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单选题
1.晋代挚虞作《畿服经》中记载:“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兼记故城遗址现状,并附以按语、考证,对河道经过的大小地名,名胜古迹,记载尤详。”这说明当时( )
A.人们注意到遗址的重要价值 B.有识之士呼吁社会重视古文化传承
C.遗址与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 D.地理学家的文物保护知识相当丰富
2.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 B.标志着宏观调控的开始
C.满足了精英群体的文化诉求 D.开启了欧洲教育世俗化
3.后周世宗时,著名儒者田敏刻印了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30卷,并公开售卖。有人曾经控告他擅自动用卖书钱千万。据此可推断出( )
A.政府对文化事业实行垄断 B.雕版印刷术成熟于五代
C.印刷出版业形成一定规模 D.书籍刻印行业逐渐兴起
4.汉武帝诏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宋代正式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在各路设置提举学事司,掌管“一路州县学政”。这些举措( )
A.提升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B.助推了科举制的完善
C.便利了文化的传承发展 D.促成了文化的世俗化
5.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由明嘉靖年间的范钦所建。阁内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不少已成为海内孤本;阁内保存了一部分雕版,弥补了明代古籍雕版存世极少的遗憾。据此可知,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 )
A.奠定了近代出版业大发展的基础 B.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
C.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 D.得益于当时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6.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 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7.1753年,大英博物馆正式诞生。从博物馆成立到19世纪初,博物馆的书籍和手稿收藏主要源于私人捐赠。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议会对大英博物馆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书籍、手稿和各种珍奇古物。议会这一做法意在( )
A.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B.保存世界优秀文化遗产
C.提升英国的国家形象 D.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8.1903年大英博物馆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1911年委任第一位讲解员。20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成立了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这些举措( )
A.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B.提高了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
C.改变了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方向 D.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
9.19世纪末,博物馆在西方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体系,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博物馆对全社会而言还是个陌生名词,由少数精英推动的建设博物馆进而实施公共教育以开启民智的事业阻力重重,“古物公有公藏”等政策建议遭遇广泛非议。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博物馆建设缺乏政府支持 B.文物收藏事业萧条
C.民众的公共文化意识薄弱 D.对外交流渠道堵塞
10.2024年2月2日至4月14日,辽宁省博物馆为观众奉上《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用精美的龙文物来阐释龙文化的内涵。也希望通过此展览能激发观众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这说明博物馆( )
A.全方位向公众普及自然领域知识 B.是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C.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 D.成为进行国民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德智体美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三大改造”时期,提出要培养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四有”新人理论;十八大后,党和国家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
A.注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B.适应了巩固政权的需要
C.旨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D.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12.晚清出版的报刊在议论时政之余,增加了大量的述异、猎奇内容,其中又以图文结合的画报出版为代表,如《点石斋画报》在当时就颇受欢迎。据此可知,画报的流行( )
A.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宣传了近代的启蒙思想
C.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D.说明低俗文化市场广大
13.明清时期广西的书院发展与中央在西南地区实施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政策交织运行,王阳明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建南宁敷文书院,后历任流官都曾重修敷文书院。明清两朝,地方兴学之风自东向西逐渐扩展,形成了独特的广西书院文化景观。明清时期广西书院的建设( )
A.旨在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B.促进了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
C.体现了儒学渗透民众生活 D.有助于构筑大一统思想意识
14.翻译书籍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机构不具备培养翻译人才职能的是( )
①提督四夷馆 ②京师图书馆 ③京师同文馆 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1912—1962年间,殖民地题材的影片有900多部。电影中往往设置了“文明人”和“野蛮人”两种冲突角色,以文明对立和斗争呈现“文明使命”的愿景。这说明( )
A.殖民地解放成为国际关注热点 B.科技进步推动了殖民扩张进程
C.电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 D.美、苏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夺激烈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旅京山东人士受危机意识和乡缘观念的驱使,创办了《山东杂志》。其发刊词指出:“《山东杂志》何为而作也?乃为东人筹生活之计、自全之策,而广集事汇、兼为论说,偏陲之父老子弟,使易其积习,以免于危亡也。”杂志由山东同乡集股经营,初次召集时,“大众非常踊跃,认百股者三人,其余十股至五十股不等,约计已集约在千股以上”。杂志在山东省内的东牟公学、济宁公立阅报所以及各府中学堂等地广设代派处,还采取“代销杂志十份以上者酌提一成”等办法促销。杂志的载文分为十类,即论说、朝政、学务、民风、吏治、实业、交涉、要闻、轶事、杂录。杂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野心和手段进行揭露,对清廷的吏治腐败和对内昏庸、对外出卖国家利权的事实进行批判。
——摘编自孙向群等《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山东杂志>评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杂志》创办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概括《山东杂志》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时代价值。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图书馆分为国立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国立图书馆包括教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大型图书馆。教区图书馆读者以神职人员和绅士、内科医生、律师、学者等社会中上层人士为主;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者和学生,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大型图书馆有特尼森图书馆、皇家图书馆、爱丁堡律师图书馆、不列颠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虽然馆藏丰富并且向公众开放,但是由于集中在首都伦敦和少数大城市,入馆手续复杂,因而其实际服务范围限于上流阶层。
