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随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随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20: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宁)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2024·云南玉溪)1936年西征红军进军宁夏后,成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随后区、乡、村都建立了回民解放委员会。1947年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
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3.(2023·山西太原统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下列文献体现了这一政策(   )
文献 内容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平等地位,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6年《和平建国纲领》 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权,但不应提出独立自决口号。
1949年《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用“民族的区域自治”代替“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围,使民族政策表述更加准确、全面。
A.延续了历史传统
B.不断完善的过程
C.适度灵活的原则
D.因地制宜的特点
4.(2023·河南创新联盟联考)吴宗金在《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提道:“(中国)民族自治权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综合类的自治权、经济综合类的自治权、文化综合类的自治权等。”从本质上说,这些自治权属于(   )
A.自治机关的管理职能
B.自治地区的司法职能
C.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责
D.基层工作的管理权限
5.(2023·陕西铜川市王益中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示:“凡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都要派出懂民族政策、对于仍然被歧视受痛苦的少数民族同胞怀抱着满腔同情心的同志,率领访问团,前往访问。”周恩来要求“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中,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这些指示(   )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
B.意在为少数民族人民谋利益
C.表明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频繁
D.维护了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
6.(2024·安徽合肥市肥东期中)“(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   )
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
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8.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这不能表明(  )
A.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B.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
C.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D.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9.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  )
A.当时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废除
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
10.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颁布的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11.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制定了多件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西藏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
12.1980年,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宁)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A项正确;历史上的民族政策是不平等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排除C项;反侵略并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云南玉溪)1936年西征红军进军宁夏后,成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随后区、乡、村都建立了回民解放委员会。1947年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
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根据“1936年西征红军进军宁夏后,成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随后区、乡、村都建立了回民解放委员会”等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革命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定制,说明这一制度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效果,排除B项;民族与区域因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制度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山西太原统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下列文献体现了这一政策(   )
文献 内容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平等地位,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6年《和平建国纲领》 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权,但不应提出独立自决口号。
1949年《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用“民族的区域自治”代替“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围,使民族政策表述更加准确、全面。
A.延续了历史传统
B.不断完善的过程
C.适度灵活的原则
D.因地制宜的特点
解析:从“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到“1949年《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历史传统,排除A;材料与灵活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说明因地制宜的特点,排除D。
4.(2023·河南创新联盟联考)吴宗金在《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提道:“(中国)民族自治权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综合类的自治权、经济综合类的自治权、文化综合类的自治权等。”从本质上说,这些自治权属于(   )
A.自治机关的管理职能
B.自治地区的司法职能
C.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责
D.基层工作的管理权限
解析: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因此政治类、经济类和文化类的自治权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责,C项正确;材料中政治综合类自治权、经济综合类自治权、文化综合类的自治权属于自治机关的具体管理职能,但不是本质,排除A项;司法职能仅属于政治综合类的自治权,排除B项;基层工作指的是县、乡、村三级,自治区不属于基层工作,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陕西铜川市王益中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示:“凡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都要派出懂民族政策、对于仍然被歧视受痛苦的少数民族同胞怀抱着满腔同情心的同志,率领访问团,前往访问。”周恩来要求“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中,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这些指示(   )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
B.意在为少数民族人民谋利益
C.表明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频繁
D.维护了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指示“……派出懂民族政策、对于仍然被歧视受痛苦的少数民族同胞怀抱着满腔同情心的同志,率领访问团,前往访问”,周恩来要求“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中,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和举措意在为各民族人民谋福利,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已建立了民族自治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间交流的频繁,排除C项;不是这些主张维持了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4·安徽合肥市肥东期中)“(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   )
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
解析:由题干信息“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和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B项正确;题干主旨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无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层面的制度,与基层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解析】材料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
8.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这不能表明(  )
A.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B.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
C.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D.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解析】D项中“高度的自治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  )
A.当时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废除
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
10.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颁布的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故B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的地位类似于地方省级机构,其建立的自治区应该是其下级机构,故A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时间为194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时间是1949年,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规定的,故D项错误。
11.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制定了多件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西藏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制定了多件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故C项正确。
12.1980年,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解析】材料中邓小平谈话的含义是只有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西藏的富裕和巩固民族之间的团结,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2)历史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