙处更高。
(2)在i阶段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在ii阶段芒硝脱水形成硫硝钠;在iii阶段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
(3)一天中气温降低,湿度升高时段,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使得岩石裂隙增大;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时段,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由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在气温、湿度日周期变化影响下,岩石裂隙反复进行硝化、反硝化,使得牛角寨大佛的岩石的裂缝逐渐增大,最终可能使石像毁损。
【知识点】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地地下岩层不连续,存在断裂面,断裂面两侧岩层不是同一年代的,为断层构造;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根据沉积岩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新形成沉积岩覆盖在老岩层之上,图中信息显示甲处的断层切断了J3P、J3S岩层,说明甲处的断层的形成在乙地背斜之后。乙地附近为背斜构造,其遭受了侵蚀,复原地层后可以判断,岩层由早到晚依次是J2S、J3S、J3P,故甲处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晚于乙地附近的地层。甲处附近存在断层(龙泉山断层),岩石破碎,岩石抗风化侵蚀作用弱,易被剥蚀,而乙地附近岩石没有断层,岩石是连续的,相对不易被侵蚀。
(2)根据材料可知,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使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由上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在i阶段温度缓慢下降,湿度缓慢升高,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在ii阶段温度快速上升,湿度快速降低,芒硝脱水形成硫硝钠;在iii阶段温度快速下降,湿度快速上升,硫硝钠吸水形成芒硝。
(3)根据题意可知, 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 。据上图可知,一天中气温降低,湿度升高时段,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使得岩石裂隙增大;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时段,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由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在气温、湿度日周期变化影响下,岩石裂隙反复进行硝化、反硝化,使得牛角寨大佛的岩石的裂缝逐渐增大,最终可能使石像毁损。
【点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