——摘编自华薇娜《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议会改革,使社会中下层获得了与社会上层平等的政治地位,实现了各阶层读者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上的平等。新兴工业城市如伯明翰等首批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国家还屡次修订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和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法。此外,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公共图书馆为儿童提供服务有了进一步发展。……经过近百年建设,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了区域平等化,还突破了读者的性别和年龄等界限,更有了对病残者等弱势群体的专门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改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限制。
——摘编自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英国图书馆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简要评价。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政权建立之初,一度压制书院发展。然而,对于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书院,政府强行禁止,颇感困难。康熙年间适当放宽对书院的控制,并将其疏引导入其所设计的发展轨道。康熙二十四年,湖南巡抚在重建被吴三桂叛军毁坏的岳麓书院院舍后,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及赐经史诸书,借以巩固岳麓书院的地位。部议准其所请。二十六年春,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遣送到山,从此岳麓书院重又兴盛起来。同时得到匾额的,还有白鹿洞书院及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七处。至乾隆年间,皇帝屡下谕旨,规范书院管理,聘请院长,选择生徒,皆有标准。清政府的书院政策不再动摇,上下一统的书院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增订版)》
(1)据材料,指出康乾年间政府管理书院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书院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世界上第一部没有丝毫神话色彩的编年史,孔子编《春秋》的立场是立足于鲁国的史实,以周王室作为自己的宗主国,把殷周的递嬗关系看作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就是把中国看成是有长期共同文化的统一国家。这种思想在《诗经》和《尚书》的编辑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孔子在编《春秋》时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编《诗经》的原则是“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
--摘编自姚福申著《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早期版本,作者都指出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由来及其过程,希望读者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去向。如孟世杰在1926年出版的《中国最近世史·绪论》中指出,“人民之于国,犹子弟之于家。子弟不知其家,不能保家!人民不知其国,不能报国!”。
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编的中国近代史,大多明确标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编书的指导思想,在历史事实的叙述过程中,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奋斗的途程中,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与论定,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等,也使中国近代史研究成为显学,这不仅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了分支学科,如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史,以及现代化进程等各方面,都作了广泛而且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仅就最近20年来的研究看,平均每年都有千篇以上论文发表、约百种专著问世。
--摘编自张海鹏著《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史籍与1949年前史籍编撰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近代史编撰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
一、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兼记故城遗址现状,并附以按语、考证,对河道经过的大小地名,名胜古迹,记载尤详”可知,《畿服经》和《水经注》都记载了遗址的相关内容,说明当时人们注意到遗址的重要价值,A项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古人意识到遗址的重要价值,材料不能体现有识之士呼吁社会重视古文化传承,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魏晋时期遗址与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材料说明魏晋时期人们意识到遗址的重要价值,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文物保护知识,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背景之下,欧洲各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一方面适应了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工业革命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A项正确;仅凭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不能反映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于二战后才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B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而不只是精英群体,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教育开始世俗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后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著名儒者田敏刻印了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30卷,并公开售卖。有人曾经控告他擅自动用卖书钱千万”可知,材料以儒者田敏刻印书籍获利为例,意在强调当时出版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垄断,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成熟于唐朝,排除B项;书籍刻印行业在此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和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汉武帝诏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宋代正式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所学可知,汉朝和宋朝时期,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置官员管理地方教育,对于文化传承发挥巨大作用,C项正确;这些教育行政机构并非面向大众,因此提升了民众文化水平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B项;文化的世俗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天一阁保存书籍至今,有利于典籍的收藏与传承,从而传承中华文化,C项正确;材料说明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未具体涉及天一阁对近代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说明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且天一阁是私家藏书楼,未体现当时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说明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材料依据不足,不能体现当时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可知,高新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的研究与保护,拓展了文化传承途径,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讲述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从博物馆成立到19世纪初,博物馆的书籍和手稿收藏主要源于私人捐赠。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议会对大英博物馆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书籍、手稿和各种珍奇古物。”