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20: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4课
1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3
本课聚焦
2 西汉的强盛
学习聚焦1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学习聚焦2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学习聚焦3 光武帝刘秀 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东汉的兴衰
4 两汉的文化
学习聚焦4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材料: 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牛车出行。曲逆城原有三万多户,战后只剩下五千户。当时经济之凋敞,可见一斑。
社会状况:西汉初期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
“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社会状况:人民富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财政充实。
惩亡秦之弊
以法为教
秦的统治
征发繁重
郡县制
思想
经济
政治
2、汉初的统治
汉初政治
黄老无为
与民休息
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王国问题
材料1“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 主父偃传》
材料2 (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 平准书》
材料3 丞相(按:田蚧)入奏事,荐人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汉书 田蚧传》
材料4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5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ロ,动以万计。 ——《史记 匈奴列传》
诸侯势大
豪强膨胀
丞相权重
匈奴犯境
思想不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面临的统治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推恩令
设刺史,用酷吏
中外朝
尊崇儒术
汉匈战争
阅读教材,梳理: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政治大一统
经济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疆域大一统
打击诸侯、设立中朝、察举选官、刺史监察、任用酷吏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淮、重农抑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北击匈奴、开拓疆域、经营西域
材料: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一统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据材料可知,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思想统一,政治统一,疆域统一,民族统一,经济统一
②内外朝制
①推恩令
③察举制
④设刺史
⑤用酷吏
政治
方面
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二、汉武帝大一统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推恩令规定诸侯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影响:王国越分越小,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皇 帝
中 朝
外 朝
尚书令






御史大夫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选举标准:品德(孝、廉)
影响:选拔人才,东汉后期为豪强
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币制改革
征税抑商
设均输官,将郡国须上交而中央充裕的物资,直接运到所需地贩卖,减少郡国与中央往来的运输费用。
均输
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平准官,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平准
二、汉武帝大一统
2、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方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新儒学有哪些主张?
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大一统”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主专制
→维护统治秩序
在政治方面,武帝并非纯用儒术,而是广泛吸纳法家思想和手段,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是西汉政治的本质特点。
外儒内法
二、汉武帝大一统
思想
方面
3、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
匈 奴
西 域 各 部
羌 氐
鲜 卑
南 越
闽 越
东 瓯
夫 余
西 南 夷
(1)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
(3)管理西域,设西域都护
(4)征服西南,平百越叛乱
(2)张骞通西域,开丝绸之路
二、汉武帝大一统
4、军事上:对外开拓疆土、巩固统治:
思考:秦、汉巩固统一措施的比较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推恩令;设中朝;实行察举制;设刺史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思想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 统一文字 兴办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开辟丝路
秦汉统治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加强;统治者重视教育。
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
赋税徭役沉重、流民问题、社会动荡不安。
三、东汉的兴衰
西汉后期社会状况如何?
新莽政权与王莽改制
汉武帝
汉昭帝
汉废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哀帝
汉平帝
汉孺子
“昭宣中兴”
政治黑暗
王政君
封后
王莽入中枢
“大司马”
“安汉公”
加九锡
摄皇帝
受禅称帝
王莽篡汉(公元9-23)
措施 目的(作用)
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加强皇权,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三、东汉的兴衰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实现“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
局面: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根源: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历史名词:“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1、从图表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反映出东汉后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2、导致出现何种威胁王朝统治的局面?根源是什么?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威胁统治的因素?
2、东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儿啊,别怕
娘家人帮你!
宦官
皇上,别怕
咱家来帮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皇权专制)。
“清议”与“党锢之祸”(看课本P24第二段)
四、两汉文化 —— 璨若星河、交流频繁、世界领先 (原因)
类别 代表人物或作品 特点或影响
史学 司马迁《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
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 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科技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发明
1.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2.经济的发展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4.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4-25,感悟两汉人民的智慧,博大的胸怀,昂扬进取的精神和斗志,理解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秦汉是中国封建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时期,它确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心理。也是从这时起,统一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正如文学大师余秋雨所说的:“我是汉族,我讲汉话,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
此后,虽然中国也出现过分裂动荡,但“统一”的观念逐渐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家国情怀
课堂总结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文景之治”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儒学独尊等
对外措施:卫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等
汉初的统治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 发明之一——造纸术
西汉
东汉
1、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B
2、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
A.设置丞相  
B.设立御史大夫
C.推行郡国并行  
D.实行推恩令
D
课堂训练:
3.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
A.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
B.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C.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C
4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C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阅读材料一,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
守业难之一——诸侯国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守业难之二——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及意义。
地区:新疆。机构:西域都护府。
意义: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今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成为西汉王朝的疆域。
材料三:汉武帝以前,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后世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遇到的困难: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艰苦;匈奴的拦截和常年扣押,时时有杀身之险。
深刻印象: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百折不挠!钢铁意志!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品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