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复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复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20: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顺德一模]1928年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在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2. [2023·长春市高三四模]1930年颁布的《苏维埃土地法》没有诸如物权、典权等晦涩难懂的概念,代之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表述;还出现“肥田”“柴火山”等方言词汇。这些用语的使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注重政权建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B.逐步实现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C.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推进革命
D.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3.[2023·辽宁沈阳联考]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毛泽东意在(  )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发动群众打破国民政府“围剿”
C.促进土地革命运动兴起
D.尝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2023·厦门市高三四模]下表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阅兵。这些阅兵(  )
时间 事件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的阅兵
1933年8月1日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八一”阅兵
1934年1月22日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的阅兵
A.沉重打击了南京政府的嚣张气焰
B.有力回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
C.极大激发了红军士气和革命信念
D.积极巩固了红军反“围剿”的成果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7.下表为中共中央及相关组织颁发的部分文件。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1935年1月 《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
1935年8月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11月 《中央关于发展陕甘游击战争的决定》
1936年7月 《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
1936年11月 《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A.完成革命中心转移
B.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C.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D.倡导革命统一战线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9.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 消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10.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11.[2023·福建三明期中]1930年4月以来,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会议上,人们开始肯定毛泽东对部队的掌握和领导,斯大林也多次谈到中国革命的方法问题。这表明此时的共产国际(  )
A.开始转移工作重心 B.尊重遵义会议决议
C.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D.支持中国农民革命
12.[2023·济南市高三三模]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二、非选择题
13.[2023·武汉市高三高考压轴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分)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整编自丁俊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8分)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顺德一模]1928年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在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解析:据材料“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在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可知,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纷纷参军保卫革命果实,C正确;1933年9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因博古、李德推行“左”倾错误而失利,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A;材料强调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推动农民参军,与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无关,排除B;“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2. [2023·长春市高三四模]1930年颁布的《苏维埃土地法》没有诸如物权、典权等晦涩难懂的概念,代之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表述;还出现“肥田”“柴火山”等方言词汇。这些用语的使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注重政权建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B.逐步实现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C.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推进革命
D.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解析:据材料“没有诸如物权、典权等晦涩难懂的概念……出现‘肥田’‘柴火山’等方言词汇”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符合人民的认知,故选A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是在遵义会议时期,排除B项;据所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1931年11月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3·辽宁沈阳联考]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毛泽东意在(  )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发动群众打破国民政府“围剿”
C.促进土地革命运动兴起
D.尝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据材料“1934年1月……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并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毛泽东在根据地开展建设运动,发动群众打破国民党的“围剿”,B正确;据所学,1934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到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才发生转移,排除A;据所学,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在1934年以前就已经展开,排除C;据所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D。
4.[2023·厦门市高三四模]下表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阅兵。这些阅兵(  )
时间 事件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的阅兵
1933年8月1日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八一”阅兵
1934年1月22日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的阅兵
A.沉重打击了南京政府的嚣张气焰
B.有力回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
C.极大激发了红军士气和革命信念
D.积极巩固了红军反“围剿”的成果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阅兵是展现军队精神面貌,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形式,土地革命时期的三次阅兵极大激发了红军士气和革命信念,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成果,故选C项;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蒋介石政府的嚣张气焰,排除A项;军事斗争可以有力回击日本的侵略,但是阅兵只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形式,排除B项;1930年到1934年间,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材料中的阅兵与“围剿”内容无关,排除D项。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材料中土地政策要求:处理农村纠纷时不能单纯站在地主或农民一边,有关土地和债务契约缔结须双方自愿,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对地主阶级利益是有所保护的,这也意味着当时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应该更突出,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政策出台于全面抗战时期,所以排除A、B、D项,选择C项。
6.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解析:据材料“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帮扶农工,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思想教育唤醒他们的政治意识,故选D项;栽培、染织、雕刻不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具有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排除A项;实业救国主要针对的是实业家和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中的课程教育主要针对工农,对象上不具有普及性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排除C项。
7.下表为中共中央及相关组织颁发的部分文件。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1935年1月 《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
1935年8月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11月 《中央关于发展陕甘游击战争的决定》
1936年7月 《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
1936年11月 《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A.完成革命中心转移
B.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C.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D.倡导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就人民军队的纪律、争取少数民族、开展地方工作、抗日救国、游击战争、土地政策和青年工作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专门发布指示和公告,集中反映出我党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故选B项;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与“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等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将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而此时红军主要在长征途中,无法结合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排除C项;1927年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统一战线破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解析:据材料“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可知此类民谣激发民众革命热情,故选C项;此类歌谣丰富了民间歌谣的内容,而不是艺术形式,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福建苏区,无法反映地域特色,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歌谣传唱的效果,排除D项。
9.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 铁输出量 钢铁 消费量 钢铁 输入量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解析:根据材料1931~1934年,中国铁砂产量逐年增加,铁砂及生铁输出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钢铁消费量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钢铁输入量呈上升趋势,综合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出口铁砂和生铁较多,对铁的加工能力不足,钢铁进口多,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故可知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钢铁行业,并不能代表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民族企业的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与实业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
10.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解析:1934年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此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是动员群众拥护共产党,从而参加革命战争,故选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已经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排除B项;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1927年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已经不复存在,排除C项;1934年是局部抗战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间的阶级矛盾,因此他并不是在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排除D项。
11.[2023·福建三明期中]1930年4月以来,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会议上,人们开始肯定毛泽东对部队的掌握和领导,斯大林也多次谈到中国革命的方法问题。这表明此时的共产国际(  )
A.开始转移工作重心 B.尊重遵义会议决议
C.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D.支持中国农民革命
解析:据材料“1930年4月”可知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共产国际开始肯定毛泽东对部队的领导以及斯大林谈论中国革命的方法问题,说明此时共产国际在反思城市中心道路,C正确;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转移工作重心,排除A;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排除B;材料反映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会议上,人们只是肯定毛泽东对部队的掌握和领导,并未体现肯定中国的农民革命,排除D。
12.[2023·济南市高三三模]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解析:据材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可知,共产党的上述举措有利于联合小资产阶级和富农,共同反对外来侵略,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武汉市高三高考压轴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分)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整编自丁俊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8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可知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据所学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可知,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由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从材料一“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阶级基础;由材料一“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可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可知,十月革命的推动;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道路,据材料二“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可知,马克思主义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材料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可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据所学毛泽东思想可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据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答案:(1)原因: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月革命的推动;“一战”的影响。(6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
意义:马克思主义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6分,一点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