英国政府这一做法,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完成,国力提升,英国要向世人展示其强大国力同时,还要展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以提升其整体国家形象,C项正确;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保存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不是其目的,且大英博物馆有很多藏品都是靠侵略掠夺而来的,排除B项;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书籍、手稿和各种珍奇古物,和提高管理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大英博物馆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委任第一位讲解员、成立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这些措施都属于公共服务,因此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A项正确;这些措施提高了服务水平,但不能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排除B项;这些措施的实施和馆藏方向无关,排除C项;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19世纪末,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仍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对于“古物公有公藏”仍不能理解,可见当时民众的公共文化意识薄弱,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与做法,排除A项;当时中国博物馆事业尚未起步,但不代表文物收藏事业的萧条,因为当时私人文物收藏盛行,排除B项;“对外交流渠道堵塞”的说法即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宁省博物馆用精美的龙文物来阐释龙文化的内涵,进而激发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说明博物馆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C项正确;“龙文化”属于人文领域知识,而非“自然领域”,排除A项;材料说明博物馆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也体现了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场所,但“最有效”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材料“以德智体美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培养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提出了‘四有’新人理论”体现了新中国三个时期的教育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凸显新中国的国家属性,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十八大后都不属于政权巩固时期,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项;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晚清时期画报的流行是近代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产物,也是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画报内容涉及启蒙思想,无法得出“宣传了近代的启蒙思想”的结论,排除B项;画报推动民主革命高潮与材料“画报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画报并非是低俗文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后实行改土归流。由于在土司长期管辖之下的百姓缺乏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明清两朝在边疆地区大兴文教,广建书院,有利于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增强广西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构筑大一统的国家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不是发展地方教育,排除A项;在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发展学院教育,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广西地区书院的发展,无法得知“民众生活”受到了儒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四夷馆,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京师图书馆属于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京师同文馆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清末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我国早期一所重要的兵工专业情报翻译机构,它紧密配合本单位生产,及时翻译出版了大量高质量的科技书籍。综上所述,不具有培养翻译人才职能的是②④,D项正确;①③都是具备培养翻译人才职能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12—1962年,殖民地影片众多,通过角色冲突宣传民族解放意识,传播意识形态,这说明电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电影的作用,未体现国际关注热点信息,排除A项;电影与殖民扩张进程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苏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二、
1.(1)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推行;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国人的家国情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西学的传播。
(2)特点:股份制经营;多渠道销售;多元化内容;紧扣时势。(任意三点)时代价值:激发民众忧患意识;舆论监督;传播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启发民智;促进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任意四点)
2.(1)国子监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表现:降低入学门槛(资格限制)放宽职业限制;政府提供适当助学措施。
(2)思想:五育并举。
意义:成为民国教育的宗旨;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和培养近代国家所需人才提供了指导方针;冲击了旧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适应了民国共和精神的要求;推动教育近代化。
贡献:担任北大校长,延揽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3.(1)不同之处:19世纪中期前的英国图书馆分类较多,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19世纪中期后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迅速,实现了各阶层在服务上的平等性。(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主要原因:议会改革的推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家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立法;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改《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影响。
简要评价:承担起了更多服务公众的职能;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4.(1)措施:放宽限制;注重引导;规范管理。
(2)原因:国家统一;政权巩固;书院社会影响大;清廷笼络汉族士人的需要;地方官支持。
影响:书院制度官方化;理学地位巩固;促进文教发展;利于民族交融;缓和社会矛盾。
5.(1)相同:都注重客观史实的记载;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基本上都注重文化的传承;能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观点。
(2)特点: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编撰的指导思想;在叙述内容上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奋斗的历程;在地位上突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代史的研究类别划分详细;近代史研究成果丰硕;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意义:推动了我们对近代中国国情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及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准;加强人民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力和凝聚力;为我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有力的历史根据;对于我们处理当代复杂的现实关系有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